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黑蜂

新疆黑蜂

新疆黑蜂別稱:伊犁黑蜂,是歐洲黑蜂的一個品系,是適應新疆氣候和蜜源特點的一個優良黑蜂品系,是中國的一個寶貴的蜂種資源。其體型大、葉長、採集花蜜能力強、抗病、抗災適應性強,抗孢子病蟲能力和抗甘露蜜中毒能力強於其它任何品種的蜜蜂。在-30℃以下的寒冬里能安全越冬,在8℃的氣溫中還能到野外采蜜。飛行高度大,采蜜半徑大,可採集到海拔1800~2500m的松花蜜,性情凶暴,不易馴養,故其蜂蜜等產品尤為珍貴,具有較高的經濟和科研價值。

基本信息

分布範圍

新疆黑蜂主要分布於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新源、特克斯、尼勒克、昭蘇、鞏留、伊寧和布爾津等地。

形態特徵

工蜂

新疆黑蜂(圖2) 新疆黑蜂(圖2)

幾丁質均為棕黑色,絨毛為棕灰色。少數工蜂腹部的第2、3背板兩側有小黃斑,吻較短,長6.27±0.12mm,肘脈指數較小,為1.48±0.15。前翅面積為15.32±0.28mm2,第3±4背板總長4.78±0.15mm。第4背板突間距為4.54±0.12mm,翅溝平均為20.9±0.16個。自然巢房對邊距為5.50±0.16mm。

蜂王

有純黑色和棕黑色兩種類型,據有關測定,蜂王的產卵力較強,育蟲節律波動大,兩年繁殖期測定產卵量,平均日產卵量為1181粒,最高達2680粒,產卵集中而成片,蟲齡整齊,蛹房密實度高。

雄蜂

全體黑色(腹部背板為黑色,毛深褐色至黑色)。

品種性能

新疆黑蜂蜂巢 新疆黑蜂蜂巢

新疆黑蜂工蜂採集力強,尤其是對草原蜜源的採集興奮,能充分利用零星蜜源。據6月上旬觀察,每天清早6時便出巢採集,晚22時30分後才紛紛回巢,每天外出工作達16h以上。平均年產蜜量80~100kg,最高可達200kg以上;泌蠟力強,蜂群內的上框樑上、邊隔板上,都造滿贅脾,造新脾的速度快;采膠力強,箱內覆布上及框耳周圍,積滿厚厚的蜂膠,每群可生產蜂膠300~400g;產蜂王漿較義大利蜂少。外地蜂場未進入之前,未發現任何病敵害。外地蜂場進入後,也曾感染幼蟲病、麻痹病、蜂蟎,但黑蜂抗病,抗蟎力強,有病不成災,常會自愈,未發現小蜂蟎和蠟螟寄生。

黑蜂能維持大群,平均可達13~16框蜂,箱內有7框子時,開始營造6~8個自然王台,準備分蜂。產卵力比義大利蜂弱,培育力不強,在春季群勢發展較緩慢。分蜂性弱,夏季以後可形成強大群勢。採集力很強,對夏秋蜜源的採集強於其他蜂。黑蜂耐寒,越冬性好,在極端溫度-40℃下,仍可在室外安全越冬,在室內越冬比其他蜂種更節省飼料。早春氣溫達8℃時,便可出巢採集花粉。

適應能力

新疆黑蜂對伊犁當地的氣候和蜜源已很適應。正常年景,年平均群產蜜量約80~100kg,最高產量可達250kg,是難得的高產蜂種。新疆黑蜂是採集力強,產蜜、蠟、膠量高,能維持大群,耐寒,抗病抗逆力強,能完美適應北疆的氣候和蜜源的地方性優良蜂種。

新疆黑蜂產區位於北緯42o~50o、東經80o~89o,山脈、河谷交錯,河流湖泊眾多,阿爾泰山海拔2000~3000m,天山山脈海拔3000~5000m。冰川雪水豐富,河谷山地土質肥沃,森林、牧草生長茂盛,植被豐富。屬溫帶大陸性乾旱和半乾旱氣候。年平均氣溫4~9℃,其中1月平均氣溫-15~20℃,7月平均氣溫22~26℃;全年無霜期120~180天。年降水量150~600mm。冬季多雪,春秋多大風,春季低溫常導致春旱。

保護級別

1980年,中國成立了新疆黑蜂自然保護區。

2006年,新疆黑蜂被列入農業部《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

瀕臨滅絕

隨著外來蜜蜂大量“入侵”新疆,新疆黑蜂種群已嚴重退化、瀕臨滅絕。經調查發現,市場上仍充斥著眾多“新疆黑蜂蜂蜜”,讓消費者真假難辨。

據新疆蜂業中心主任劉世東介紹,新疆純種黑蜂的種群數量僅有600群(箱)左右,而人工飼養的純種新疆黑蜂幾乎不復存在。

儘管純種的黑蜂種群數量少之又少,但“新疆黑蜂蜂蜜”卻多有銷售。尼勒克縣種蜂場項目部主任李宗仁介紹,由於目前市場沒有統一的標準,雜化率20%和80%的新疆黑蜂產的蜂蜜都可以叫做新疆黑蜂蜂蜜。

黑蜂蜂蜜

新疆黑蜂所產蜂蜜具有含糖量高,礦物質、有機酸、蛋白質、維生素和酶等營養成份豐富的特點。但新疆黑蜂性情凶暴,不易馴養,故其所產蜂蜜等產品尤為珍貴。野果林、天山花開蜂產品旗下蜂場均使用新疆黑蜂,採集花粉釀造蜂蜜,確保產品的優良品質。建議用溫開水沖服或塗抹於食品表面;切勿用沸水沖飲,以免造成營養損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