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羅叉

摩羅叉

摩羅叉是香港人發明的詞,是對印度或巴基斯坦地區的男性的稱呼。

摩羅叉造型
【名稱】摩羅叉
【拼音】mo1 lo tsaa1
【解釋】俗稱阿叉,意指印度或巴基斯坦地區的人(通常指男性)。
【相應典故】摩羅是指用頭巾纏發,信奉錫克教的印度人、巴基斯坦人沒錯。摩羅,這個詞是梵語Mala的音譯,直譯過來是“”的意思,即談笑,亦指“念珠”,即在稱名念佛或持咒的時候,用以記數的隨身法具。還有“天魔”(即邪惡的鬼物)的意思。
“摩羅叉”是香港人發明的詞,當時香港為英國的殖民地,許多印度的工人被英國殖民者派到香港,印度人基本上是全民信教,所以必定會念經,而經文多以梵語誦讀,在香港人聽來便是什麼什麼摩羅、什麼什麼摩羅多,於是摩羅便有摩羅出來了。然後再聽聽印度人說話,多以“Tar“音結尾,於是便得名“摩羅叉”啦。
摩羅叉由於在廣東話的意思中和國語中的“印度阿三”的使用意義基本一致,所以也有說法叫印度阿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