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駐高淳辦事處舊址

新四軍駐高淳辦事處舊址

新四軍駐高淳辦事處舊址位於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淳溪鎮倉巷24號,建築面積120平方米,分前、後兩進,面闊三間9米,進深五檁,走馬樓式,上下二層,硬山頂,清末建築風格。2000年2月,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南京市黨史教育基地。

基本信息

歷史背景

新四軍駐高淳辦事處舊址新四軍駐高淳辦事處舊址
1938年6月4日,陳毅同志率領新四軍一支隊東征抵達高淳。6月中旬,新四軍先遣支隊取得韋崗戰鬥勝利,引起了日軍重視,日軍組織兵力,對茅山根據地進行掃蕩。為此,一支隊司令部機關分散轉移,其中政治部在劉炎主任的率領下轉移到高淳淳溪鎮一帶。
同年8月,為了建立茅山根據地和皖南新四軍軍部之間的聯繫通道,一支隊司令部決定在高淳組建民運工作組,開展地方工作,對外稱“新四軍駐高淳辦事處”。
新四軍駐高淳辦事處第一任主任,是一支隊政治部宣傳科科長戈白章。此後,新四軍二支隊的彭沖、芮軍以及蘇皖特委陳立平、姚路先後任辦事處負責人。1939年8月31日,由於高淳縣城第二次淪陷,新四軍駐高淳辦事處被撤銷,全體人員撤回部隊。
新四軍駐高淳辦事處主要任務有三方面,一是宣傳發動民眾,發展抗日地方組織;二是開展統戰工作,與國民黨中上層人士聯繫;三是做好聯絡工作,保障新四軍人員的來往安全和後勤補給。
辦事處成立之後,就利用國共合作的時機,在當時還由國民黨政府控制的高淳縣城開展活動,辦事處在中國小教師、縣中學生、手工業工人、商店店員之中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教青年們唱抗日救亡歌曲。
辦事處還在淳溪鎮進步青年中組建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淳溪大隊”,秘密發展黨員,建立黨支部,培養抗日骨幹。當時的高淳縣中、武廟國小、西河沿的陸家祠堂和倉巷24號是隊員們的主要活動場所。隊員們還上街下鄉積極宣傳,促使民眾覺醒。

建築結構

新四軍駐高淳辦事處舊址新四軍駐高淳辦事處舊址
兩進兩層,中隔天井,兩側配廂房連線。上層走馬樓,高3.7米;底層淨空2.65米、面寬5米、進深12.4米。青磚小瓦硬山脊,木構架穿斗造。老宅內部,有新四軍軍長將軍陳毅的塑像;有重新還原的當年新四軍駐淳辦事處工作、學習的場景;而大門口“新四軍駐高淳辦事處舊址”十一個大字,則是由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彭沖同志題寫的。

文物保護

新四軍駐高淳辦事處已經被宣布為高淳區文物保護單位,舊址內部也建立了紀念館,用圖片、實物、場景還原等多種方式介紹新四軍在高淳的抗日事跡,以及日軍在高淳犯下的滔天罪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