於向東[東南大學副教授]

於向東[東南大學副教授]

於向東,男,1972年6月出生於江蘇鹽城。東南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藝術學博士。

基本信息

2003年6月,以博士論文《敦煌變相與變文》順利通過答辯。2003年6月至今,任教於東南大學藝術學院。

學歷

1987~1990年,就讀於江蘇省阜寧師範學校。

於向東[東南大學副教授] 於向東[東南大學副教授]

1990~1993年,任教於響水縣老舍中學。

1993~1995年,就讀於江蘇教育學院藝術系專科班。

1995~1997年,任教於響水縣六套中學。

1997年9月~2003年6月,就讀於東南大學藝術學系,跟隨張道一教授先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主要研究唐代敦煌壁畫藝術,並先後赴敦煌莫高窟、四川大足等地考察古代佛教藝術。

2003年6月,以博士論文《敦煌變相與變文》順利通過答辯。

研究方向

宗教藝術學、中國美術史、佛教美術。

主講課程

佛教藝術研究(研究生)、中國美術史(本科生)、中國佛教藝術賞析(本科生)等。

科研項目

2003年12月~2005年12月,獨立完成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淨土宗、禪宗與佛教藝術”課題(03SJD760004)研究。

目 前參與國家社科項目“木刻插圖與明清小說戲曲的傳播”課題(07czw015)研究工作(課題組成員之一)。

目 前承擔東南大學優秀青年教師資助項目。

學術會議

2004年8月,赴敦煌參加了“2004年石窟研究國際學術會議”,提交了《敦煌莫高窟屏風畫的起源》一文。

2007年8月,參加了“敦煌壁畫藝術的繼承與創新國際學術研討會” ,提交並宣讀了《歸義軍時期敦煌畫工群體的兩極分化對變相創作的影響》一文。

學術考察

2005年8月與2006年8月,兩次應邀參加了台灣圓光佛學研究中心與蘭州大學聯合舉辦的甘肅石窟考察研習營,分別提交論文,參與學術研討。

論文論著

《從語言比較的角度看中西藝術理論第差異》(發表於《藝術百家》2000/2);

《潘諾夫斯基的藝術史觀》(發表於《美與時代》2003/6);

《克孜爾第205窟《阿闍世王聞佛涅盤》壁畫與“轉變”》(發表於《裝飾》2003/4)

《榆林窟第19窟目連變相與<目連變文>》(發表於《敦煌學輯刊》2005/1)

《佛教藝術中“變相”的定義及其功能》(發表於《藝術百家》2005/4)

《“士人畫”審美觀念對佛教藝術的影響》(發表於《美學與藝術學研究》第四集,2005年)

《試論敦煌莫高窟屏風畫與敦煌變文的關係》(發表於《東南文化》2005/4)《莫高窟屏風畫的起源探討》(發表於《東南大學學報》2005/2)

《莫高窟第45窟佛龕的設計意匠——兼談與該窟觀無量壽佛經變的關係》(發表於《敦煌研究》2006/1)

此外還有論著《敦煌變相與變文研究》(32萬字)於2009年1月在甘肅教育出版社出版。現已在國家一級學術期刊《敦煌研究》、《藝術百家》、《蘭州大學學報》等上,發表了十多篇學術論文,如《莫高窟屏風畫的起源探討》、《敦煌畫稿研究的現狀與前景》,《話本插圖的淵源》等。

獲獎情況

2006年獲得東南大學青年教師授課競賽三等獎;

獲得東南大學教育基金會頒發的2007-2008學年“許尚龍獎教金”。

2008年11月,論文《皮影戲的起源研究》獲得江蘇省2008年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青年學者專場優秀論文二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