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桃報李

投桃報李

投桃報李(return a favor with a favor),漢語成語,出自《詩經·大雅·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字面意思為他送給我桃,我以李子給予回贈;引申意為只不過是作為報答的東西更貴重,情意更深厚;泛指相互贈答、友好往來。俗話說來而不往非禮也。這是我們這個禮儀之邦的習慣和規矩。一般交往中是如此。男女交往中更是如此。男女交往中的“投桃報李”,已不止是一般的禮節,而是一種禮儀。禮物本身的價值已不重要,象徵意義更加突出,以示兩心相許,兩情相悅。

基本信息

成語釋義

投:投入,送給。報:回贈,得到。意思是他送給我桃,我以李子給予回贈;泛指相互贈答,友好往來。

成語出處

《詩經·大雅·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成語用法

短語結構

聯合式

句中結構

作謂語、定語

近義詞

禮尚往來

相關內容

11
相關實例

宋·朱熹《詩集傳》卷十八:“既戒以修德之事,而又言為德而人法之,猶投桃報李之必然也。”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十九回:“王兄如將韻學賜教,小弟定贈美號,以為投桃報李。”

若使天下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猶有不孝者?

無言而不信,不德而不報,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墨子

【注釋】

[1]兼相愛:互愛互助。

[2]“若使”句:假如天下都能相親相愛,愛別人就像愛自己,還能有不孝順的人嗎?

[3]“無言”句:沒有什麼話是不誠實的,沒有什麼恩德不報答,你送給我桃子,我回報你李子。

成語典故

“投桃報李”這個成語,出自《詩.大雅》中的《抑》,只不過是作為報答的東西更貴重,情意更深厚。

來而不往非禮也。這是我們這個禮儀之邦的習慣和規矩。一般交往中是如此。男女交往中更是如此。男女交往中的“投桃報李”,已不止是一般的禮節,而是一種禮儀。禮物本身的價值已不重要,象徵意義更加突出,以示兩心相許,兩情相悅。

《詩經·大雅·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之句,後世“投桃報李”便成了成語,比喻相互贈答,禮尚往來。比較起來,《衛風·木瓜》這一篇雖然也有從“投之以木瓜(桃、李),報之以瓊琚(瑤、玖)”生髮出的成語“投木報瓊”,但“投木報瓊”的使用頻率沒有“投桃報李”的高。

感情色彩

褒義成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