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中國股市:風險驗證與戰略抉擇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基本信息

作 者: 李國魂 編
出 版 社: 中國經濟出版社
ISBN: 9787501787364
出版時間: 2008-12-01
版 次: 1
頁 數: 322
裝 幀: 平裝
開 本: 16開
所屬分類: 圖書>金融與投資>投資

內容簡介

全球資本市場發展的歷史和經驗公正、透明、高效、有序的證券市場能夠最佳化資源配置,市場運行機制,提高金融市場效率,提高直接融資比例,擴大消費需求規模,促進經濟發展;被公認為經濟的晴雨表。因此,世界各國都致力於發展證券市場。 《拯救中國股市:風險驗證與戰略抉擇》基於中國證券市場2001年至2008年暴跌、暴漲、再暴跌的非理性現象,結合其歷史、現狀和未來趨勢,辯證運用經典的資本市場和貨幣政策有效性理論,全方位、多層次分析中國證券市場存在的系統性風險,並通過構建創新型隨機波動跳躍模型,進行了海量數據挖掘和分析,充分驗證中國證券市場是非有效性市場,系統性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具體表現在市場本身帶有根深蒂固的制度性缺陷、運行機制缺失、行政干預過多、政策調整頻繁、監管職能錯位、內幕交易泛濫、避險手段匱乏。

圖書目錄

導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和目的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第二節 研究對象及其概念與範疇
一、證券市場
二、證券市場系統性風險
三、股權分置
四、股權分置改革
第三節 研究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理論意義
二、實踐意義
第四節 研究架構、研究方法、技術路線與主要創新點
一、研究基礎
二、研究架構
三、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四、研究數據來源
五、創新要點
第一篇 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進程及風險特徵與模型檢驗
第一章 中國證券市場概況與世界證券市場格局
第一節 中國證券市場概況
一、中國證券市場的背景和簡要歷史回顧
二、中國證券市場的框架結構和基本數據
第二節 當今世界證券市場的格局
一、全球證券市場的總體態勢
二、已開發國家證券市場的相關情況
三、新興市場國家證券市場的相關情況
第二章 中國證券市場最突出的風險特徵
第一節 股權分置是中國證券市場最突出的制度缺陷
一、股權分置問題的成因
二、股權分置本質上背離了“同股同權同價”的原則
第二節 “政策市”是中國證券市場最典型的非市場化特徵
一、行政干預過多導致中國證券市場難以形成自身運行規律
二、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導致股市難以規範運行
三、政出多門,監管錯位,市場化運作程度不高
第三節 高速擴容是股權結構失衡、股市劇烈波動的關鍵所在
一、“五高”問題充斥證券市場,股權結構進一步失衡
二、增發變相成為輪流圈錢盛宴和大股東資產高價變現通道
三、資金使用普遍存在挪用變更現象
四、調查結果顯示投資主體存在重大隱憂
第三章 構建金融數理模型,驗證證券市場的系統性風險與收益
第一節 相關理論概述
一、關於證券市場有效性的理論研究
二、關於行為金融學的理論研究
三、關於貨幣政策有效性的研究綜述
第二節 證券市場的評價過程、波動性、風險與資本市場有效性
一、模型溯源
二、模型選擇應具備的特徵
第三節 研究的原理和假設
第四節 研究模型與方法概論
第五節 模型分析與實證研究
一、基於中國A股證券市場的模型研究
二、參數估計及其方法
第六節 實證研究與分析
一、數據說明與單根檢定
二、SNP模型選擇
三、EMM法模型參數估計
四、滬深指數的回歸比較分析
五、分析、檢驗與比較
第七節 模型分析結論
第二篇 引發中國股市暴漲暴跌的系統性風險內外因素解析
第四章 非理性暴漲加大系統性風險
第一節 制度變革和經濟發展引導股市出現價值理性回歸效應
一、解決股權分置掃除了股市發展的部分障
二、中國經濟連續增長與股市連續暴跌凸顯投資價值
三、匯率改革引發了人民幣單邊升值,資產價格大幅提升
四、對照全球股市,產生價值回歸效應
五、上市公司業績持續增長
六、承辦奧運會產生“奧運經濟”的輻射效應
第二節 流動性過剩導致貨幣政策調控失效
一、流動性過剩釋義
二、流動性嚴重過剩的根源
三、流動性過剩的多重表現及其對中國股市的影響
四、貨幣政策頻頻出手抑制過度投機
五、證券市場對調控政策呈現高度逆向反饋
第五章 市場化機制缺失必然加深中國證券市場的系統性風險
第一節 中國證券市場內在系統性風險集中體現為全面泡沫化傾向
一、暴漲導致原有優勢被不斷化解為劣勢
二、公司業績增長的結構和質量同投資價值背離
三、市場炒作嚴重脫離公司基本面實際
四、機構演變成股市投機的主導力量
第二節 制約證券市場規範運作的非市場化因素不斷增多
一、新的特殊性質的股權分置問題更加嚴重
二、指數編制缺陷導致大盤不能真實反映市場漲跌狀況
三、市場面臨公司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變相坐莊的風險
第六章 中國證券市場新一輪暴跌內因解析
第一節 本輪暴跌已演變成一場災難
一、股票市值大幅縮水
二、新股大面積破發
三、股票和基金新增開戶數快速回落
四、個體投資者全線嚴重虧損
五、平均市盈率大幅下降
六、基金髮行陷入前所未有的圍境
第二節 導致本輪暴跌的內在因素
一、巨觀面的信號
二、輿論亂象叢生,嚴重擾亂市場
三、對資本市場的認識依然存在嚴重缺失和誤區
四、從“造神”到“拆廟”,基金投資理念缺失
五、股市不堪承受“大小非”減持之重
六、眾多“特批”IPO和盲目圈錢導致市場供求失衡
七、政出多門,自拉自唱,問題突出
第七章 中國證券市場新一輪暴跌外因解析
第一節 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動盪
一、次貸危機產生的背景
二、次貸危機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第二節 次貸危機對中國股市的負面影響
一、次貸危機直接波及中國股市
二、國際投機機構利用次貸危機刻意做空中國股市
三、利用境外特別設立的股指期貨做空或做多A股
四、操縱石油價格藉機打壓中國經濟和股市
第三節 熱錢成為綁架中國股市的元兇
一、熱錢的概念及其產生的根源
二、人民幣升值、外匯儲備和熱錢湧入中國的關係辨析
三、中國股市暴漲暴跌始終有熱錢在從中作怪
第三篇 防禦風險的戰略抉擇
第八章 最佳化中國證券市場的市場化功能體系
第一節 重構中國證券市場指數體系
一、現有上證指數的缺陷特徵
二、上證指數的修正建議
第二節 建立科學合理的企業估值和資信評估體系,培養權威信用評估機構
一、中國沒有形成自有的、權威的、科學的估值機制
二、權威評估機構缺失帶來的巨大損失不容忽視
三、建立估值標準體系
四、改革發行制度,最佳化證券發行環節
第三節 建立上市公司業績考核體系
一、確定業績考核體系的關鍵指標
二、指標詳解
三、建立保障機制
四、建立嚴格規範的企業退市機制
第四節 建立全方位、多層次資本融資體系
一、確立中國資本市場的層次內涵
二、積極推進資產證券化進程
第五節 改革證券銀行保險投資體系,穩步推進混業經營
一、資本市場混業經營概念和國外通行模式
二、中國金融混業經營的現狀
三、放開政策管制,主動迎接挑戰
四、走出國門,參與競爭
第九章 健全市場監管制度,完善監管體系
第一節 加強監管制度和職能建設
一、制度建設與嚴格執法必須有機統一
二、準確定位中國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的職能
三、建立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的維權保障機制
四、加強證券市場中介諮詢機構以及媒體的規範性建設
第二節 科學強化對上市公司的監管
一、美國安然事件和薩班斯法案的啟示
二、強化和規範上市公司運行監管
三、強化對違規披露的法律懲處力度
四、嚴防股權激勵引發公司操縱利潤
第十章 增強貨幣政策對證券市場的扶持力度
第一節 科學運用貨幣政策,有效化解熱錢衝擊
一、貨幣政策失效的根源
二、各方通力合作,有效疏導貨幣政策與證券市場傳導梗阻
三、充分借鑑國外利用貨幣政策支持證券市場的成功經驗
第二節 嚴防熱錢大規模快速撤離,有效化解熱錢衝擊
一、加強對跨境熱錢和股票市場異動資金的監控
二、嚴防熱錢大規模撤離造成新的災難
第十一章 完善避險機制,拓寬資金渠道
第一節 建立避險機制,推出股指期貨
一、股指期貨的概念及其特點
二、儘快推出股指期貨,增加金融衍生工具等避險品種
三、設立防火牆,嚴防滬深300指數被人為操縱
第二節 拓展長期穩定的陽光資金來源,最佳化基金等機構投資者隊伍
一、中國基金業的發展現狀
二、消除現有基金對市場造成的擾亂效應
三、確立私募基金法律身份,培育長期穩定資金來源
四、引入做市商制度,不斷完善市場交易手段
五、進一步疏導其他資金渠道
第十二章 結論與展望
第一節 結論
第二節 加強中國證券市場的功能化建設
一、最佳化資源配置,完善資本結構
二、健全信用體系,加強誠信建設
三、完善監管手段,推進依法行政
四、提高融資效率,降低無效消耗
附錄
附錄1 2007年以來各月主要經濟數據及貨幣調控政策
附錄2 2006年12月31日基金資產淨值和份額規模匯總表
附錄3 2007年12月31日基金資產淨值和份額規模匯總表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