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鄂倫春民族旅遊區

新生鄂倫春民族旅遊區

“鄂倫春”是民族的自稱,是“山嶺上的人”之意,也有解釋為“使用馴鹿的人”。有人把鄂倫春人稱為馬背上的民族,他們的確是精騎善射的民族,世世代代在大、小興安嶺的森林裡以狩獵為生。早年,他們居無定所,過著遊獵生活。解放前,私有制雖然確立,但鄂倫春族還保留著原始公社的殘餘。鄂倫春的民族公社叫“穆昆”,是同一父系血統人民的共同體。“穆昆”是鄂倫春語,即“兄弟們”或“同姓人”的意思。“穆昆”有各個“烏力楞”組成,“烏力楞”是鄂倫春語,即“子孫們”的意思,指同一父系所傳的 子孫。一個“烏力楞”就是一個父系家族,由幾個或幾十個“斜仁柱”組成。“斜仁柱”,類似美洲印地安人的廬帳住所,是非常適合遊獵生活的居住之所。它用松木或樺木做支架,蓋上樺樹皮,冬季用獸皮圍蓋,底部直徑約七八米,高五六米,地中間生篝火,可做飯,取暖和照明。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關心鄂倫春人的生活,在依山傍河的地方為他們建造新居,把他們從散居的山裡請下來。1953年,鄂倫春人實現了定居,一步跨越千年,結束了原始社會生活。鄂倫春族是我國11個從原始社會末期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少數民族之一。 黑河市璦琿區新生鄉坐落在美麗的剌爾濱河畔,這裡是鄂倫春族聚居地。特有的民族習俗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人,到這裡來參觀、考察、探秘、採風的人絡繹不絕。近年來,鄉、區、市各級政府都非常重視發展鄂倫春民族旅遊,省市旅遊部門也將新生鄂倫春民族鄉確定為民俗風情游的重點線路。 遊人看到的這些既能觀賞又能讓有能讓友人居住的小木屋,叫“奧倫”,進去看一看還是很有意思的。這棵高大挺拔的落葉松,距地面兩米左右高的樹幹被砍去樹皮,在上面畫一個臉形,用紅布遮蓋,這就是鄂倫春人崇拜的山神“白那恰”。新生鄉政府還準備選一處樹林較密的地方,建一處風葬點,顯示樹杈卡、吊棺、橫擔擔棺等幾種不同的風葬(也稱樹葬)葬式,使遊人了解鄂倫春人從前的喪葬習俗。 新生鄉鄂倫春民族風情游,是獨具魅力的旅遊線路,熱情、豪爽、淳樸的鄂倫春人用“贊達仁”(山歌)歡迎你,用“阿拉嘿”(舞蹈)歡迎你。

“鄂倫春”是民族的自稱,是“山嶺上的人”之意,也有解釋為“使用馴鹿的人”。有人把鄂倫春人稱為馬背上的民族,他們的確是精騎善射的民族,世世代代在大、小興安嶺的森林裡以狩獵為生。早年,他們居無定所,過著遊獵生活。解放前,私有制雖然確立,但鄂倫春族還保留著原始公社的殘餘。鄂倫春的民族公社叫“穆昆”,是同一父系血統人民的共同體。“穆昆”是鄂倫春語,即“兄弟們”或“同姓人”的意思。“穆昆”有各個“烏力楞”組成,“烏力楞”是鄂倫春語,即“子孫們”的意思,指同一父系所傳的 子孫。一個“烏力楞”就是一個父系家族,由幾個或幾十個“斜仁柱”組成。“斜仁柱”,類似美洲印地安人的廬帳住所,是非常適合遊獵生活的居住之所。它用松木或樺木做支架,蓋上樺樹皮,冬季用獸皮圍蓋,底部直徑約七八米,高五六米,地中間生篝火,可做飯,取暖和照明。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關心鄂倫春人的生活,在依山傍河的地方為他們建造新居,把他們從散居的山裡請下來。1953年,鄂倫春人實現了定居,一步跨越千年,結束了原始社會生活。鄂倫春族是我國11個從原始社會末期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少數民族之一。 黑河市璦琿區新生鄉坐落在美麗的剌爾濱河畔,這裡是鄂倫春族聚居地。特有的民族習俗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人,到這裡來參觀、考察、探秘、採風的人絡繹不絕。近年來,鄉、區、市各級政府都非常重視發展鄂倫春民族旅遊,省市旅遊部門也將新生鄂倫春民族鄉確定為民俗風情游的重點線路。 遊人看到的這些既能觀賞又能讓有能讓友人居住的小木屋,叫“奧倫”,進去看一看還是很有意思的。這棵高大挺拔的落葉松,距地面兩米左右高的樹幹被砍去樹皮,在上面畫一個臉形,用紅布遮蓋,這就是鄂倫春人崇拜的山神“白那恰”。新生鄉政府還準備選一處樹林較密的地方,建一處風葬點,顯示樹杈卡、吊棺、橫擔擔棺等幾種不同的風葬(也稱樹葬)葬式,使遊人了解鄂倫春人從前的喪葬習俗。 新生鄉鄂倫春民族風情游,是獨具魅力的旅遊線路,熱情、豪爽、淳樸的鄂倫春人用“贊達仁”(山歌)歡迎你,用“阿拉嘿”(舞蹈)歡迎你。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