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取向與實現路徑

內容介紹

《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取向與實現路徑》立足於當代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以中國小、幼稚園教師為研究對象,結合上海教育轉型的背景和區域教師隊伍建設的實踐經驗,從教師專業發展、教師閱讀、教師繼續教育和教育思考等四個方面,闡述了知識經濟時代給教師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不僅有理論引領,還有諸多教師教育和教師成長的成功案例做支撐。作者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理性思考,創造性地提出了教師發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徑,對當下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作者介紹

潘裕民,上海市黃浦區教育學院副院長,黃浦區教師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華東師範大學兼職教授。當過中國小教師、校長,並曾在高校任教。主要研究領域為教師教育、基礎教育改革、教師專業發展等。在《中國教育報》《中國小教師培訓》《教育發展研究》《上海教育》《上海教育科研》等省市級以上報刊雜誌發表論文百餘篇,已出版《中國傳統文化概要》《宋詩經典解讀》《唐宋詞的魅力》《校本研修共同體:構想與實踐》等著作。有多個項目榮獲上海市、區級教育科研成果獎。近幾年,開設了多門上海市、區級教師培訓課程,應邀在全國各地作教育講演百餘場。

作品目錄

第一篇教師專業發展
第一章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途徑與方法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
三、 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與方法
第二章“文化自覺”與教師專業發展
一、 道德自覺
二、 理論自覺
三、 專業自覺
四、 實踐自覺
五、 思維自覺
第三章新課程中教師的角色定位和專業發展
一、 “角色定位”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
二、 “專業發展”是新課程對教師的核心要求
三、 讀書與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第四章教師應以教育創新為最高追求
一、 教育應在繼承與創新中發展
二、 教育創新是教師追求的最高境界
第五章教師學習是提升教師發展的重要方式
一、 教師為什麼需要學習
二、 讓學習成為當代教師的一種生活方式
三、 教師學習的主要途徑
第六章和諧教育呼喚和諧的師生關係
一、 教師要尊重、理解學生
二、 教師要關愛學生
三、 教師要對學生負責
四、 教師要學會欣賞學生
第七章為師的境界與追求
一、 由“境界”一詞所想到的
二、 做一個有境界的教師
第二篇教師閱讀
第八章今天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一、 教師讀書的當下意義
二、 讀書是世界性的話題
三、 如何認識和改變教師的閱讀現狀
第九章今天我們怎樣閱讀
一、 讀書要學會與文本對話
二、 讀書是有境界和品位的
三、 讀書永遠不能等
四、 讀書不可貪多,要讀深、讀透、讀懂
五、 讀書要善於選擇
六、 讀書要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
七、 讀書要講究方法
八、 讀思結合
九、 讀寫結合
十、 讀用結合
十一、讀書要善於借鑑
十二、 讀書需要“意志”
十三、 教師閱讀書目推介(以語文教師為例)
第三篇教師繼續教育
第十章透析國際視野中的師資培訓
一、 增強危機意識,發展師資培訓
二、 充分利用資源,形成開放靈活的培訓格局
三、 適應教師需求,實踐“邀請教育”
四、 對我國師訓的反思
第十一章社會多元選擇背景下教師在職教育的實效性如何提高152
一、 以“研訓一體化”模式,完善教師培訓機制
二、 採用分層次、多元化的培訓方式,滿足不同教師的需求
三、 學習和套用“案例研究”,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 做好見習教師規範化培訓,搭建新教師成長平台
五、 培訓時間業餘化,解決教師的工學矛盾
六、 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提升教師培訓的層次
第十二章案例式培訓: 一種新的教師教育模式159
一、 案例式培訓的背景
二、 案例式培訓的意義
三、 案例式培訓的實施過程
四、 案例式培訓的績效
第十三章走活“校本研修”這盤棋
一、 校本研修制度建設
二、 校本研修模式探索
第十四章用好課程資源,推進研修一體173
一、 建立研修一體制度,規範校本研修管理
二、 從課堂教學切入,推進校本研修
三、 構建“自我反思”平台,喚醒教師自主發展的意識
四、 依託校內外優質資源,建立有效研修方式
五、 利用豐富的平台資源,為教師提供可資借鑑的教學案例
六、 以課題研究為載體,豐富校本研修內涵
七、 利用信息技術搭建網路平台,引領教師專業發展
第十五章倡導基於“共同體”的校本研修180
一、 校本研修要與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相結合
二、 校本研修要與開展教育科研相結合
三、 校本研修要與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相結合
第十六章積極探索校本研修共同體的有效途徑183
一、 政府推動,校際聯動,內需驅動
二、 個人反思,同伴互助,專家引領
三、 聚焦課堂,聚焦教師,聚焦學生
四、 營造文化氛圍,提高教師學養
第十七章提高校本研修效益要有“抓手”
一、 三個抓手
二、 三個得益
第四篇教育思考
第十八章關於“課程改革與教育創新”的思考
一、 基礎教育改革與創新必須以先進的教育理念為先導
二、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必須以教育體制的創新為保障
三、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必須以創新的教師為主體
四、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必須堅持以課堂教學改革為中心
五、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必須以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為重點
第十九章關於“辦學生喜歡的學校”的思考
一、 立足學校,重在特色與文化的構建
二、 立足教師,重在整體素質的提升
三、 立足學生,重在創新能力的培養
第二十章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實現學院可持續發展
一、 實現學院可持續發展,必須實行以人為本的管理
二、 實現學院可持續發展,必須堅持“依法治院,以德治院”
三、 實現學院可持續發展,必須注重各方面發展的整體協調
四、 實現學院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強本院自身隊伍建設
第二十一章新形勢下教師培訓者的角色定位與專業素質要求
一、 傳統的教師培訓者角色
二、 教師培訓者新的角色定位及其內涵
三、 教師培訓者的專業素質要求
第二十二章中學語文學科建設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語文學科建設的定性與定位問題
三、 語文學科建設的目標和要求
四、 語文學科建設的思考與探索
五、 語文學科建設的主要措施與方法
六、 加強語文學科建設,要以隊伍建設為支撐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