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過程理論

政策過程理論

《政策過程理論》是由(美)薩巴蒂爾 編寫,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一本書籍。

基本概念

政策過程理論屬於公共政策和管理的相關理論。政策主體、政策客體及其與政策環境的相互聯繫和相互作用,使得政策系統呈現一耳光動態的過程。包括政策過程的階段性方法 、多元分析框架、制度理性選擇框架、間斷—平衡理論、支持聯盟框架、政策研究中的創新和傳播模型、政策過程與大規模比較研究等。

相關著作基本信息

書 名:《政策過程理論》

作 者: (美)薩巴蒂爾 編,彭宗超 譯

出 版 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ISBN: 9787108020536

出版時間: 2004-04-01

版 次: 1

頁 數: 476

裝 幀: 平裝

開 本:

所屬分類: 圖書>管理>管理學

內容簡介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逐步完善,各級政府在推動經濟及社會協調發展中的作用與管理手段也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新形勢和新發展對中國公共政策及管理的研究提出了諸多挑戰,要求儘快建立起—個高效、協調、規範、透明的公共決策和管理體系。因此,系統地分析和研究中國各類公共政策的過程問題,比較分析西方理論與中國現實的差異,展望國際公共政策與管理研究的新趨勢及中國公共政策的未來走向等,成為我國實際工作者和理論研究者密切關注與高度重視的問題。 他山之石,可以為鑑。由美國著名公共政策學者保羅·A·薩巴蒂爾(Paul A.Sabatier)教授主編的《政策過程理論》,匯集了當前西方公共政策最具代表性的專家學者所撰寫的有關政策過程理論問題的多篇文章,介紹了政策過程的階段性方法、多元分析框架、制度理性選擇框架、間斷—平衡理論、支持聯盟框架、政策研究中的創新和傳播模型、政策過程與大規模比較研究等,並對各種分析框架進行了比較和評估,同時還對政策理論的發展和趨向進行了前瞻性的展望。 該書將對中國公共政策過程的理論研究和實際操作提供一些參考性框架。對於我國這樣—個國情、政情都比較特殊的國家而言,階段啟發法有助於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制度性的理性選擇為中國實現以制度建設為中心的第二次轉型,提供了一個關注具體的制度設定的模式,這一理論框架對於公共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具有特殊的意義。多源流分析框架把政策過程看成是由行為者和過程的問題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三個源流組成,這為我們在日趨開放、多元和複雜的社會中關注決策的各種因素和各種影響方式、關注政策“輸入”和“輸出”過程,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間斷—平衡理論框架給我們的啟示是,中國在歷經多重轉變的過程中應當適度保持政策的延續性,實現動態平衡。而隨著當前社會階層的進一步分化,利益群體之間的調和也就成為一個緊迫的問題,支持聯盟框架將為我們研究如何動員整個社會力量,推動各種不同的利益群體在共同的政策目標中一致行動,提供一千基本的分析範式。在創新日益成為社會潮流的今天,政策傳播理論框架,對於解釋中國地方政府的創新活動以及政府間的合作與競爭關係,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大規模比較研究通過探索跨系統的—系列自變數差異,來研究哪些差異與政策指標中的差異有關和無關,這有助於我們探討當前影響處於轉型期的中國政策的不同變數的實際作用——包括社會經濟環境因素以及政治行為和制度因素在內的—系列變數。而我們對書中這些理論及政策過程研究成果的了解和借鑑,需要結合中國本土的實際進行比較分析和套用,才能更好地推動我國政策及管理理論的創新與發展,從而更好地服務於我國政府機構的改革實踐。以上是我們翻譯出版本書的目的和意義所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