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的報復:墨菲法則和事與願違

第一章 第三章 第十章

內容簡介

《技術的報復:墨菲法則和事與願違》作者對最值到人們誇耀的技術的令人沮喪的“報復效應”,作了富有洞察力、發人深思、妙趣橫生的探究。

作者簡介

愛德華·特納,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自然科學和歷史部原執行編輯,現為普林斯頓大學地質學和地球物理學系訪問學者。他曾被授予普林斯頓大學文學士和芝加哥大學歷史學哲學博士學位,曾是拉特格斯大學和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訪問學者。1991~1992年,他是約翰·西蒙·古根海姆紀念基金會會員,1995~1996年,為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成員。著有《技術言說》。

目錄

第一章 自弗蘭肯斯泰因以來
第二章 醫學:征服災難
第三章 醫藥:慢性病的報復
第四章 自然和人為的環境災害
第五章 助長有害生物
第六章 馴化有害動物
第七章 馴化有害植物
第八章 計算機化辦公室:對人體的報復
第九章 計算機化辦公室:產生率之謎
第十章 運動:強化帶來的風險
第十一章 運動:改善帶來的悖論
第十二章 回眸與展望

前言

本書開頭和結尾都會涉及紙的問題。那還是在10年前,在一家學術出版社我的辦公室里,辦公桌上相繼出現個人計算機時,我發現了一些奇怪的情況。當時未來學正方興未艾。其中的佼佼者托夫勒(Alvin Toffler)在其暢銷書《第三次浪潮》中曾宣稱“列印任何稿件只是電子文字處理機最原始的用途,甚至有背於它的真正功效”。然而廢紙箱裡似乎總是塞滿了計算機列印出來的文稿。甚至在辦公室已經聯網,電子郵件已經代替列印記錄以後,紙依然在泛濫著。我當時的一位同事向我作了解釋才使我明白,儘管人們在用電子郵件(包括網際網路)代替電話,然而他們考慮周到,並不信賴電子檔案的穩定性。此外,許多檔案往往在三四個部門間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