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拄

亦作“撐拄”。 《獨夜》詩:“雖雲久置散,饑飽尚撐拄。 《宋史·陳襄傳》:“民有失物者,賊曹捕偷兒至,數輩相撐拄。

基本信息

chēnɡ zhǔ
撐拄
亦作“撐拄”。 1.支撐;頂拄。 漢 陳琳飲馬長城窟行》:“君獨不見 長城 下,死者骸骨相撐拄。” 宋 蘇軾 《東坡》詩之四:“秋來霜穗重,顛倒相撐拄。” 明 胡應麟 《詩藪·近體上》:“中 唐 無 杜 材力學問,欲以一二致語撐拄其間,庸詎可乎!”
2.支持;維持。《上蔡語錄》卷上:“非 孟子 恁地手腳,也撐拄此事不去。” 宋 陸游 《獨夜》詩:“雖雲久置散,饑飽尚撐拄。” 清 戴名世 《李節婦傳》:“而節婦以一女子巋然傑起,撐拄綱常,爭光日月,人皆謂 李氏 有女,其家世尚不替也。” 茅盾 《虹》四:“她好像是一個失敗的革命者,為要撐拄著自己不陷入於悲觀和消沉,便不得不盛氣斥罵那些愁眉淚眼的同難者。”
3.猶抵賴。《宋史·陳襄傳》:“民有失物者,賊曹捕偷兒至,數輩相撐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