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才子李涵秋文學研究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山西出版集團,山西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12月1日)
平裝: 358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203070856, 7203070859
條形碼: 9787203070856
尺寸: 20.8 x 14.6 x 1.8 cm
重量: 422 g

內容簡介

《揚州才子李涵秋文學研究》的創新性成果,是對李涵秋生平和小說作品的較為深入的挖掘和分析,並與當時的另外三個小說大家相比較,以顯示李涵秋與他們的異同。對李涵秋作品的剖析又頗為細緻,致力於闡明其優缺點所在。因而能使讀者獲得一個對於李涵秋及其作品的較為完整的認識,這是以前的相關研究論著尚未能做到的。研究方法偏重於實證,資料豐富,工作量較大。

媒體評論

本論文的創新性成果,是對李涵秋生平和小說作品的較為深入的挖掘和分析,並與當時的另外三個小說大家相比較,以顯示李涵秋與他們的異同。對李涵秋作品的剖析又頗為細緻,致力於闡明其優缺點所在。因而能使讀者獲得一個對於李涵秋及其作品的較為完整的認識,這是以前的相關研究論著尚未能做到的。研究方法偏重於實證,資料豐富,工作量較大。
——復旦大學章培恆教授
本論文將李涵秋的小說創作劃分為三個階段,從作品題材、思想觀念、文學特徵乃至敘事特徵進行了系統分析,深入完整地論述了李涵秋的個性特徵和創作特性,富於創見,自成體系,這對清末民初小說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貢獻。
——《明清小說研究》雜誌副主編王學鈞研究員
該論文對揚州文化與李涵秋性格及創作心理之間的關係的勾稽,頗有新意:對李涵秋小說創作的發生機制及嬗變過程的論述,多有發覆;對李涵秋小說的文化內涵的描述,更是細緻入微,體現出論文作者文本細讀與文本闡釋二者兼備的學術素養和科研能力。尤其是流蕩於全文字裡行間的人生感慨與審美感受,鮮明地表現出作者作為文學研究者的獨特個性。
——北京師範大學郭英德教授

目錄

引言:杏花楊柳自東風,春深燕子歸何處
第一章 嫉世釀成孤僻性.學禪難破愛嗔關
一一清末民初的揚州與李涵秋
第一節 清末民初的揚州
一、李涵秋生活之前的揚州
二、清末民初的揚州社會心態
三、清末民初的揚州文化生態
第二節 李涵秋的生平
一、求學侍親(1874-1904)
二、坐館游幕(1905?1909)
三、教書寫作(1910-1920)
四、編輯寫作(1921-1923)
第三節 李涵秋的交遊
一、揚州家居時期
二、武漢壯遊時期
三、返揚旅滬時期
第四節 李涵秋的人格特徵
一、半女性化的內傾個性
二、傳統市民的生活態度
三、狂狷磊落的才士氣習
四、持守孝悌的人倫美德
五、寬和敬業的人事品性
六、嫉世憂國的複雜心態
第二章 搖盪性情與抒寫物理
一一沁香閣詩文的寒士情懷
第一節 沁香閣詩的抒情美質
一、沁香閣詩概說
二、前期多以綺語呈疏狂
三、後期多以平淡蘊沉鬱
四、沁香閣詩的詩學淵源
第二節 沁香閣文的莊諧美質
一、《沁香閣文集》言?意嚴
二、《沁香閣遊戲文章》語諧意諷
第三章 始則懺情效顰,終於名埒包林
一一李涵秋小說創作的發生及其傳播與嬗變
第一節 李涵秋小說創作的發生
一、與李涵秋同時的“鴛蝴派”代表作家創作動權概說
二、李涵秋小說的創作動機
三、李涵秋的人格特徵和創作動機對其小說創作的影響
……
第四章 家庭寫照與身世之感——對古代小說中家庭敘事的繼承與豐富
第五章 鋒鏑余腥無避地,況值瘡末已——清末民初過渡社會的折射與反光
第六章 結構穿插,曲曲傳來——對中國古代敘事傳統的繼承與突破
結語:文字媚人同妾婦,酒棋誤我不公侯
附錄一:李涵秋年譜初編
附錄二:李涵秋小產與詩文集敘錄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