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的歷史

新聞的歷史

《新聞的歷史》一書由[美]米切爾·史蒂芬斯所著,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出版信息

作者:[美]米切爾·史蒂芬斯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原作名: A History of News
譯者:陳繼靜
出版年: 2014-5-25
頁數: 348
定價: 56.00元
裝幀: 平裝
ISBN: 9787301240984

內容簡介

《新聞的歷史(第三版)》是一部以全球眼光講述的新聞史。作者採用了獨特的人類學視角,將新聞的歷史向上追溯至史前時期,向下貫通至當今信息爆炸時代。

《新聞的歷史》最初於1988年出版,一經面世便受到好評,被《紐約時報》評為“年度圖書”(notable book of 1988)。第二版出版於1996年,獲得更大反響,被譯成葡萄牙文、荷蘭文、中文、日本等各種版本。2007年,史蒂芬斯又出版了該書的第三版。新版不僅擴充了電視新聞部分的內容,還增寫了全新的一章,專門闡述網際網路和數字革命。

作者視野廣闊,古今中外各種史料信手拈來,讀者讀來頗有酣暢淋漓之感;文筆生動有趣,字裡行間不乏狡黠機智的評論,隨時令人眼前一亮。

作者簡介

作者:米切爾·史蒂芬斯(Mitchell Stephens),美國紐約大學新聞和大眾傳播學教授。他著有《圖像的興起,文字的衰落》(The Rise of the Image, the Fall of the Word)(1998)和《廣播新聞》(Broadcast News)(2004),編有《報導災難:廣播記者如何報導“9?11”》(Covering Catastrophe: Broadcast Journalists Report September 11)(2002)。史蒂芬斯還為《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哥倫比亞新聞評論》等報刊撰寫過多篇文章。

譯者:陳繼靜,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新聞傳播史論教研部講師,主要研究領域為新聞傳播史、世界歷史等,負責講授新聞傳播史、新聞英語等課程。

目錄

序言
思考題
第一篇口頭新聞
1. 為何需要新聞?——人人渴望新聞
渴望新聞——社會知覺
訴說的衝動
思考題
2. 初民社會的新聞——普通方式
“人體無線電報”
新聞的散播——信使、喊叫者和游吟詩人

新聞價值
世界盡頭
思考題
3. 倖存的口頭新聞——發布當日傳聞
咖啡館和“說書人”
口頭新聞的衰落
思考題
第二篇手抄新聞
4. 新聞與讀寫能力——聽什麼信什麼
新聞產生的條件
新聞與歷史
思考題
5. 新聞與帝國——群體思想的傳播脈絡
羅馬的新聞
中國各地的新聞
歐洲各地的新聞
“大都會商業”
思考題
第三篇印刷新聞

6. 控制新聞——喚醒民眾
新聞管理與新聞操縱——新聞書
新聞控制
害怕爭議
沙文主義——新聞歌謠
思考題
7. 社會雜聞——奇聞異事
印刷的流言
犯罪新聞
煽情新聞
道德說教
神異現象
“大眾”新聞
思考題
8. 新聞的邏輯——人咬狗
離奇之事
慣常之事
意外之事
思考題
第四篇報 紙

9. 最早的報紙——期待新聞
威尼斯新聞——格塞塔
來自阿姆斯特丹的新聞——克蘭同
倫敦的編輯
思考題
10. 定期出版物的威力——馴化新聞
國內新聞——報紙的廣度
科學新聞——報紙的威信
商業新聞——報紙的速度
思考題
11. 新聞與革命——眾人的交點
美國獨立戰爭
法國革命
自由的新聞業
思考題
12. 大眾發行——為所有人
便士報與報紙的所有權
不一樣的聲音
新新聞主義與報業合併
小報與報業公司

思考題
第五篇採訪報導
13. 採訪出現前——缺乏信息,無法推斷
霧霾
報社
思考題
14. 採訪出現後——新聞方法
爭奪新聞
新聞觀察
新聞調查——被問責的世界
尊重事實
客觀性
新聞控制——捲土重來
思考題
第六篇電子新聞
15. 新技術——改善的方法,不變的目標
廣播——電子集會場
電視——遠方的新聞人物
思考題
16. 信息爆炸——過剩的數據
曝光
當下的重要性——新聞、流言與思想
新聞的未來
思考題
注釋
參考文獻
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