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州遺址

鋬石器有鏃、段石錛、斧、刀等,其中一件石刀上陰刻夔紋圖案,極為規整。 石器數量達100多件,有鏃、半月形刀、犁、矛、斧、錛鑿、網墜等,部分石器僅一面磨光。 新州遺址歷新石器時代、商周、漢、宋,延續時間較長,內涵豐富。

遺址地形

高出周圍地面約3米。遺址現存面積2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1—2米。
1984年9月發現,是徽州地區發現的規模最大、文化堆積最豐富的一處古遺址。

遺址文物

遺址文化層深約2.5米,分5層,第一層為地表土,第二層為唐宋時期堆積,出土有殘碎瓷器、瓦塊等,第三層出土有陶器、石器和少量小件玉器。陶器以夾砂紅陶為主,有少量泥質灰陶和印紋陶,紋飾以繩紋為主。主要器類有凹圜底繩紋罐、斝、帶流罐等,罐類器物常常在口沿部位設綰。鋬石器有鏃、段石錛、斧、刀等,其中一件石刀上陰刻夔紋圖案,極為規整。第4和第5層出土遺物豐富,二層差別不大。石器數量達100多件,有鏃、半月形刀、犁、矛、斧、錛鑿、網墜等,部分石器僅一面磨光。陶器仍以夾砂紅陶最多,其次為夾砂灰陶和泥質磨光黑陶,絕大多數素麵,僅在少量器物上飾有刻劃紋、弦紋和附加堆紋。主要器類有鼎、豆、壺、罐、缽、簋形器和缽、器蓋等,其中以罐形鼎和簋形器最具特色,罐形鼎為夾砂灰陶,折沿垂腹,腹部飾一周凸弦紋,扁鑿形足;簋形器為寬折沿、深腹、腹部下垂,圜底、高圈足、素麵。新州遺址歷新石器時代、商周、漢、宋,延續時間較長,內涵豐富。

作用

對研究徽州乃至整個皖南的上古歷史有十分珍貴的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