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多疑

敏感多疑

敏感多疑,猜疑心理,表現在交往過程中,自我牽連傾向太重,何謂自我牽連太重,就是總覺得其他什麼事情都會與自己有關,對他人的言行過分敏感、多疑。

基本信息

概述

多疑是指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消極心態。具有多疑心態的人往往帶著固有的成見,通過“想像”把生活中發生的無關事件湊合在一起,或者無中生有地製造出某些事件來證實自己的成見,於是就把別人無意的行為表現,誤解為對自己懷有敵意,沒有足夠根據就懷疑別人對自己進行欺騙、傷害、暗算、耍弄陰謀詭計,甚至把別人的善意曲解為惡意,以致與人隔閡,在人際交往中自築鴻溝,嚴重時還有可能反目成仇。

原因

1.作繭自縛的封閉思路

敏感多疑敏感多疑
猜疑一般總是從某一假想目標開始,最後又回到假想目標,就像一個圓圈一樣,越畫越粗,越畫越圓。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疑人偷斧”的寓言了:一個人丟失了斧頭,懷疑是鄰居的兒子偷的。從這個假想目標出發,他觀察鄰居兒子的言談舉止、神色儀態,無一不是偷斧的樣子,思索的結果進一步鞏固和強化了原先的假想目標,他斷定賊非鄰子莫屬了。可是,不久在山谷里找到了斧頭,再看那個鄰居兒子,竟然一點也不像偷斧者。現實生活中猜疑心理的產生和發展,幾乎都同這種封閉性思路主宰了正常思維密切相關。

2.對環境、對他人、對自己缺乏信任

古人說:“長相知,不相疑。”反之,不相知,必定長相疑。不過,“他信”的缺乏,往往又同“自信”的不足相聯繫。疑神疑鬼的人,看似疑別人,實際上也是對自己有懷疑,至少是信心不足。有些人在某些方面自認為不如別人,因而總以為別人在議論自己,看不起自己,算計自己。一個人自信越足,越容易信任別人,越不易產生猜疑心理。

3.對交往挫折的自我防衛

有些人以前由於輕信別人,在交往中受過騙,蒙受了巨大的精神損失和感情挫折,結果萬念俱灰,不再相信任何人。

消除猜疑心理

第一,最佳化個人的心理品質。也就是說要加強個人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質的修養,淨化心靈,提高精神境界,拓寬胸懷,以此來增大對別人的信任度和排除不良心理的干擾。

第二,擺脫錯誤思維方法的束縛。猜疑一般總是從某一假想目標開始,最後又回到假想目標。只有擺脫錯誤思維方法的束縛,擴展思路,走出“先入為主”“按圖索驥”的死胡同,才能促使猜疑之心在得不到自我證實和不能自圓其說的情況下自行消失。

第三,敞開心扉,增加心靈的透明度。猜疑往往是心靈閉鎖者人為設定的心理屏障。只有敞開心扉,將心靈深處的猜測和疑慮公之於眾,或者面對面地與被猜疑者推心置腹地交談,讓深藏在心底的疑慮來個“曝光”,增加心靈的透明度,才能求得彼此之間的了解溝通、增加相互信任、消除隔閡、排釋誤會、獲得最大限度的消解。

第四,無視“長舌人”傳播的流言。猜疑之火往往在“長舌人”的煽動下,才越燒越旺,致使人失去理智、釀成惡劇。因此,當人們聽到“長舌人”傳播流言時,千萬要冷靜,謹防受騙上當,必要時還可以當面給予揭露。

第五,要綜合分析被猜疑對象的長期表現,識破各種離間計。當我們開始猜疑某個人時,最好能先綜合分析一下他平時的為人、經歷以及與自己多年共事交往的表現,這樣有助於將錯誤的猜疑消滅在萌芽狀態。

控制方法

敏感多疑敏感多疑
猜疑的人通常過於敏感。敏感並不一定是缺點,對事物敏感的人往往很有靈氣,有創造力,但如果過於敏感,特別是與人交往時過於敏感,就需要想辦法加以控制了。具體可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用理智力量克制衝動情緒的發生

當發現自己開始懷疑別人時,應當立即尋找產生懷疑的原因,在沒有形成思維之前,引進正反兩個方面的信息。如“疑人偷斧”中的那個農夫,如果失斧後冷靜想一想,斧頭會不會是自己砍柴時忘了帶回家,或者挑柴時掉在路上,那么,這個險些影響他同鄰人關係的猜疑,或許根本就不會產生。現實生活中許多猜疑,戳穿了是很可笑的,但在戳穿之前,由於猜疑者的頭腦被封閉性思路所主宰,卻會覺得他的猜疑順理成章。此時,冷靜思考顯然是十分必要的。

2.培養自信心

每個人都應當看到自己的長處,培養起自信心,相信自己會與周圍處理好人際關係猜疑心理,會給別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這樣,當我們充滿信心地進行工作和生活時,就不用擔心自己的行為,也不會隨便懷疑別人是否會挑剔、為難自己了。

3.學會自我安慰

一個人在生活中,遭到別人的非議和流言,與他人產生誤會,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在一些生活細節上不必斤斤計較,可以糊塗些,這樣就可以避免自己煩惱。如果覺得別人懷疑自己,應當安慰自己不必為別人的閒言碎語所糾纏,不要在意別人的議論,這樣不僅解脫了自己,而且還取得了一次小小的精神勝利,產生的懷疑自然就煙消雲散了。

4.及時溝通,解除疑惑

世界上不被誤會的人是沒有的,關鍵是我們要有消除誤會的能力與辦法,如果誤會得不到儘快的解除,就會發展為猜疑;猜疑不能及時解除,就可能導致不幸。所以如果可能的話,最好同你“懷疑”的對象開誠布公地談一談,以便弄清真象,解除誤會。猜疑者生疑之後,冷靜地思索是很重要的,但冷靜思索後如果疑惑依然存在,那就該通過適當方式,同被疑者進行推心置腹的交心。若是誤會,可以及時消除;若是看法不同,通過談心,了解對方的想法,也很有好處;若真的證實了猜疑並非無端,那么,心平氣和地討論,也有可能使事情解決在衝突之前。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