搓球技術

搓球技術

搓球是有較長歷史的一項桌球基本技術。搓球是以類似削球的動作回擊對方發出來的或削過來的下旋球,亦稱“小削板”。它與削球的主要區別是站位近、動作小、回擊短球時採用。

簡介

由於具有旋轉、速度、落點的變化,常用於接發球或搓球過渡,為進攻創造機會。按搓球時間不同,分慢搓和快搓;按搓球的落點不同,分搓長球和擺短;按搓球旋轉性能不同,分搓轉與不轉、搓側旋球等。

慢搓

特點和作用

動作較大、速度較慢,主動發力回擊,因此有利於增強回球的下旋強度。是學習其它搓球技術的基礎。

動作要領

(1)正手慢搓:手臂外旋使拍面後仰,前臂向右後上方引拍,當來球跳至下降前期,前臂帶動手腕加速向前下方用力摩擦球,觸球中下部。

(2)反手慢搓:與正手相同,當方向相反。

注意事項

(1)應視來球情況調整拍形角度、觸球部位和發力方向。

(2)初學者應特別注意手腕和前臂動作的協調配合,切記濫用手腕。

快搓

特點和作用

動作較小、速度較快,且有一定的旋轉,與其他搓球技術結合,能主動改變擊球節奏,為力爭主動創造條件。

動作要領

(1)正手快搓:肘部自然彎曲,手臂外旋使拍面角度稍後仰,後引動作較小。當來球跳至上升期,利用上臂前送的力量,前臂與手腕配合,借力結合發力,觸球中下部並向前下方用力摩擦。

(2)反手快搓:與正手相同,當方向相反。

注意事項

(1)快搓的擊球時間早,必須加強對來球的判斷,以便手臂迅速前伸迎球。

(2)注意與慢搓的區別,快搓時手腕向前送的成分相對較小。

擺短

特點與作用

動作小、回球快、弧線低、落點近網,且前進力很小,往往使對方很難上手搶攻,用以還擊近網下旋來球非常有效,但對付長球或不轉球有一定的難度。

動作要領

與快搓基本相同,但擊球時間相對提前。在將觸球時,手臂停止前伸,利用來球的反彈力,向前下方摩擦球的中下部,手腕有一定的減力動作,還可略帶側向摩擦,以便起到緩衝作用。

注意事項

(1)身體重心必須及時行上前,手臂在台內迎球時近似與台面平行。

(2)擺短,是借來球之力與球拍的適當緩衝力,觸球瞬間向下用力的成分多餘向前。

劈長

特點和作用

速度快、路線長、旋轉強,弧線低平,出手兇狠。常使對方無法獲得上手進攻所必須的引拍距離,在接發球時與擺短配合運用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動作要領

與一般搓球類似,但引拍稍高,在高點期觸球,前臂帶動手腕快速向前下方砍擊,發力集中,動作幅度較大,身體重心要隨摩擦球的方向跟出。

注意事項

劈長應特彆強調爆發力。

搓轉與不轉

特點與作用

用近似手法搓出轉與不轉兩種球來迷惑對方,使其難判斷,增加回球難度或直接失誤。

動作要領

搓加轉或不轉,主要取決於作用力線是遠離球心還是接近球心或通過球心。在搓球時,加大引拍距離、加快揮臂速度、加大擊球力量、加大拍面後仰角度、擊球中下部、向前下方切球、適當切薄一些,可是擊球時的作用力線遠離球心,這樣回擊的球旋轉就強;反之,在搓球時減慢揮臂速度、減小擊球力量、減小拍面後仰角度、擊球中部靠下向前推動球,將使擊球時的作用力線接近或通過球心,這樣回擊的球則形成相對的不轉。

注意事項

加強對來球的落點和反彈路線的判斷,保持合適的球觸拍部位。

搓側旋

特點與作用

由於帶有側旋,搓出的球略向側拐,球觸對方球拍向側反彈,易使對方回球弧線偏高,從而為自己的搶攻創造條件。

動作要領

(1)正手搓左側旋:手臂外旋使拍面稍後仰,前臂提起向身體右側前方引拍,同時橫握拍手腕作外展,直握拍手腕作伸。當來球跳至高點期或下降前期,手臂加速從右向左前下方揮動,同時橫握拍手腕作內收,直握拍手腕作屈,擊球中下部,自由向左側摩擦球。

(2)反手搓右側旋:基本與正手相同,但方向相反。

注意事項

手指握拍應放鬆,以利於手腕做屈伸運動。

參考文獻:

[1]蔡繼玲.桌球[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9.

[2]蘇丕仁.桌球運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