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歌

整歌

整歌是景頗族為慶賀新房落成而舉行的一種自娛性集體歌舞活動,意譯可稱“賀新房“跳新房”。德宏地區跳整歌用象腳鼓作伴奏,邊敲邊跳,故又稱“象腳鼓舞”。瀘水縣茶山人跳整歌(支高),無伴奏,邊唱《進新房調》邊舞,進新房常慶三天,唱三天,唱詞以慶賀新房落成,祝主人家人畜興旺,五穀豐登為主,插入祖輩如何建房,如何與自然界搏鬥的故事及自然景色、民間傳奇等。

簡介

“整歌”系德宏景頗族載瓦支語,“整”是鼓,“歌”是跳。景頗語稱“同嘎”;整歌瀘水縣茶山人稱“支高”,在茶山語中“支”是唱,“高”即跳,合起來就是“又唱又跳的歌舞”。整歌是景頗族為慶賀新房落成而舉行的一種自娛性集體歌舞活動,意譯可稱“賀新房“跳新房”。德宏地區跳整歌用象腳鼓作伴奏,邊敲邊跳,故又稱“象腳鼓舞”。瀘水縣茶山人跳整歌(支高),無伴奏,邊唱《進新房調》邊舞,進新房常慶三天,唱三天,唱詞以慶賀新房落成,祝主人家人畜興旺,五穀豐登為主,插入祖輩如何建房,如何與自然界搏鬥的故事及自然景色、民間傳奇等。

介紹

關於整歌,民間有這樣的傳說,遠古時代的景頗先民不會蓋房子,後來他們見到飛鳥搭巢,虎豹住洞,受到啟發,並細心觀察周圍的動物。發現水牛骨架既大又結實,大象和水牛都有四支粗大的腿立著,就學著砍樹來做柱子;看見牛肋骨一根根連著,學會了做椽子;看見牛毛又想到割茅草來鋪在房頂上;見斑鳴做窩,學會了做樓楞,看見平展的江水,學會了鋪竹板……阿公阿祖就這樣蓋成了經久耐用的茅草房。為了紀念先祖創立的業績和表達新房落成時的喜悅心情,人們便圍著新建成的房屋高興得又唱又跳。經過漫長的時代演變,就逐步形成了整歌這套風俗性民間歌舞。
在景頗山寨,每當某戶建成一幢新房,主人搬進新房的當天晚上,親朋好友及近鄰民眾都要攜帶禮物,紛紛前來祝賀。新房主人要向來賓敬酒致謝,熱情邀入新房內,賓主圍著火塘共同歡歌舞蹈,並請民間老歌手以固定的《木占》曲調帶領眾人唱《賀新房歌》。瀘水縣茶山人演唱古老的《進新房調》,人們以歡慶的場面相互祝願,追述讚頌景頗先民的功績。跳整歌不分男女,舞者圍成圓圈,逆時針方向舞動。舞蹈要先在新房外的院場跳,然後再進到新房內跳,每間房都要跳到,往往要跳個通宵。德宏地區的景頗族跳整歌時,用象腳鼓、鑔為舞蹈伴奏,象腳鼓手並在隊前率眾領舞。瀘水縣跳整歌是按《進房調》的音樂節拍邊唱邊跳。
浪速支建房則多跳“直歌”。直歌和整歌有所不同,直歌以演唱為主,而整歌以舞為主。浪速支的整歌,在跳法上與載瓦相同,但在跳時增加了一種叫做“督數”的遊戲,由一青年手持竹盤,到圈中舞動,然後領舞的象腳鼓手,至中間與他共舞一段。而後持竹盤的青年跳至每人面前舞動,每人即隨意掏出少許零錢,再把錢集中起來,買酒大家喝。
整歌的舞蹈語彙較為豐富,風格濃郁,程式規範,並有具體的表現內容,舞蹈動作多為“橫移步”,“提腳步”、“左交叉步”等。節奏慢而均等,節拍強弱分明,多數是一拍做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為一個舞姿造型。動力腿每出步起腳,主力腿隨之每拍屈伸一次,舞蹈動律主要表現在雙膝沉緩有力的屈伸上,舞姿有明顯的起伏特點,象腳鼓手和鑔手的二人對舞動作與眾不同,有相互勾腳、靠肩、踏步碾轉等動作,雙膝屈伸幅度加大,有韌性,落步沉穩有力,舞姿形態圓潤松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