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信息資源的檢索與利用(第 2 版)

內容介紹

2003年,本書正式出版,在之後的幾年時間裡,本書獲得了學生、用戶、同行、專家的充分肯定和關注。學生和用戶們認為這是一本“實用、易學、不可或缺”的教材;同行認為本書內容完整、具有系統性、實用性和可檢索性,堪稱一部“移天縮地、咫尺萬里”的高品質工具書(董小英書評《移天縮地 咫尺萬里》,《大學圖書館學報》2004年第3期);以國家科學圖書館館長張曉林博士為首的專家們則對本書高度評價,張曉林館長還親自為本書獲獎撰寫了推薦意見。同時,全國有100多家開設相關課程的院校和其他培訓單位選用本書作為教材或教學參考書。
時間飛逝,隨著網路與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本書的內容、特別是有關檢索部分的指南逐漸落後,為此,我們對本書進行了修訂。修訂期間,數字學術資源的情況不斷發生變化,我們也不斷對內容進行修改增刪,歷時三年多,最終完成了第二版書稿。
全書內容共十一章,其中第一章為方法論,主要介紹了數字資源的概念、類型、發展歷史、檢索系統與檢索語言、檢索方法及其基本功能和技術、與檢索相關的用戶服務等;第二至十章介紹了逾百家出版商/資料庫商/學術機構的近400種數字學術資源的內容與檢索使用方法;第十一章則通過若干實例講解了各類資源、相關知識的綜合利用。全書最後是索引,方便讀者按照資料庫名稱和學科查詢自己需要的資源。
第二版重新編寫或修訂了第一版的大部分內容,變化很多。與第一版相比,第二版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對全書的結構進行了調整。鑒於文摘索引類資料庫在數字學術資源中所占比例逐步縮小,而多媒體資源和其它類型資源在不斷增加,我們將第一版中介紹參考資料庫的三章合併為兩章;同時,增加了“特種文獻資源”和“多媒體學術資源”兩章。
二是在資源品種上增加了大量新的學術資料庫,並依據最新變化情況對原有的資源全部進行了修訂,刪除了少量已經不再提供使用服務的資料庫。
三是在結構上更加強調資源內容的介紹、資源學術性和權威性的客觀評估,以及相似資料庫之間的比較分析,考慮到這幾年用戶的檢索水平在不斷提高、而檢索系統也在快速變化,減少了檢索細節的指導和介紹。
四是儘可能反映資料庫檢索和服務技術的最新變化,如對資料庫最新檢索系統的介紹,以及聚合服務(RSS)、移動服務、整合檢索等新型用戶服務的講解等,在第一章還專門為此增加了一節內容。
五是在對各種資源的介紹中,基本保持了第一版的統一體例,即每種資源包括內容和檢索兩大部分的介紹,其中內容部分包括:資料庫的中英文名稱、出版商/ 資料庫商/ 學術機構名稱、數據起始年限、發展歷史、收錄出版物、涵蓋學科、數據來源、更新頻率、網址、特點、與相關資料庫或不同版本之間的比較等;檢索部分包括:檢索功能、檢索技術、檢索結果、相關用戶服務、與檢索相關的圖片及說明。此外,對有些跨類型、跨章節介紹的資料庫,還在文中做了參見;對第一版中一些大型檢索工具印刷版的使用方法則予以刪除。
在上述介紹中,所採用的統計數據和檢索系統的時限大部分為截止到2011年12月,也有少部分是到2010年底。
本書第一版曾獲教育部“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北京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中國圖書館學會“第二屆圖書館學情報學學術成果獎”、北京大學“改革開放三十年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百項精品成果獎”、北京大學“第九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等。諸多獎項的獲得,尤其是本書後來又被列為“教育部十一五規劃教材”項目,促使我們以更加嚴謹、科學、客觀的態度來修訂此書,力求使本書再度成為精品。
感謝所有參加編寫工作的團隊同事。在修訂本書的三年多中,正值北京大學處於教學和科研的快速發展階段,每個人都處在一種高度繁忙和運轉的工作狀態中;加之資源不斷的增長和變化,導致本書第一版大部分內容均需要重新編寫,修訂的工作量巨大。儘管如此,為了給讀者提供一本高質量的教材和工具書,團隊中的每個人都以極其負責、細緻的態度撰寫自己負責的部分,並不厭其煩地反覆修改。在此,我對他們執著認真的工作態度、高度負責的合作精神表示深深的敬意。
再次感謝已經去世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王選教授。在第一版出版時,他在百忙中看了書稿,並欣然為本書題詞,肯定了本書的價值和作用。多年來,王選教授的題詞對我們是莫大的鼓舞和鞭策,激勵我們不斷前行。
本書在編寫和修訂過程中,得到了北京大學圖書館朱強館長、北京大學出版社沈成鳳老師、以及北京大學圖書館信息諮詢部、多媒體部、資源建設部其他各位同仁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作品目錄

第一章數字信息資源及其檢索概述 1
第一節數字信息資源的概念與類型 4
1.1數字信息資源的產生與發展6
1.2數字信息資源的類型 13
第二節數字信息資源的檢索16
2.1檢索系統及其構成17
2.2與檢索和檢索系統相關的網路基礎知識 20
2.3檢索及檢索系統類型 23
2.4光碟資料庫檢索 25
2.5網路資料庫檢索 26
2.6檢索系統評價 28
2.7檢索語言 29
第三節數字信息資源的檢索方法38
3.1檢索策略與步驟 38
3.2檢索功能概述 41
3.3檢索技術 47
第四節信息檢索的相關用戶服務51
4.1檢索結果的後續處理 51
4.2全文連結和全文傳遞服務 52
4.3推送服務 52
4.4參考工具和培訓服務 53
4.5個性化定製服務 53
4.6數字資源整合服務54
第二章西文參考資料庫56
第一節參考資料庫概述56
1.1參考資料庫 56
1.2著名綜合性參考資料庫58
第二節引文索引與引文索引資料庫 59
2.1引文索引 59
2.2科學引文索引(SCI) 60
2.3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75
2.4藝術與人文科學引文索引(A&HCI) 76
2.5期刊引用報告(JCR) 77
第三節常用理工類參考資料庫 80
3.1工程索引(Ei) 80
3.2化學文摘(CA) 88
3.3科學文摘(INSPEC) 100
3.4生物學信息資料庫(BP) 107
3.5醫學文獻資料庫MEDLINE和EMBASE 109
3.6Emerald文摘資料庫 113
3.7數學科學資料庫(MathSciNet)114
3.8地學參考資料庫GeoRef和GeoBase 116
第四節常用社科類參考資料庫 116
4.1經濟學文獻資料庫 (EconLit) 117
4.2教育資源信息資料庫(ERIC)117
4.3心理學文獻資料庫 (PsycINFO) 117
4.4社會學文獻資料庫(SocioFile)118
4.5圖書館與信息科學文摘資料庫(LISA) 118
4.6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CASHL)資料庫 119
第五節綜合類參考資料庫 121
5.1ProQuest劍橋科學文摘資料庫 121
5.2OCLC FirstSearch系統資料庫 123
5.3Ingenta期刊索引資料庫 130
5.4最新期刊目次資料庫 131
5.5CALIS外文期刊網132
5.6NSTL外文期刊目次資料庫 133
第三章中文參考資料庫134
第一節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135
第二節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 140
第三節中文報刊資料索引資料庫144
第四節全國報刊索引資料庫146
第五節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 151
第六節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資料庫155
第七節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資料庫158
第八節國家科學數字圖書館聯合目錄服務系統 162
第四章全文資料庫與全文服務 164
第一節全文資料庫概述164
第二節ProQuest 系統全文資料庫 166
第三節EBSCOhost 系統全文資料庫 176
第四節Lexis-Nexis系統全文資料庫 184
4.1學術大全資料庫(LexisNexis Academic)184
4.2全球法律信息資料庫(Lexis.com) 190
第五節其他英文全文資料庫196
5.1檔案類資料庫 196
5.2IEEE/IET電子圖書館(IEEE/IET Electronic Library,IEL)199
5.3Gale全文資料庫 202
5.4OCLC的ECO全文資料庫 203
5.5Westlaw法律資料庫 203
5.6中國主題的史料資料庫204
第六節中文全文資料庫205
6.1複印報刊資料全文資料庫 205
6.2中國資訊行全文資料庫207
6.3道瓊斯中文財經資訊資料庫207
6.4法律類全文資料庫207
第七節網際網路上的全文服務209
7.1全文連結服務(link to full-text) 210
7.2原文傳遞服務(document delivery) 211
第五章電子期刊和報紙215
第一節電子期刊概述 215
1.1電子期刊的特點 215
1.2電子期刊的出版與服務 216
1.3核心期刊和同行評審期刊 217
1.4電子期刊的檢索218
第二節綜合性西文電子期刊220
2.1Elsevier出版的電子期刊 221
2.2John Wiley出版的電子期刊 226
2.3Springer出版的電子期刊230
2.4Taylor & Francis出版的電子期刊 233
2.5SAGE出版的電子期刊 236
2.6Emerald出版的電子期刊 238
2.7牛津大學出版社的電子期刊240
2.8全文綜述期刊資料庫(Annual Reviews)241
第三節理工類西文電子期刊241
3.1科學線上(Science Online) 242
3.2《自然》(Nature)及其系列電子期刊 247
3.3細胞(Cell)及其系列電子期刊 249
3.4數學電子期刊 251
3.5物理:英美物理學會的期刊 251
3.6化學:英美化學學會的電子期刊255
3.7電氣電子與信息工程學會、計算機學會的電子期刊 258
3.8土木工程與材料科學學會的電子期刊259
3.9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ASME)的電子期刊 260
3.10美國航空航天學會(AIAA)的電子期刊 260
3.11國際光學工程學會(SPIE)的電子期刊 261
3.12美國地球物理學會(AGU)的電子期刊 261
3.13世界科學出版社(World Scientific)的電子期刊 262
第四節社科類西文電子期刊262
4.1JSTOR英文過刊 263
4.2典藏期刊全文資料庫(PAO) 266
4.3繆斯計畫(Project Muse)電子期刊 266
4.4HeinOnline法律期刊資料庫268
4.5美國心理學會(APA)的電子期刊 268
第五節中文電子期刊 269
5.1中國學術期刊網路出版總庫269
5.2萬方電子期刊 272
5.3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 273
5.4晚清期刊全文資料庫(1833-1911) 275
5.5民國時期期刊全文資料庫(1911-1949) 275
第六節電子報紙 275
6.1電子報紙特點 275
6.2電子報紙類型 276
6.3電子報紙發展概況277
6.4電子報紙的使用 277
6.5代表性西文報紙 278
6.6代表性中文報紙 280
6.7其他電子報紙 281
第六章電子圖書 283
第一節電子圖書概述 283
1.1電子圖書概念與發展 283
1.2電子圖書特點 283
1.3電子圖書類型 286
1.4電子圖書的出版 288
1.5電子圖書的作用 288
1.6電子圖書的使用 289
1.7電子圖書的閱讀 289
第二節西文電子圖書 290
2.1西文電子圖書集成服務系統290
2.2西文早期(十八世紀以前)電子圖書301
2.3其他西文電子圖書303
第三節中文電子圖書服務系統 307
3.1內容 307
3.2中文電子圖書檢索309
第四節中文典籍資料庫317
4.1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317
4.2《四部叢刊》電子版 318
4.3龍語瀚堂典籍資料庫 319
4.4中國基本古籍庫 319
4.5學苑汲古-高校古文獻資源庫 320
4.6《二十五史》全文電子版 321
4.7《十通》電子版 321
4.8《中國歷代石刻史料彙編》電子版 322
第五節其他中文電子圖書 322
5.1CADAL電子圖書 322
5.2CALIS高校教學參考信息管理與服務系統 323
5.3讀秀知識庫和番薯網 323
5.4網路免費電子圖書(讀書網站)325
第七章事實和數值型資料庫327
第一節事實和數值型資料庫概述327
1.1事實和數值型資料庫的含義與發展歷史 327
1.2事實和數值型資料庫的特點與作用 328
1.3事實和數值型資料庫的主要類型與內容特徵 329
第二節英文商業經濟類事實和數值型資料庫舉要 332
2.1BvD全球金融、財務分析、各國巨觀經濟指標庫 332
2.2EMIS全球新興市場商業資訊庫 335
2.3GMID全球市場信息資料庫338
2.4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資料庫 339
2.5World Bank 世界銀行資料庫 340
2.6SourceOECD經濟合作發展組織資料庫 340
2.7EMIS、BvD、SourceOECD三個經濟統計類資料庫比較分析 342
第三節英文科技類事實和數值型資料庫舉要 344
3.1貝爾斯坦/蓋墨林化學資料庫 344
3.2Web of Science化學資料庫 348
3.3實驗室指南資料庫349
第四節英文社科類事實和數值型資料庫舉要 350
4.1Gale參考資料資料庫 350
4.2《不列顛百科全書》網路版355
第五節中文商業經濟類事實和數值型資料庫舉要 357
5.1中國資訊行資料庫(China InfoBank) 357
5.2中國經濟信息網(中經網)及中經網統計資料庫 359
5.3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網(國研網) 362
5.4中國巨觀經濟信息網(中宏網)及中宏產業資料庫 363
5.5巨靈金融資料庫 364
5.6萬得金融資料庫 365
5.7幾個中文商業經濟類事實數值資料庫的比較分析 366
第六節其他中文事實數值資料庫367
6.1萬方事實和數值資料庫367
6.2中國科學院《科學資料庫》368
6.3新華社多媒體資料庫 370
第八章特種文獻資源 371
第一節學位論文 371
1.1學位論文概述 371
1.2國外學位論文資料庫 372
1.3國內學位論文資料庫 376
第二節會議文獻 378
2.1會議文獻概述 378
2.2國外會議文獻資料庫 379
2.3中文會議文獻資料庫 381
第三節專利文獻 382
3.1專利文獻概述 382
3.2西文專利文獻資料庫 383
3.3中文專利文獻資料庫 389
第四節標準文獻 393
4.1標準與標準文獻概述 393
4.2國外標準文獻資料庫 394
4.3中國標準文獻資料庫 395
4.4國內外其他標準化機構網站395
第五節科技報告 396
5.1科技報告概述 397
5.2科技報告的特點和類型397
5.3美國政府科技報告及其檢索398
5.4國家科技成果資料庫(國家科技成果網) 404
5.5中國科技成果資料庫 405
第九章多媒體學術資源406
第一節多媒體學術資源概述406
1.1多媒體資源的歷史與發展 406
1.2多媒體學術資源的概念與特點 406
1.3多媒體資源的類型與內容 407
第二節多媒體學術資源的使用 409
2.1多媒體學術資源的瀏覽409
2.2多媒體學術資源的檢索409
2.3多媒體學術資源的播放及服務 411
第三節重要多媒體學術資源庫及其使用 412
3.1新東方多媒體學習庫 412
3.2KUKE數字音樂圖書館414
3.3愛迪科森網上報告廳 418
3.4知識視界視頻教育資源庫 420
3.5其他線上多媒體資源庫422
3.6北京大學圖書館的多媒體資源整合服務平台 429
第十章網上免費學術資源的利用434
第一節搜尋引擎的比較與套用 434
1.1搜尋引擎的定義和歷史434
1.2搜尋引擎的工作流程與工作原理434
1.3搜尋引擎的分類 436
1.4如何選擇搜尋引擎436
1.5綜合性搜尋引擎 437
1.6學術搜尋引擎 442
1.7搜尋引擎的發展趨勢 445
第二節網路學術資源導航 445
2.1概述 446
2.2網路學術資源導航的構建 447
2.3網路學術資源導航的內容 447
2.4國內外網路學術資源導航系統介紹 448
第三節開放獲取資源(OA) 452
3.1開放獲取資源概述452
3.2開放獲取期刊 453
3.3開放獲取機構庫 460
3.4電子預印本 460
3.5其他免費資源 461
第十一章數字信息資源的綜合利用 464
第一節利用數字資源進行課題查詢的方法和步驟 464
1.1課題分析和研究 464
1.2選擇檢索資源,確定檢索範圍 465
1.3制定檢索策略,選擇檢索方法 466
1.4評估檢索結果,最佳化檢索策略 467
1.5蒐集、整理、評價和獲取文獻 468
第二節數字信息資源綜合利用案例 469
2.1如何查找特定事實或文獻 469
2.2如何進行課題查詢472
2.3如何完成科技查新476
2.4如何進行學位論文開題和寫作 487
2.5如何進行情報分析和研究 494
2.6如何設計教學方案並組織教參資料 495
第三節文獻管理與數據分析套用497
3.1參考文獻管理軟體的功能與比較497
3.2常用參考文獻管理軟體介紹498
3.3數據統計分析與相關軟體 506
3.4基於文獻計量的科研分析評估平台 50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