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史:抗戰軍人之魂

抗戰史:抗戰軍人之魂

版次:3 印次:3 1.運河小城臨清

圖書簡介

作 者:林治波 著

出 版 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1993-2-1
版 次:3
頁 數:517
字 數:442000
印刷時間:1995-5-1
開 本:大32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3
I S B N:9787563314690
包 裝:精裝

編輯推薦

這套大型叢書,匯集了國內名家研治抗日戰爭史的精心之作,時間上始於1931年九一八事變,下迄於1945年9月日本無條件投降,內容上包括“政治系列”、“經濟系列”、“軍事系列”、“綜合系列”等。每書專門研究一個方面或一個問題,既深入透徹,亦全面具體,許多結論、觀點都突破了過去學術界的習聞常說,顯現當代學人的求真求實的學術情懷。全套書構成對整個戰爭的全面、真實的大寫真。可讀性強,許多史事的反映都出乎意料,大量徵引的資料都鮮為人知。的確是人們了解中華民族和現代崛起和了解抗戰史研究的最新成果的力著。

內容簡介

抗日戰爭是近代100餘年來中華民族首次打敗外國侵略者的民族解放戰爭,是反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組成部分。抗日戰爭的勝利,是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在全國各族人民,包括各民主黨派、各抗日團體、社會各階層愛國人士、海外僑胞團結奮鬥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熱情支持下取得的。中國人民在抗日最前線浴血奮戰,英勇犧牲,為國家、為民族,也為世界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勳。為了全面反映中華民族抗日戰爭之概貌,確立中華民族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促進中國抗日戰爭史研究的學術進步與繁榮,對廣大人民民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我們編輯了這套叢書。
這套叢書是一套學術叢書,叢書規模在50種左右。選題範圍,時間上始於1931年“九一八”事變,迄於1945年9月日本無條件投降;內容上包括“政治系列”、“經濟系列”、“軍事系列”、“外交系列”、“人物系列”及“綜合系列”等。從1992年開始陸續出版,到1995年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之際全部出齊。

作者簡介

林治波,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正營職《研究員小軍事歷史》雜誌編輯。一九六三年五月生於山東文登。一九八三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先後發表《八一三淞滬戰役的初步、研究》、《是臨危受命,還是逼宮奪權?》等論文二十餘篇。出版的著作有:《盧溝橋事變風雲篇》(與他人合著)、《血戰台幾莊苦與他合篇》等。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故鄉與少年
1.運河小城臨清
2.張家·唐園·藎忱
3.少年時代
第二章 投筆從戎
1.寧為百夫長,不做一書生
2.兩度從軍
3.標準軍人
第三章’西北軍將領
1.雁北受挫
2.治軍高手
3.練兵之道
4.中原反蔣
第四章 走向抗戰

部分章節

第一章 故鄉與少年
1. 運河小城臨清
魯西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這片古老的土地曾哺育了孔子、孟子等等哲人先賢,也造就了無數的英雄豪傑.唐朝的黃巢
造反,宋代的梁山聚義,清末的大鬧義和團,都發端於民風強悍的魯西大地。
張自忠的家鄉臨清,就是魯西乎原上的一座小城。她位於衛河與古運河交匯的三角洲上。衛河古稱清河,“臨清”也就是臨近清河的意思。此外,臨清在歷史上還曾有過清河郡、清淵縣和清泉縣等名稱,也皆由清河而來。
臨清的名稱雖由清河而來,但其發展卻與大運河的興衰息息相關。自從大運河開通,尤其是明永樂初年重開會通河以後,一直到清代鹹豐初年的400餘年間,是臨清歷史上的興盛時期.大運河貫通南北,而臨清恰好處於南北運河的連線點。成為交通南北的要津。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