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共支出管理與改革

政府公共支出管理與改革

公共支出管理的 公共支出管理的制度安排 公共支出管理的法治化

圖書信息

政府公共支出管理與改革政府公共支出管理與改革
作 者:於國安
出 版 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05847033
出版時間:2005-03-01
版 次:1
頁 數:319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內容簡介

為適應山東省財政幹部教育培訓工作的需要,按照“十五”財政幹部教育培訓規劃提出的“實施主體崗位培訓、專項培訓和技能培訓”的要求,山東省財政幹部教育培訓教材編審委員會於2002年組織編寫了《西方財政學》、《經濟法律教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實用英語初級教程》、《公共財政學》、《鄉鎮財政管理與農村稅收》、《計算機套用新編》、《財政改革與發展教程》首套共八本基礎理論系列培訓教材,較好地滿足了山東省財政幹部教育培訓的需求。為適應中央關於大規模開展幹部培訓的要求,今年山東省財政廳又組織編寫了《政府公共支出管理與改革》等適應公共財政框架建立和各項改革需要的系列培訓教材。這套教材由山東省財政廳各業務處室從事主要管理工作的業務骨幹主筆編寫。教材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時效性和針對性,知識面廣,內容緊跟財政金融體制改革步伐,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
本套教材包括:《政府非稅收入管理》、《國有資產運營與監管》、《政府公共支出管理與改革》、《財政投融資管理與實務》、《會計制度建設與會計改革》、《農業稅收征管》、《財政監督概論》、《稅制與稅收制度改革》、《財政幹部職業道德與廉潔從政》、《縣級財政管理》、《社會保障制度發展與創新》、《政府採購理論與制度建設》、《財政支持企業改革與發展的理論與實踐》、《政府外債管理》、《財政投資評審教程》、《財政教科文管理與改革》、《財政教育培訓管理與創新教程》、《“十五”財政教育培訓戰略與管理》和《理論與實踐--財政經濟建設管理》等。
為切實保證本套教材質量,山東省財政廳聘請由山東省知名專家、教授組成的專業審稿組,對教材的內容、結構和形式進行了認真修改審定。在此,謹向參與本套教材審稿的各位專家、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謝!我們相信,本套教材的出版,將為各級財政部門開展幹部教育培訓和幹部自修學習提供一套較適用的教材。同時,也可為高等財經院校提供教學參考並可作為社會各界人士研究學習之用。
由於我們水平有限,教材中難免有疏漏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斧正!

目錄

導論
第 章 公共支出管理的 般理論
第 節 市場機制與市場失靈
第二節 政府公共支出的職能
第三節 公共支出管理的基本理念
第四節 公共支出管理的基本原則
第五節 地方公共支出管理
第二章 公共支出範圍 
第 節 公共產品理論
第二節 界定公共支出範圍的原則
第三節 公共支出範圍的國際比較
第四節 我國公共支出範圍的現狀分析
第五節 科學界定政府公共支出範圍
第三章 。公共支出規模
第 節 公共支出增長的若干理論
第二節 公共支出規模的影響因素
第三節 公共支出適度規模的確定
第四節 公共支出規模的實證分析
第四章 公共支出結構
第 節 公共支出結構的 般分析
第二節 公共支出結構的演變
第三節 公共支出結構的國際比較
第四節 公共支出結構的調整和最佳化
第五章 公共支出管理的制度安排
第 節 部門預算
第二節 政府採購制度
第三節 國庫集中收付制度
第四節 "收支兩條線"管理制度
第五節 財政投資評審制度
第六章 公共支出管理的技術基礎
第 節 政府會計
第二節 國庫管理
第三節 政府報告和信息披露制度
第四節 政府財政管理信息系統
第七章 公共支出管理中的績效考評
第 節 公共部門績效考評的重要性 
第二節 西方已開發國家公共支出績效考評實踐
第三節 我國政府公共支出績效考評制度
第八章 公共支出管理的法治化
第 節 公共支出管理法治化的必要性
第二節 公共支出管理法治化的基本觀念
第三節 公共支出法治化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第四節 公共支出管理法治化的制度保障
第五節 公共支出管理中的預算監督
參考文獻

前言

逐步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公共財政管理框架是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明確要求。在公共財政管理中,政府公共支出管理是其核心部分。然而,政府公共支出既是政府最佳化配置公共財政資源的過程,也是有效實施巨觀調控的過程,公共支出的規模、結構和方向集中體現了國家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政策,直接影響著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政府公共支出關係的複雜性,決定了支出管理和改革的艱巨性和複雜性。
近年來,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和公共財政管理的需要,我國相繼進行了部門預算、政府採購、國庫集中支付、收支兩條線等政府支出管理制度的改革,並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是,長期存在於政府支出管理中的責任不清、透明度低、流程混亂、效率低下、浪費嚴重等問題,並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究其原因,除了政府支出管理本身的複雜性外,與管理理念不清晰、管理制度和實施機制缺乏整體性、系統性和協調性有直接的關係。因此,如何通過管理理念的轉變、管理制度的創新、實施機制的再造,構建一套預算有標準、執行有約束、決算有評估的現代政府支出管理制度,實現對政府支出管理的全程監控,以切實提高公共財政資源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增強財政透明度,實現政府支出管理的制度化、規範化和科學化,促進財政、經濟和社會的持續、健康、協調發展,是我國當前乃至今後較長時期內政府公共支出管理改革的重點。由此可見,加強對政府支出管理問題的研究,不僅必要而且十分緊迫。
筆者認為,政府公共支出管理改革涉及我國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政府支出管理改革的背後實際上是政府改革。因此,改革和創新政府支出管理,必須立足中國國情,從巨觀的、全局的、戰略的高度,抓住影響政府支出管理效率、效益及有效性的關鍵性因素,從管理理念、管理目標、責任機制、激勵機制、權力結構、企業文化等各方面,對現行政府支出管理制度進行整體性和系統性改革,以提高政府支出管理的效率和效能。同時,改革和創新政府支出管理制度,還應該有選擇地研究和借鑑西方已開發國家政府公共支出管理的成功經驗,特別是要客觀地分析形成這些先進制度和政策的背景和條件,研究支撐其存在和發揮作用的因素及內在規律,考察不同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差異對政府支出管理的影響等,從中找出適合我國國情、與我國經濟發展和傳統文化相適應的管理制度和政策,提高學習和借鑑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受山東省財政廳幹部教育培訓中心的委託,我們組織多位長年在財政一線工作的同志,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編寫了這本《政府公共支出管理與改革》。本書以我國憲法和相關法律法規為依據,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在學習和借鑑西方已開發國家公共支出管理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上,綜合運用現代經濟學和管理學等理論和方法,結合我國具體國情和政府公共支出管理的實際,對政府支出的管理理論、支出範圍、規模結構、管理制度、技術基礎、績效考評以及支出管理的法治化等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系統的研究,也提出了一些獨到的見解。但我們仍感到,由於受主客觀條件的限制,要想對政府公共支出問題進行更深入、更有創新性的研究,難度比較大,還需付出更大的努力。因此,我們並不奢望能奉獻給讀者一個系統的理論體系和成熟的實務對策,而僅僅是在對市場經濟和公共財政的基本理論、基本問題及實際工作中的一些問題提出自己的一些觀點和看法,以期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因此,在理論的闡述、觀點的論證、材料的把握等方面可能多有不當之處,誠懇希望廣大理論和實踐工作者不吝指正,以共同推動中國公共財政理論和實踐的繁榮和進步。
本書由龐敦之主持編寫,文毅、張廣東、李玉林等參加了大綱的擬定。全書共分九部分,導論由龐敦之編寫,第一章由張廣東編寫,第二章由文毅編寫,第三章由馬志紅編寫,第四章由張弘、張雪茹編寫,第五章由劉宗越編寫,第六章由周暉編寫,第七章由李玉林編寫,第八章由房小蔚編寫。
本書寫作過程中,得到了安秀梅教授的大力支持,並學習和引用了大量經濟學和管理學文獻,在此一併致謝。

精彩書摘

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化、市場化和民主化趨勢的日益增強,一國綜合國際競爭力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該國政府公共部門的管理質量和管理效率。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均表明,政府公共管理(public manage-menl.)的水準在創造和提升國家競爭優勢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一個民主、健全、開放、負責、高效、透明的公共財政管理,特別是公共支出管理(government expenditure:management)的制度安排,無論是對經濟還是對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都是不可缺少的。 一、政府公共支出管理及改革的動因分析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面對日益嚴重的財政經濟壓力、突飛猛進的科學技術和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激烈競爭,世界各國政府都結合本國國情,進行了以行政管理、財政管理和人事管理為主要內容的公共治理改革,力求形成一種良好的社會公共治理結構,以提升國家的綜合競爭力。從各國實踐來看,這次改革不但緩解了困擾已久的經濟衰退和財政危機,也極大地改善了政府的效率和形象。在政府公共支出管理領域,通過引入競爭機制、服務導向、績效導向、系統控制等先進的公共治理理念,對政府公共支出管理的制度和機制進行重新設計和安排,極大地促進了公共財政受託責任,提高了財政透明度,增強了社會公眾的參與和民主理財,改善了財政政策的可預見性和可持續性,有力地推動了公共財政的穩健運行,為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仔細探究政府公共支出管理改革的動因,大致有以下六個方面:
(一)制度創新:政府公共支出管理改革的第一推動力
所謂制度,就是一套處理人與人相互關係的規則,制度不論其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都是一種最重要的公共物品。它關係到整個社會中每一個
……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