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圖書

數字圖書

數字圖書館,音視頻資源庫,電子圖書,數字報紙,電子報,數字資源,OCLC,DITV,數字圖書館分館,館藏故事,文明與創造,著作權代理,著作權徵集,媒體資產管理,媒資管理,多媒體資源。

基本信息

名稱

評數字圖書館定義的兩種對立看法
(美)加利福尼亞大學信息研究系克里斯汀鮑格曼

導言

學者與專業人員對數字圖書館的興趣在整個九十 年代一下濃了起來。在美國 數字圖書館 (DL)被定為"高性 能 計算技術與通信創建計"(HPCC )里 "國家級挑戰性套用的領域 "和國 家信息基礎設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數字圖書館創建計畫 "(1994~1998)第一階段涉及美國聯邦的三個機構 。數字圖書館創建計畫"(1998~2003)第二階段涉 及八個機構 ,這表明在這短短的幾年中興趣與範圍又有了擴。 最近國家科學基金會宣布了一項國際性的數字圖書館計畫,旨在建立更廣泛的夥伴關係。英國有了"電子圖書館計畫"(eLib),歐洲亞洲以及其它一些地區也正在實施許多數字圖書館研究計畫,這些研究不是以專項撥款的數字圖書館創建計畫的名義, 就是其它方面出資支持的。
在這段時期內,國內國際數字圖書館會議交叉重複召開 ,數字圖書館論題進入 各學科各專業的研討 ,創辦了好幾種新的印刷型和在線上的數字圖書館雜誌,報導數字圖書館計畫項目訊息的在線上分配表激增 ,圖書館正在實施數字影像技術,文獻管理和網路服務等方面的研究計畫
所有對這個問題的關心和活動是為了什麼?難道是一個緊迫的研討問題導致巨額經費的投入嗎?投入的經費能給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創造機會嗎?是成功的研究導致實踐的發展呢?還是實踐出現問題需要研究來尋求解答呢?數字圖書館研究與實踐的範圍可以界定嗎?或者說 "數字圖書館僅僅成了一系列信
息與技術研究計畫的庇護詞了嗎?"
眾所周知,它們之間的因果關係是難以確定的。如果當前圖書館研究與實踐猶如生長著的樹木,那么將來林子長成什麼樣子,能有多大規模,我們是很難掌握的。我們期望這些研究成果能使若干年後的認識更清楚一些。可是,我們現在採取的行動,形成的認識會深深地影響那個森林的形態。本文描述了數字圖書館研究與實踐上出現的派別,探討了這些派別提出的數字圖書館的定義,預測了未來發展的趨勢。
這是美國和國際關於數字圖書館研究活動中一名積極參與者的管見,意在促進這些新興學派之間的討論,發表的觀點屬於我個人,與任何組織或者任何一個與我共事的合作者無關。除通常的論文之外,文章還吸取了其它方面出版的相關著作,包括我自己即將出版的一本書,包括我97年出版的《圖書館自動化史》和我們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承擔的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數字圖書館社會性研究課題組的報告。

透視

2、對數字圖書館的透視
在短短几年的研究與發展中,"數字圖書館"這個名詞早被用來描述各種各樣的實體與概念了。究競什麼是數字圖書館?百家爭鳴,提出了很多的定義。通觀這些定義可以看出,研究人員一般側重於把數字圖書館當作為滿足用戶需求而蒐集的內容,而圖書館員們則側重於把數字圖書館當作一種機構或者服務。這些派別相互之間並不排斥。有些研究人員的注意力集中在與機構、服務相關的實踐問題上,有些實際工作者也在參加專門研究內容館藏與社區等問題的研究小組。在這一節里,我們將對這些不同的看法作出一定的解釋。在第三節里,我們將回到詳細的數字圖書館定義。

對比

2.1 研究與套用兩方面的對比
除掉相關領域十多年的研究與實踐築成的基礎之外,"數字圖書館"這個詞是比較新的。可以這種名義調用的研究經費吸引了有著各種背景的學者和專業人員,他們之中有些人先前對情報檢索、計算機網路、分類編目、圖書館自動化、檔案工作或者出版技術等相關領域,知之甚少。有時,把其它方面研究課題簡單地標上"數字圖書館",給原本就混淆不清的認識添亂。計算機網路、資料庫和公共查詢等方面迅速發展助長了時尚高談闊論之風,而數字圖書館、數字檔案館和電子出版技術成了熱的話題,人們付出嚴肅認真的思索得出嚴密的定義,只有成熟的學科才能做到。
造成這個術語含混不清的一個原因是,數字圖書館的研究與實踐在從基礎研究到實施整個過程的每個階段是並列開展的。有些人是從事有關基本技能和理論問題的研究,有些人在研究套用問題,還有些人在研究實驗性的和某一領域裡的數字圖書館的社會問題,而有些人還在套用前面研究的成果。可想而知,他們的著眼點是各不相同的。
數字圖書館研究領域裡出現的各種各樣的關係反映了這個論題的交叉學科性質。計算機科學方面的學者主要關心技能和網路的問題。圖書館和情報科學方面的學者則注重內容、組織、用戶行為和出版技術。社會學界或經濟學界很可能關心社會環境問題或者經濟模型。象人機互動作用、界面設計和傳遞服務之類的論題橫跨這些學科,甚至橫跨更多的學科。套用領域的學者象教育、地理、保健或藝術和人文學科,可能把自己與他們要探索的那個領域裡的專家結合在一起。儘管不是大部分,但許多數字圖書館研究計畫吸收了多門學科的知識和研究成果。
研究與實踐有一種共生關係。令人感興趣的研究問題常常出自於實踐。學者總想把問題單列出來進行研究,然後把研究成果提供給實際工作者去實施。研究人員和專業人員之間的夥伴關係,對當前首創計畫投資,以及增強夥伴關係的構想是至關重要的。現在,大學對建立學者與產業之間的夥伴關係,以冀豐富思想交流,開闢新的經費來源,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熱情。
定義有許多作用,作用之一就是能為某個界別提供一個聚焦點。重研究的定義就想把注意力轉向重 大的研究問題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想用它們吸引其它的學者,目的是讓一批關鍵的研究人員提出一整套的問題。這樣的定義在研究導向上比在劃清界線上作用更大。
重套用的定義想要突出當前和預期的實踐所面臨的挑戰。研究圖書館特別注重大學性質的變化,圖書館向公共機構的演變,圖書館在為大學社區服務中所起的作用以及隨著數字館藏與服務的出現其作用改變的情況。圖書館員們在維持日常運轉為成千上萬用戶服務的同時,也在構想著他們機構與服務的未來。"數字圖書館聯合會"是由一些重點理科大學組成的團體,目的是讓人們關注這些挑戰。它們的工作定義用來制定作為一個學術團體所面臨的實踐問題。

嘗試

2.2 成立聯合體的嘗試
研究人員與專業人員兩方面都審慎地參與建設在研究數字圖書館問題上志同道合的聯合體。撥款機構正在建立提出數字圖書館問題的聯合體。他們的做法是,利用專題研究組把對研究問題有鑑別能力的當前與未來接受經費的人聚集起來。第一個數字圖書館首創計畫也組織所有接受資助的研究小組半年召開一次會議,同時邀請研究界和套用界選派的觀察員參加會議。一些建議和協調工作常常直接或間接產生於這樣的會議。同樣,"數字圖書館聯合會"是一種有目的嘗試,就是建立一個研究套用問題的圖書館館員的聯合體。它們的做法是依靠項目協作、共享知識、公布創造計畫和實施情況。
許多數字圖書館的研討會在聯合體組成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期刊和在線上信息服務也起到了類似的作用。早期的一些研討會都是由一所大學或一個機構單獨組織的,後來專業協會舉辦了一系列研討會,最值得提到的是九六年計算機器協會召開的數字圖書館研討會和1998年IEEE首次舉辦的數字圖書館發展研討會。相關研討會的各次會議對研究與套用的聯合體的建立了發展起著一定的促進作用。
2.3 擺出問題
數字圖書館正招致許多學科和專業的關注,參與者的增加豐富了思想的交流,但也造成對研究範圍、名詞術語等問題的爭論。林奇有先見之明,1993年他就指出"數字圖書館"這個詞是有問題的,因為,它掩蓋了電子信息收藏與機構式的圖書館之間的複雜關係。格林伯格評論說"數字圖書館"這個名詞甚至是一種掩蓋矛盾用法,就是說,她是圖書館,就不是數字圖書館,她是數字圖書館,就不是圖書館。1998年,巴丁認為它是"危險的誤導"而拒絕使用"數字圖書館"這個詞。
正如下一節提出的定義所證明的那樣,圖書館員們往往從巨觀上看"圖書館"的概念。一般說來,他們把圖書館看作一種組織,其職能為滿足用戶群需求而對信息進行挑選、收集、組織、典藏、保護以及提供服務。圖書館已經存在了好幾個世紀,她們的社會作用和實踐經過多種文明和多種媒體洗鍊而發生了演變。隨著計算機網路和數字媒體的出現,圖書館仍將以不變應萬變採用一種新的傳遞系統來對應一種新的媒質。從這個意義上說,"數字圖書館"這個詞意味著"未來圖書館",以機構的變革來講它所處的新環境,它還含有繼承的觀點和信息資源維護的時期性。
研究界,特別是那些計算機科學家提出的定義,它們大部分對"圖書館"的概念傾向於一種狹義的觀點。它們的重點放在資料庫和情報檢索上,因而它們側重於信息資源的收集、組織與利用。較為濃厚的社會和機構的氛圍、服務和管理技術,它們大部分都超出了重研究的數字圖書館定義的範圍。"圖書館"這個詞狹義概念的產生由來已久,它來自計算機科學的研究與實踐,用"圖書館"這個詞表示任何一類資料的收藏。收藏磁帶的房間被稱為"磁帶圖書館",辦理磁帶出納的工作人員稱之為"磁帶圖書館員",這使得持有本科畢業證書的職業的圖書館員感震驚。
"數字圖書館"這個詞起了一種方便和速記的作用,用來表示電子館藏,它比"資料庫"或"情報檢索系統"之類的詞傳達了更豐富的內容和更全面的功能。同時,這樣的用詞傳達了比那種承擔長遠任務開展全面服務的圖書館更狹義的圖書館。計算機科學家預言數位化時代圖書館員的作用將逐漸下降,這種預見是根據他們對當前和未來圖書館作用一種違心的看法提出的。
儘管這些觀點之間處於衝突狀態,但是聯合體尚未象人們希望的那樣直接參與討論。雖然 ,美國數字圖書館創建計畫已經指明了研究方向,圖書館界對這項計畫或者該計畫對圖書館服務思想所產生的影響,仍是漠不關心。舉例來說,作為戴多露斯專集首次出版後又作為專著重新發行,並且得到廣泛引用的《書、磚與位元組----二十一世紀的圖書館》,對此就保持沉默。1996年德國國家圖書館館長萊赫曼僅僅有小一段提到數字圖書館創建計畫。1998年,凱勒也對這問題進行評論。同樣,在圖書館和信息資源聯合會和美國大學協會出版的一本重要的論述21世紀大學信息資源問題的新書中,對數字圖書館創建計畫,也僅僅提到一次。提到它的是數字圖書館聯合會主席瓦特斯。
在研究工作的前沿,圖書館與情報科學界的一些人帶給計算機科學家一個任務,要他們對有關信息組織、情報檢索、用戶界面和相關論題的研究,重新進行創造性的工作,雖然他們更可能不利用出版物而是通過研討會討論或個人交流來進行這方面研究。計算機科學研究人員反駁說,圖書館與情報科學研究人員受了狹隘的條條框框的束縛,對計算機科學取得的成就沒有足夠的重視。這類中傷增添了兩派之間的緊張關係,成為實現共同目標的阻力。
當然,現在也出現了協作協調的好兆頭。一些數字圖書館研討會,雖然是由研究人員主辦的,但也吸收了專業界人士的論文與參加。"數字圖書館"這個詞五花八門的意見仍出現在安排了兩道論文數量不均的會議議程中,這些論文的題名比內容更加相似。
合作的另一種跡象是出現了國際性數字圖書館的會議和專題研究組,參與這些活動的研究人員與專業人員旗鼓相當。比如,最近舉辦的第一期亞洲數字圖書館研討班,就很能說明這一點。 研討班的組織者意圖十分明顯,就是要利用這種活動聚集一個新興的聯合體,然後互相講述各自關心的問題。他們致力於發展一個研究亞太地區數字圖書館問題的聯合體, 把開會時間都用在建立聯合體的方向與方法的探
討上。計畫1999年春季在克羅埃西亞的杜勃羅夫克召開一次具有相同目標的國際會議, 會名是第三屆圖書館與情報科學概念問題研討會(COLIS 3),會議主題是"數字圖書館--一門交叉學科的概念、挑戰與機遇"。
最重要的合作可能出現在下一輪數字圖書館研究經費的安排之中。由於這些項目的範圍在擴大,因此,圖書館界擁有的知識和資源對研究取得成功是必不可缺的力量。計算機科學界擁有的網路專家、技能以及相關領域同樣也是必不可缺的力量。人們抱有這樣的希望,協作協調的增強將促進雙方相互尊重,相互了解。

定義

3、對數字圖書館的定義
我們回到研究與套用界提出的"數字圖書館"這個定義的發展問題上來。首先,我們探討重研究的定義的起源與演變,然後再分析圖書館工作者提出的定義。最後,我們考慮如何把這些定義套用於一組著名的其中許多被稱為"數字圖書館"的電子資料庫上。
3.1當作內容、館藏和聯合體的數字圖書館
數字圖書館研究建立在有關業務如情報檢索、資料庫、用戶界面、網路、信息查詢、分類與藏書組織圖書館自動化、出版等等長期實踐的基礎之上,根據它所思考的內容,可追溯到幾十年或者數百年。我們把正在研究本人或別人已將其標上"數字圖書館"的有關信息問題的學者,劃在研究界。這些學者大部分都隸屬於大學計算機系、圖書情報系或信息研究系或者隸屬於這些學科的研究小組,但是其中有些屬於一些相關領域,如社會學、心理學、通信及經濟學,又有些屬於套用科學領域,如教育、地理、保健科學以及藝術和人文科學。
在九十年代十年里,計算機和情報科學研究界提出的數字圖書館定義其內容與範圍都發生了演變。由美國多個聯邦機構資助的,兩個創建計畫對數字圖書館研究範圍的界定具有特殊的影響。定義並非是由撥款機構單獨確定,更確切地說,它們是來自許多研究小組和創建計畫推出之前和推出期間召開的會議,也來自於研究人員的出版物。
3.2 重研究的定義
在最早召開的一些直接對準數字圖書館問題的會議中,其中一次就是1991年關於"文本分析、檢索與推斷髮展方向"的研討會和接在它後面的一本有關電子圖書館的白皮書。這兩件事讓人感到振奮,導致更多制定了研究計畫的研究小組的出現,最終導致數字圖書館創建計畫的推出。
最早的重研究的定義看來是我92年給當時所講的"電子圖書館"提出的那個定義。它包含在一本原始資料集裡,這本集子專供那些準備向"數字圖書館創建計畫"提建議的人使用的。按照91年、92年活動的專題研究組的概述,這個定義表述為,國家電子圖書館具有四個基本要素,即⑴服務、⑵館舍、⑶一套信息資源,包括文本、數字、圖象、聲音、影像等的資料庫、⑷一套對可提供信息資源定位、檢索與利用的工具和技能。國家電子圖書館的用戶包括學生、教師教授、研究人員學者、圖書館員、作者、出版者、信息提供者與套用者。信息的來源有出版社、大學、專業協會、圖書館、作者、編輯和編纂者。
上述定義由於它包括服務、館舍、內容、技能、用戶仍然算是最全面的一種。它為進一步研討和提煉,打下了一個基礎。1993年9月宣布的"數字圖書館創建計畫",只是含蓄地定義了這個詞,它指出:"可在網際網路上訪問的信息資源是數字圖書館的一個要素"。它又進一步指出:"研究開發的問題是……經濟上可行地有能力將多渠道發行源現有和新生信息的主體數位化,然後,對數位化的信息,以用戶友好方式進行存儲、查詢、加工和檢索"。請注意,單獨使用"數字圖書館"這個詞,已從"國家電子圖書館"的目標中推出。
按今天的標準衡量,數字圖書館創建計畫第一階段的目標是定得不高的。研究得到三方面的支持:
⑴捕捉(文本、影像、聲音、講話等)一切形式的數據和元數據,並進行分類和組織;⑵更新升級支持對大量數據、影像和各種各樣信息瀏覽、查詢、過濾、提取、摘要和組織的軟體和算法;⑶利用分布在全國和全世界的網路資料庫。
數字圖書館的概念及其研究的目標通過研討班、會議和學術論文討論繼續得到提煉。1995年,國家科學基金會的專題研究組提出了幾個不同定義的數字圖書館的定標問題和它們之間可互換性的問題,在這幾個不同定義中,其中最全面的一個,把數字圖書館定義為"為某個用戶群提供對大型有序的知識信息源進行相關訪問的系統。"內容,收藏和用戶群統統包含在這個定義里,同時還包括對內容進行組織的要求。
國家科學基金會主辦的"數字圖書館的社會形象"專題研究組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其中一個就是"數字圖書館"這個術語的定義。我們把視角擴大到能包含兩種互為補充的思想:
1、數字圖書館是電子信息源與創生、查詢和使用信息所伴生的技能的一種集合體。從這個意義上說,它們是信息存貯與檢索系統的擴展與增強,能把數字數據轉換成任何一種媒體(文本、影象、聲音;動態或靜態的影象)並存放在分布的網路上。數字圖書館的內容包括數據、描述數據各方面(表現法、創作者、所有者、複製權等)情況的元數據和由指向其它數據或數字圖書館內外元數據的鏈路或關係所組成的元數據。
2、數字圖書館是由一個用戶群建設、收集和組織的,它們的功能是支持該群體的信息需求和使用。它們是內部個人與小團體之間使用數據知識信息源和系統相互交流的聯合體的一個組成部分。從這個意義上說,它們是各種各樣信息機構的延伸、增強與結合,是為了支持某個用戶群而對信息資源進行選擇、收藏、組織、保存和利用的場所。這些信息機構還包括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和學校,而且數字圖書館的服務還延伸到其它各界,包括教室、辦公室、實驗室、家庭和公共場所。
上面的定義把數字圖書館的範圍朝著幾個方向延伸,反映了來自十幾種學科的學者對研究所作出的 貢獻。它超越情報檢索把信息創造、查詢與使用整個生命周期都包括在內。 不單是根據用戶界的需求進
行內容的收集,它把數字圖書館植根於那些聯合體的活動里, 並包含了多種信息機構相關的信息活動。
如同為"數字圖書館創建計畫"徵求建議的第一階段一樣, 第二階段也沒有一個清楚地解釋"數字圖書館"這個術語的定義。更確切地說,該倡導指出,自從第一個創建計畫實施以來, "數字圖書館的定義已經推出"。與創建計畫第一階段相比較,第二階段倡導的是要更加關心數字圖書館社會 、行為、經濟等方面的問題,要確定包含更多學科、反映"數字圖書館社會形象 "研究組定義提出的大部分問題的研究領域。這個倡導把著重研究的問題分為⑴以人為中心的研究,⑵ 以內容與收藏為重點的研究,⑶以系統為中心的研究。其餘講的是試驗基礎與套用。倡導中明確了一點 ,就是把數字圖書館看作國家和國際信息基礎設施的一個組成部分。這些新的動向里還隱含了為用戶群服務的思想。
其它定義的條件是,數字圖書館包括內容完全的機讀型的信息源, 還常常假定它們不只有文本一種類型的信息源。1997年,萊斯克在他的"實用數字圖書館"一書中,把 數字圖書館簡單地定義成數位化和整序過的信息的集合體。1996年,比肖普與斯塔爾對這一大堆數字圖 書館定義進行了概括總結,確定了三種要素,它們是⑴可看成用某種方法組織的集合體,其內容部分是 有形的,部分是電子的,或者全部是電子型的;⑵這個集合體不完全是書目信息或者導向其它資料的一 套專有的索引,它必須包括一定數量的"完形的在線上資料",可以採用各種各樣的格式;⑶它的目標是 要把"讀者團體、用戶或聯合體與各種不同的館藏連線起來,無論採用為讀者選擇有形館藏的那種方式 ,還是利用能在聯合體周圍創建的虛擬空間。
3.3 給數字圖書館的要素定義
我們應該關注這些定義的若干方面。 一個方面是,把數字圖書館看作資料庫, 儘管資料庫的內含豐富,有全文本的、有影象的,還有媒體與顯示相結的。許多資料庫的研究,特別是大學計算機系開展的那種研究,重點放在一些技能上,比如說資料庫的結構,檢索的算法,過濾技術,智慧型媒劑,網路結構和其它必要的技能。
這些定義假定或者提出的條件是,內容要根據用戶群的需要來收集。定義的這個方面以它們的用戶來構造數字圖書館,這也就決定了那些用戶操縱內容所需的工具與技能。有關信息要求與使用、用戶、界面設計和社會環境等的數字圖書館研究也是來自這些定義的方方面面。有一條提到機構的定義表明,數字圖書館可以是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和學校的延伸,也可以是工作、教育和使用信息源的娛樂場所的延伸體。"聯合體"的概念仍是有爭論的,因為這些定義中沒有哪一個為用戶界範圍的認定提供標準。
特別是在原來美國提出的定義中,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假設是,數字圖書館存在於分布的環境中。知道把美國數字圖書館創建計畫與信息基礎設施緊密地聯繫在一起,這就不奇怪了。數字圖書館創建計畫第一階段徵求建議由定義網際網路和評價在網路環境下研究數字圖書館需要開始的。五年後到了宣布"數字圖書館創建第二階段計畫"時,數字圖書館在計算機網路上運作的技術問題已成為研究的核心問題。這些問題包括相互可操作性,可攜帶性、數據交換、可量測性、聯合、可延伸性和開放的網路結構等等。
3.4 數字圖書館作為機構或服務
圖書館與情報科學專業文獻中出現"數字圖書館"、"電子圖書館"和"虛擬圖書館"已經有好幾年了,但是明確的定義極少。1996年,萊曼在一篇名為《什麼是數字圖書館?是技術、智慧財產權、還是公用事業》文章中,探討了他把它們看成定義數字圖書館前提的一些概念,比如說,電子出版技術和數位化文獻。1996年,揚羅列了數字圖書館的特性,說它們"為訪問、彙編和分析以許多不同格式記錄的來自各種不同渠道的信息源,提供個人化或叫客戶化的服務。"
1998年,瓦特斯從圖書館員角度提出第一個簡明的定義。這是數字圖書館聯合會提出的工作定義:
數字圖書館是這樣的組織,即它提供人力和物力,支持選擇、配置、提供智慧型訪問、解釋、分配、保持其完整性並確保數位化館藏是維持一定時間等等業務活動,以便使它們可供某一規定的團體或一組團體方便而又經濟地使用。
瓦特斯承認:數字圖書館聯合會的定義是粗廣的,它想用來包含這個詞的其它用場,包括數字圖書館創建計畫里的那些用法。然而,它與重研究的定義在若干方面是有區別的。數字圖書館聯合會定義的重點落在把數字圖書館看成其服務包括提供數字式信息源的一種組織。它的重點還增加了保持完整性和確保數位化館藏一定時間保留等管理技術的因素。因此,數字圖書館聯合會的定義抓住了一個非常廣義的"圖書館"。
數字圖書館聯合會定義俘獲了隱含在其它圖書館機構描述數字圖書館的觀念和意見。例如,美國國會圖書館的"記憶美國"計畫是"國家數字圖書館"的一部分。請注意,這單獨的"數字圖書館"詞形,它指的不提供許多專有信息資源的一種機構。"記憶美國"是創建歷史照片及相關資料的數字館藏並為公眾提供網際網路上訪問的一項計畫。它與數字圖書館聯合會其它成員實施的計畫有相同之處。
"加利福尼亞數字圖書館"成為有9個學園的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第10圖書館"。在這裡我們又發現視為提供服務的機構的那種觀念,"它的責任是設計、創造和完成支持加利福尼亞大學資源共享的網路系統"。
英國對數字圖書館研究計畫的投資是建立在類似數字圖書館聯合會定義的框架上,而不是把美國數字圖書館創建計畫里提出的定義作為基礎的。英國最初的經費是由"電子圖書館計畫"(eLib)提供的, 這是"協調圖書館、大學教職員、出版者等方面的夥伴關係 ,促進以未來電子圖書館服務內容為重 點的大規模實驗性示範項目並激勵服務創新的一項計畫。""電子圖書館計畫"側重於服務的開拓,而不是偏重基礎研究或者技能。圖書館是參與的主要機構,儘管"電子圖書館計畫"要促進她與出版者、大學教職人員等方面的夥伴關係。
同樣,在以《走向數字圖書館》為名的英國圖書館"存取創新計畫"總結報告裡,提出 了一個與數字圖書館聯合會定義相近的定義。在概論一章里,麥霍尼說:"一開始我們就很清楚這一點,對圖書館來說,也可能對大部分圖書館來說,要成為數字圖書館顯然不會指成為一種專有數字的圖書館"。後來麥霍尼又暗示數字圖書館是一種服務:"屬於如何讓人接近形式更加集成的數字圖書館供應物的問題。"
上面英國圖書館的陳述套用意指機構的"數字圖書館"這個詞來證明另一個問題。圖書館根據用戶群的信息要求來收集內容,記錄內容的媒體是第二位的問題。由於按照資料(數字內容)的格式給一個機構下定義,於是我們在區分印刷出版物圖書館、數字圖書館、膠片圖書館、音響資料圖書館等等時會冒一定的風險。圖書館員們對用來描述未來機構概貌的"數字圖書館"這個詞並不完全滿意,但是還不得不提出一個恰當的代用詞。
3.5數字圖書館作為資料庫
在研究界或者套用界提出的定義中,沒有哪一個能態度鮮明地對待資料庫過剩的問題,大量資料庫有的存在於網際網路、全球資訊網、CD-ROM上,有的出現在諸如Dialag、lexis/Nexiswestlaw、 STN、infoAmerica、以及CDB imfotek之類的專門服務里。在這些資料庫和全球資訊網網站中,有些自稱為數字圖書館,它們不是有學術方面的原因,就是圖公認詞的使用之便,再就是作為一種行銷的手法。在其它情況下,數字圖書館的調查包括全球資訊網上的、CD-ROM以及其它屬於它們範圍里的資料庫。
這些資料庫處在研究界和圖書館界建立的定義之間的灰色區域。出現無所適從的情況是不奇怪的,因為哪一個定義也沒有想給電子資料庫分一下類 。我們可以說,按照數字圖書館聯合會的定義, 電子資料庫本來就不是作為機構或服務的圖書館。1998年,格里菲思正視"全球資訊網為什麼不是圖書館" 這個問題,她們的理由是內容不完全,缺少標準和證實,最低限度的編目和低效率的情報檢索。對於這一點,我們補充的是全球資訊網不是一種機構,它也沒以特定用戶群的名義組織起來。然而,按照數字圖書館聯合會的意思,在數字圖書館提供的服務中,有一種服務就是訪問電子資料庫。
按照研究界定義的意思,網際網路上、專用系統和CD-ROM上某一部分的電子資料庫就是數字圖書館。根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們可以判斷特定的資料庫共收藏物組織的程度,例如,它們是否是為某一特定的社團創建的,它們的功能是否是以與其它形式的情報檢索系區別開來。
4. 進入數位化的未來
儘管,今天我們已經取得一定進展,但是我們仍處在數字圖書館研究與實踐的初級階段,仍在這些定義中任何一個定義的指導之下。我們將往何處去?種種跡象都指向比以往任何時候發展更快、投資更大的網路信息技術。在美國,成功的國會特批的"高性能計算技術與通信計畫"併入了行政部門的"計算技術、信息與通訊研究的開發計畫"。研究範圍包括"尖端的計算技術和算法"、"包括創建新一代網際網路的大規模網路技術"、"高信度的系統"、以"人為本的系統"以及"教育、培訓及人材資源"等等。數字圖書館的研究現在放在"計算技術、信息與通信研究開發計畫"的"以人為本系統"的項目之下。
並非美國獨自在推動信息和通信技術的發展。七個重要工業化國家組成的七國集團支持發展全球的信息基礎設施。七國集團有條政策聲明,全球信息基礎設施將提供不同文化不同語言內容的訪問。因而也就包括數字圖書館。歐洲聯盟在總指導"遠程通信、信息市場與研究探索"名義下投資並促進廣泛地信息研究與開發。其它許多國家建立了國家信息基礎設施計畫和與之相配的研究與開發的保障機制。
信息基礎設施不斷地擴展以及信息技術向日常活動的更多方面的滲透,需要多種學科的基礎研究和套用研究。正如計算技術的前沿已由桌面發展到機動計算技術發展到包容系統,數字圖書館本身正在變成其它許多套用的"技能"。向數字圖書館貢獻資料是一門電子出版技術,電子出版的資料要用電子方法來收集、組織、保存和傳播。不受距離限制的求知活動需要把內容與指導聯繫起來。因此,數字圖書館是一個基本的組成部分。保障計算機支持合作活動的軟體必須包括管理機關活動產品的方法,這也是一數字圖書館的問題。如此等等。
在數字圖書館的研究方面,許多基本的技術問題仍需加以解決。由於數字圖書館變得越先進越高級、在其它套用上變得越實用越深入,那么讓它們的使用和用戶更能理解這種挑戰就變得更加的迫切。這些原本屬於交叉學科的問題,需要來自各方面的研究人員作出他們的貢獻。他們之中有些人還得聽到"數字圖書館"這個詞,可承認他們的研究興趣與之有關的卻少得多。
作為一種機構或服務的數字圖書館得益於對它全方位的研究, 比如說包括內容、館藏和共有性等等問題。 為迎接數位化時代而對自己進行重新塑造的研究圖書館和大學需要借鑑眾多學科最好的研究、理論和實踐。 這就是面臨的挑戰。正如霍金斯所說的那樣,傳統圖書館還保持目前的樣子那就難以為繼。相反 ,正在研究大量數字圖書館問題的研究人員要與圖書館機構在運作環境方面的研究與試驗建立夥伴關係, 特別是有關數字圖書館社會、行為和經濟方面的研究更應該這樣做。 與其它諸如檔案館、 博物館、學校之類的信息機構發展夥伴關係也是極其重要的。
5. 總結與結論
對數字圖書館研究與實踐的關注在整個九十年代十年中迅速擴大。美國、英國、歐洲聯盟以及其它一些國家專門撥款的重大創建計畫,已為研究與開發添增了動力。服務於數字圖書館的研討會,期刊與訊息報導急劇地增加。經過比較嚴密的檢查,我們發現"數字圖書館"這個詞具有多重意義。這些定義聚集在兩個主題上。 從研究的角度看,數字圖書館是為滿足用戶群要求而收集並加以組織的內容。從圖
書館套用角度看,數字圖書館是以數字形式提供信息服務的機構或組織。
作出定義是為達到一定的目的。研究界的定義用來鑑別和注意力轉向研究問題,用來擴大共同關心這些問題的群體。圖書館界的定義側重於在圖書館機構與服務轉移過程中所涉及的實際挑戰。因此,無論研究界的定義還是圖書館界的定義,沒有一個對類分網際網路、專門服務和CD-ROM提供的無數系列的資料庫有特別的幫助。
倘若計算機網路,信息源的分布訪問、電子出版技術、不受距離限定的求知活動、電子商務及相關的技術迅速發展,那么,對數字圖書館更廣泛地全方位的研究是完全必要的。技術的發展,大學經費配置變化,信息資源費用攀升,人的變化等等因素綜合在一起,使研究圖書館改革成為一種緊迫的挑戰。在所有這些定義的指導下,對數字圖書館研究與實踐的關注將繼續有所增長。
在探討這些定義中,我們發現,研究界的定義已由強調技能的狹義觀念演變為包括使用數字圖書館所涉及社會、行為和經濟環境等問題的定義。那種觀點已由把情報檢索放在首位發展到包括信息資源創生、查尋、使用、保存及配置整個生命周期。圖書館界使用"數字圖書館"這個詞已經好幾年,但是直到最近,它們才正式公布定義。"數字圖書館聯合會"提出的工作定義看來抓住了在職圖書館員們對這個詞想要表達的意思。
目前,"數字圖書館"這個詞有兩種意見截然不同的用法。如果把兩種定義合起來,那就導致詞義重複,成了數字圖書館就是提供數字圖書館的一種機構這種定義,這兩種定義都存在問題,因為,它們混淆了電子館藏與機構之間的界線。支承著大部分重研究派定義的是一種受圖書館性質影響的約束。 可是,用這個詞來表示圖書館員贊成的廣義觀點,又迫使機構按照收集內容的類型來劃分。
現在,哪一派出不肯放棄這個詞去取悅對方。 假如這種爭論是固有的話,那么,用這個詞的人需要
解釋他們表達意思的來龍去脈。定義失敗阻礙理論、研究和實踐的發展,也限制了有關研究範圍或者研究實踐問題性質的相互交流。儘管各派不需要取得一致認識,但是每一方可更清楚地說明選詞的理由。有時我們只需要棄異求同。措詞是十分要緊的,它將影響我們成功的機會。什麼是數字圖書館?數字圖書館將來是什麼樣子?我希望這篇文章能推動對這些問題的討論。
譯自(美)《信息處理與管理雜誌》 1999年35卷3期P227~240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