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葫

“我一直種植冬蟲葫蘆,因而對它有種特殊的感情。 “鼻煙壺是工藝葫蘆的一種,小巧的葫蘆為上乘。 油錘葫蘆的樣子細長,方便打結,因此在種子上選擇油錘葫蘆的種子。

捻葫又叫把玩葫蘆

葫蘆術語

匏器:工藝的歸類。包括冬蟲葫蘆、樂器、擺件等。
本長:指沒有模子讓葫蘆自己生長,使葫蘆形制、式樣優異。本長方式包括倒栽、勒脖、夾板等加工手段:1倒栽:將上小下大的葫蘆改為下大上小,不用模具,人工種植。
2勒脖:形狀為直筒的葫蘆,通過用繩子勒或者布勒,形狀變成中間細兩頭粗的葫蘆。
3夾板:自然成長過程中通過人工加工,葫蘆由圓形變成扁圓形。
蒙心:葫蘆口蓋上有出音孔,出音孔上的裝飾物,用象牙或玳瑁製成。

冬蟲葫蘆的優劣

據華豐介紹,葫蘆的價值不菲,有的達到幾十萬元。今年,央視《鑒寶》欄目中播出了一個冬蟲官模葫蘆在拍賣會上估價60萬元。葫蘆分很多種,有瓢器葫蘆、冬蟲葫蘆、工藝葫蘆、打結葫蘆等等。
“我一直種植冬蟲葫蘆,因而對它有種特殊的感情。冬蟲葫蘆是匏器工藝的一種類別。匏器在清康熙、乾隆年間很得帝王的青睞,宮廷中有專人種植,其品種有爐、盒、瓶、盤、煙壺等御用品。”
葫蘆具有體輕、共鳴傳聲、保暖而易於攜帶的特點,用以飼養鳴蟲,起源於民間。一隻完美的葫蘆,從實用與觀賞的角度,要求比例適中,關鍵部位是上口標“翻兒”的圓度,與脖、肚、底的比例,與口蓋的圓形、高低匹配合理,才是一具優質的揚聲器。達到音準、亮、透的標準,以美化音質為上乘,相反出音悶、劈、沉則是下品。一隻比例合理而音質優美的冬蟲葫蘆,揣在懷裡不漲腰,即沒有沉甸甸的重負。達到如此的“懷我清音”條件,需要劣中選優,優里挑精的淘汰過程。

冬蟲葫蘆的製作

“能夠達到這種境界的冬蟲葫蘆可謂精品中的精品,物以稀為貴,這種冬蟲葫蘆價格甚高。冬蟲葫蘆分兩種種植類別:第一類為本長。本長葫蘆在成長過程中,陽光照射要勻稱,控制理想規格的圓正,不能任其毫無節制地荒長:本長葫蘆之中有倒栽、勒脖、夾板等方法,通過這種方法,長成形態各異的葫蘆,達到翻、脖、肚、底的理想比例。第二類為模製,模製又分為紙模和瓦模兩種類別,不拘瓦模與紙模,都需要木製胎具,俗稱“撞子”,其為六塊木組成木質胎具,紙模做法是在撞子外逐層糊紙,到理想厚度,抽出中心芯子,再逐次抽出六塊木,已成的紙模待乾備用。瓦模又分為兩種,一種素麵瓦模,一為凸花瓦模。凸花瓦模要以淺浮雕手法,刻在撞子上面。不拘素模與花模,以同一方法把溫泥敷在撞子外層,少量抽出芯子與木塊,脫出撞子之泥模,待徹底陰乾,置高溫小窯中燒製成瓦模。”
“冬蟲葫蘆有不同類別與造型,比如棒子形狀,從遠處看好像一個黃玉米。油瓶形狀如同舊時車輪下吊的尖底油瓶造型。現在的造型也是越來越多,有雞心、蜘蛛肚等多種造形。還有一種叫油葫蘆。顧名思義,用來裝油葫蘆的葫蘆。油葫蘆在天津通稱黑蟲,蛐蛐稱白蟲,此類葫蘆造型有沙酒壺、糖梨肚、木瓜肚等。另一類是金鐘類,金鐘葫蘆以身短、翻大、肚扁、脖粗為特點,造型有勒脖本長、不不墩兒,這種造型是舊時兒童玩具的仿形,是玻璃制的瓶底部極薄的玩具,用口吹的底部出聲,如‘不……不……’的脆音,故而得名不不墩兒。”
“以上是天津冬蟲葫蘆的基本類別和造型,它是依據北京早期官模和各地葫蘆的綜合,與各種冬蟲生活習性、體態、音質的要求條件,加以發展而成為地方特點的冬蟲葫蘆,充分運用了匏葫圓筒形的基本特徵,加以造型的模仿與變形,人為控制,或加大如鼓,或擴展如喇叭,從而達到造型多樣化,起到擴音、美化音質的效果。強化了觀賞情趣,乃是人們豐富的想像力,長期創造性實踐的結晶。”

懷中揣四種手段各不同

一把冬蟲葫蘆,可手中把玩、懷揣的寵物,在它大體功能性的造型之外,還有諸多錦上添花的美化手段,計有印、刻、砑、燙等各種裝飾形式與手段。
“印模屬於印的範圍。待葫蘆長成印上花紋,形成浮雕,一般設計在葫蘆通體,四周布滿花紋,八卦圖、五福捧壽、雲龍、太師少保、三陽開泰、合和如意、四季花開、人物故事等。印花工藝多用於蟈蟈葫蘆,因其身長便於印模,黑蟲與金鐘印花葫蘆較少。”
“刻,用牛角或瑪瑙刻成器具,按葫蘆圓體隨勢刻畫,線條流利,形體簡練,多為花草、魚類及戲曲人物故事。秋後,很多山東聊城等地的農民帶著自種自刻的扁圓葫蘆來津出售,物美價廉,多用於晚秋蟈蟈飼養之用。”
“砑,砑花是匏葫的特殊製作工藝,創製於北京。在清道光年間,北京有徐某獨善其藝,所作如天生成。天津近代有陳錦堂老藝人,為砑花工藝高手,他構思高雅,布局疏密有致,手法精細,每件作品如同浮雕國畫,題材為山水、花鳥等,還有的用畫師劉奎齡的稿子,更加絕妙名貴。砑花的製法是將葫蘆表層硬皮輕度軟化,之後用不同角度的瑪瑙砑子為工具,在已定稿葫蘆身上砑制出點、線、面,凸於平面,力輕則砑不凸出,力重則劃破表面面線,完全靠手感力度進行創製。”
“燙,燙麵也稱火筆,老法以自制火香,製成如手指粗的燃香,中心插入鋼針以為筆頭,點燃之後導熱至銅針,用以燙畫圖案。現代以電烙鐵代替,但燙染效果,遠不及舊法理想。陳錦堂擅長這種藝法,所燙雲龍後人無人可比。現代有姓曹的和王殿華所燙山水、人物也為藏家珍藏。”
“漆,舊時天津大漆葫蘆,顏色絳紅,晶瑩可愛,匏體經漆之後,堅固耐用,它也同於古樂器,在美化音色方面,也會起到良好效果,也有雕與描金工藝,更為罕見。”
“以上是葫蘆‘身兒’的各種裝飾形式與手段。此外還有一個關鍵部件即起到音孔作用的蒙心。蒙心在口蓋之上,蟈蟈類葫蘆口上加瓢蓋,上有五孔或者七孔,是為音孔,個別也是平蒙心者。蒙心的規格有高、平之分,全依個人愛好來決定。蒙心的製作,不拘何種材質,都要求精細而堅固,線面排列勻稱細密,一隻優質細工的蒙心,也是一種高級的微雕特種工藝品。我曾經見過一套八種類別蒙心,材質有牙、玉、翠、椰殼等,題材分別為西遊記等全系人物故事,都是高體微雕,而且每件作品帶動,堪稱巧奪天工的絕妙作品。”
“天津刻制蒙心高手,為八十高齡的李如柏老藝人,他所刻制蒙心,山水、人物、花鳥無所不精,雖然是傳統題材,時創新意。常見刻制內容二龍戲珠、龍鳳呈祥、五福捧壽、海八怪、暗八仙、番八寶等吉祥圖案。帶動是他的拿手特色,所謂帶動是方寸之間的小天地,把立體物以套刻方法,可以在蒙心中間活動,更顯構思巧妙,手法精確,絕不能掉出蒙心。帶動主體物的數目,要依題材與規格而定,通常由一動至二十動。如九動松鶴延年蒙心,在圓徑三厘米,高二厘米的蒙心上,以九隻動態仙鶴飛翔蒼松之間,生趣盎然,絕妙至極。其他還有絲瓜蝴蝶、游龍戲水等諸多樣式。此外還有高圓雕,多用透雕方法,題材有纏枝牡丹、八仙祝壽、教五子等。教五子為牙透雕雞籠,內雕一隻公雞五隻小雞,形狀如同米粒,其規格為底圓徑三厘米,高四厘米,可謂絕妙構思。”

冬蟲葫蘆歷史由來已久

天津距離北京比較近,又是近代商業城市,市井文化發達,葫蘆種植與形成都有獨特的地方特色。天津種植冬蟲葫蘆,起於清末民初,集中近郊西梁咀子一帶,此地土質肥沃,又有運河之水的灌溉,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比較著名的種植戶有宣家、李六、王庚、蕭扯子等數家,還有非專業以自娛性質的長春堂張家、振德黃家。各家之中都有獨到的種植方法與造型特點,至今仍影響與啟發當代的種植專業戶。宣家葫蘆瓦模精細,造型俏麗,李六瓦模拙樸,比較而言,有文武之別,這兩家通力合作,取長補短,其中有一形制為“兩大堆”的,音韻鏗鏘,回音悠揚,頗受玩家青睞,究其原因乃是兩家的合種。李六種植中小有走模變形,收穫的季節,兩家按成品各分一堆,“兩大堆”名由此而來,此並非指形制而言。長春堂的葫蘆以瓦模凸花見長,多系蟈蟈葫蘆,是仿北京官模的繼承和發展。
一片一片綠心葉一個一個小葫蘆
一片碧綠的葉,一棵彎彎的藤,藤上星星點點出現幾個小葫蘆,當夏天到來的時候,從遠處一眼望去,綠油油的一片望不到邊。不要小看這些不起眼的葫蘆,它裡面古老的歷史和故事就像葫蘆籽一樣多得數也數不完。
這裡就是天津市工藝葫蘆協會會長張才日種植葫蘆的地方,他向記者更細緻地講述了自己種植葫蘆和收藏葫蘆的故事

種植葫蘆的開始

“我從十來歲開始種植葫蘆,那時候,我住在天津市河北區王串場22段,平房前面有一大片空地,我開始在上面灑籽種葫蘆。最初我只是單純地種普通的瓢葫蘆,每天為他們施肥、澆水,經過一番辛苦的栽種後,看著藤子上一個接一個的小葫蘆,心裡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喜悅。”

工藝葫蘆搞創新

“當時養蟈蟈的葫蘆價格很昂貴,是一般平民家庭難以承受的,所以我突發奇想,自己種葫蘆。我很喜歡形狀另類的工藝葫蘆,這種絕活是讓葫蘆在特殊模具里生長出來。我嘗試著找一塊木頭,銼成“棒子”形狀。開始,我發明用紙做模具,先用紙將刻好的木頭包裹好,一層摞一層,共有幾十層厚,將裡面的木頭從上面抽出來,把剛剛成型的小葫蘆放在紙模里,每天看著它慢慢成長,每當這個時候心裡有一種成就感。不久,我發現紙模的弊端,葫蘆裡面會往外面滲水,一點一點將紙模洇濕、炸開。於是,我改進工藝,在模具外面用三層布包裹,最終成功種植出第一代工藝葫蘆。後來我研究在葫蘆上雕刻精美的花紋,模具材質更新為石膏,這種石膏模很結實、耐用,而且成本很低,經濟划算。”
據我了解,從清朝開始宮廷有人做工藝葫蘆,樣子很漂亮,因為模具是木頭手工雕刻而成,所以造價很高,我想把古代的這種傳統工藝延續下來,所以我開始摸索仿製清代的工藝葫蘆。”
“鼻煙壺是工藝葫蘆的一種,小巧的葫蘆為上乘。鼻煙壺的模子需要用石頭來雕刻,我選好石頭後,用小刀在上面一點一點雕刻花紋。時而雕刻一朵朵小花,時而雕刻精美的文字,這很考驗一個人的耐力和耐心。包裝後的石頭上面帶有精美的圖案,然後用兩個半圓的石膏包裹在外面,石膏晾乾後,石膏內壁會出現精美的花紋。將這兩半石膏合上,裡面倒上膠,膠乾後,膠的外層就出現和石膏內壁相同的花紋。最後,外壁帶花紋的膠模外面再裹上一層石膏,精美的圖案神奇般複製到這層石膏的內壁上,這個石膏就是葫蘆的模子。將小葫蘆放在模子裡,克隆出形狀、圖案和模子一樣的葫蘆。”
“掛在樹上的模具像一個個小白燈籠,分外吸引人。裝上模具的葫蘆,首要任務是注意防雨,聽張才日介紹,他們漸漸摸索著防雨的好措施。以前,是用一個塑膠布將葫蘆的模具包裹在裡面,這種辦法並不合理,因為雨可以順著葫蘆藤流進模子裡,影響葫蘆生長。在種植過程中葫蘆自身出現水蒸氣,由於密封的葫蘆,讓這些水汽無法揮發,種出來的葫蘆色澤差異大。通過反覆實踐證明,在葫蘆藤頂上搭起竹架子,竹子柔韌性能好,將竹片彎成弓形,用塑膠布將竹片撐起來,綁在藤頂上,防雨效果最佳,而且通風特好。”

打結葫蘆

“葫蘆的另一種形式是打結葫蘆,人們在長條形的葫蘆上打結,有的會打兩個扣,有的會打成八字扣,有的將兩個葫蘆綁在一起等等,因為葫蘆上有一個結,所以人們稱為打結葫蘆。油錘葫蘆的樣子細長,方便打結,因此在種子上選擇油錘葫蘆的種子。打結葫蘆的工藝很繁瑣,首先在種子的選擇上要選擇棒兒細而長的種子,葫蘆在打結的過程中,先不要忙著澆水,讓它慢慢打蔫,中午,用布兜著一點一點讓葫蘆打彎,一開始不能著急,要是用勁大了,葫蘆的藤就折了,如果勁小了,葫蘆根本不能打彎。當小葫蘆慢慢長出來後,要在三天之內將結打好,否則葫蘆肚太大就無法打結。”張才日拿著打結葫蘆的圖片給記者看。
現在看起來,葫蘆的種植過程卻很繁瑣。選擇種子,一定要選擇色澤飽滿的。其次在施肥的時候,先加底肥,牛糞曬乾後施肥,有利於葫蘆生長。成長過程中繼續追肥,一般用黑豆水、馬蹄水去灌溉,馬蹄水很臭。但追肥後的葫蘆,形色飽滿,壁厚潤澤。
“現在,我有20畝地,地里有將近幾萬個葫蘆,每畝地有400多個秧,葫蘆藤上不同種類的葫蘆數量不一樣。冬蟲葫蘆1個秧上有3個葫蘆,鼻煙葫蘆1個秧上有10個葫蘆。每年的3月初我們開始下地幹活兒,我一般會雇15個人,從早上五點我們開始下地幹活兒,先除草、搭架子綁蔓,長出葫蘆,進行掐尖,根據頂尖優勢原理,看葫蘆數量差不多就將藤的頂端掐去,不讓它再長下去。雖然頂端有豐富的營養,但是頂端如果瘋長,會影響葫蘆生長。”
“我常常被中國古代文化所吸引,比如書畫、瓷器等,它們雖然大多已殘缺不全,但是這裡面內在的感染力與震撼力不會因它們形體的殘缺和色彩褪卻而減弱,反而因時間的流痕與自然的造化,使之有如天成,成為永恆。”張才日告訴記者。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