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石護膽煎

概述

“排石護膽煎”為專治膽囊結石的驗方,精選多味地道天然藥材而成。其方中以柴胡、白芍、雞內金、車前子、瞿麥、扁蓄為主藥,君臣相佐,共同奏達疏肝利膽、清熱祛濕、排石利尿等功效,治療膽囊結石療效顯著,有徹治之效。

參數

【產品名稱】排石護膽煎
【產品性狀】苗藥飲片及藥粉
【主要成分】柴胡、白芍、扁蓄、瞿麥、車前、雞內金等苗嶺藥材。
【功能主治】溶石排石,疏肝利膽,用治膽囊結石。
【用法用量】1、飲片水煎服,一日一付,一付分3次服用;2、藥粉溫開水吞服,每次10克,每日2次;兩者結合使用,15日為一療程。
【注意事項】1、服藥期間多喝水多排尿,清淡飲食;
2、用藥期間禁食辛辣食物,作息規律,保持愉快的心情,有助於病情的恢復;
3、必須堅持按療程服用,不可半途而廢或時斷時續;
4、嚴重者具備外科手術指證時,用外科處理;
5、高血壓、高血糖、糖尿病患者、高齡患者或腎病患者,購買前先諮詢醫師;孕婦慎用;

成份

柴胡,《神農本草經》列之為上品。其專入肝膽經,善疏肝解郁,透表泄熱,清淡退熱之功,為治肝鬱氣滯證之要藥,適用於膽石症。現代研究表明,其所含的皂苷成分,有明顯的利膽、抗肝損傷的功效。
白芍,《神農本草經》中的上品藥,為養血調肝之佳品,擅養血柔肝,平肝止痛,斂陰收汗,適用於胸腹脅肋疼痛、肝區痛、膽囊炎、膽結石疼痛等症。
雞內金,善軟堅散癓,化堅消石,用治於膽結石、泌尿繫結石等證,且又能健脾強胃,能治療諸種食積、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脘腹脹滿等症狀。
車前子,《藥品化義》:“車前子,主下降,味淡入脾,滲熱下行。”,功善清熱利尿通淋,清肝明目。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其具有顯著利尿、排石、消炎作用,可按症配伍,用於各種結石症的治療。
瞿麥,苦寒降泄,能清火通腑,利尿通淋,逐邪熱,常用於小便不利、尿黃、尿痛等症,配伍扁蓄等藥,能助結石化散,隨小便和糞便外排。
扁蓄,又作扁蓄,功善清熱去濕,利尿通淋,殺蟲止癢,常與車前子、雞內金等共用,主治結石、小便短赤,淋漓澀痛等症。

特色

第一:疏通肝膽鬱結,快速緩解疼痛。
“排石護膽煎”為天然飲片水煎湯藥,配合秘製藥粉內服,雙重用藥,強勁藥效能快速進入血液循環,直達肝膽病位,有效疏通肝膽鬱結,能短時間內緩解疼痛,脹悶等症狀,並逐步恢復肝膽正常的疏泄功能,進而切斷結石的增長和再生的可能性。
第二:化散膽內結石,導石下行。
肝膽內的有效藥物成分達至最高血藥濃度,持續作用於結石。藥效能突破結石表面,深入結石內部結構,強力化散、崩解膽內結石,並通過方中疏利肝膽,利尿通淋等功效,讓分解成小顆粒的結石,隨著膽汁經膽總管進入膽道,最後隨糞便和尿液排出體外。
第三:修復肝膽損傷,調節膽汁分泌,杜絕復發。
結石的稜角可刮蹭到膽內管壁而造成損傷,更會進一步引發炎症。“排石護膽煎”具有養血柔肝、消炎殺菌的作用,能有效強力消炎殺菌,控制膽道系統的感染,並能修復肝膽損傷,調節膽汁分泌,促進新陳代謝,恢復患者正常膽固醇和膽汁的代謝平衡,杜絕結石復發。

優勢

優勢一:祖傳秘方,效果神奇!
楊勝祥醫師祖上先輩治療結石,數來有方相傳。楊老結合自己臨床經驗和祖傳秘方,研製所得一種化石消石的藥散,更是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式授予的發明專利證書。“排石護膽煎”依託於楊氏祖傳秘方,並針對膽囊結石的具體病因,辨證開方,加減用藥而成,治療膽囊結石療效神奇顯著,久經臨床驗證,深受患者的信賴和推崇。
優勢二:藥材道地,綠色天然!
“排石護膽煎”方中所用藥材地道天然,全采自於黔南一帶的苗藥,於最佳季節採集,並遵照古法炮製配伍,藥材成分純粹無雜,綠色天然,無任何化學及毒性成分,保證藥效能最大程度地發揮,保障藥效安全可靠。
優勢三:肝膽同治,標本兼治!
“排石護膽煎”治療膽囊結石以肝膽同治為要。其一方面化石消堅,行氣止痛,能有效化解結石,消除疼痛、脹滿,胸悶等症狀,另一方面又能疏肝利膽,清熱化濕,養血柔肝,通過修復肝膽損傷,調節肝膽功能,改善患者結石體質,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結石的目的。
優勢四:特色療法,安全可靠!
膽囊切除術對患者的傷害性大,因此不到萬不得已,不要輕易切除膽囊;而體外碎石療法的粉碎率遠遠不能達到100%,易殘留體內,且不具調理肝膽的功效,容易復發。“排石護膽煎”方中內含天然飲片和秘製藥粉。飲片水煎湯藥內服,再配合藥粉溫水吞服,雙重用藥,藥效強勁,經胃腸吸收後,能快速發揮排石護膽的功效,避免膽囊切除術和體外碎石療法的弊端,安全可靠,故實為治療膽囊結石的首選療法

疾病

膽石症是膽道系統中最常見的病變,根據其所在部位不同,可有膽囊結石,原發性或繼發性膽總管結石,肝外膽管或肝內膽管結石之分,但臨床實際上,單一部位的結石是可能的但並非常見,往往幾種部位的結石在同一患者中同時存在,歐美各國的膽石症患者其膽石多發生在膽囊內,僅少數病例(10%~25%)是原發於膽管中。但在東亞,東南亞國家包括我國,特別是我國廣大的沿海地區,則大多數的膽石(50%~90%)是膽管的原發性膽色素性結石,不同部位的膽石,其形態、大小和成分等一般都有明顯的差別,因此可以推想其形成的機制也是不同的,而其臨床症狀和病理表現也將因人而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