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馬山

1979年2月12日,中央軍委下達《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命令》,決定於2月17日拂曉發起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2月17日清晨,中國人民解放軍數十萬大軍從雲南、廣西兩個方向全線出擊,大炮在怒吼,坦克在轟鳴,步兵在衝鋒,火光照亮了天空,硝煙遮蔽了南疆大地。經過28天浴血奮戰,“新一代最可愛的人”打出了國威,打出了軍威,勝利完成中央軍委賦予的作戰任務,凱鏇歸來。

簡況

扣馬山海拔800米,位於諒山市西北4公里處,東北與417高地,南與536高地成鼎足之勢,是諒山外圍的主要制高點和天然屏障,守敵為327師42團3營。

激戰

1979年2月27日7時50分,我陸軍第55軍軍、師炮兵進行炮火準備,持續時間10分鐘。軍坦克團1營(欠3連)在班列一線展開以火力支援163師487團2、3營同時向303高地發起進攻,殲敵一個班。9時40分,攻占那來北側無名高地、波謀一線,殲敵一個連,繼續向扣馬山發展進攻。12時許,在攻擊那來南側和巴嘎西北側無名高地時,因霧大、陰雨連綿能見度只有幾十米,部隊在密林中迷失方向。該師遂用炮火指示目標和在步兵前150米處持續不斷炮擊的方法引導、掩護步兵向主峰攻擊。

15時10分,2、3營在師團炮兵和坦克火力支援下攻占了巴嘎、郭朱東南一線要點。15時15分,師令1營加入戰鬥。487團立即調整攻擊部署,1營沿扣馬山東北側山腿、2營沿東側山腿、3營沿西側山腿同時向主峰攻擊。15時55分,師炮兵群以8個營向扣馬山主峰實施5分鐘火力急襲,爾後以1個152加榴炮營對主峰實施壓制性射擊,7個炮兵營採取徐進彈幕射擊,以遞加200米在步兵戰鬥隊型前逐次延伸火力,掩護步兵衝擊。3個營各成兩個梯隊交替掩護,交替攻擊。16時45分,3、7、8連幾乎同時攻占主峰(戰前上級許功,誰先攻上主峰就給誰記功,8連最先突破主峰前沿陣地,突擊排排長甄平在接近山頂時犧牲[其父為原163師政委,時任55軍政治部副主任的甄文林,此事在當時的《解放軍報》上有報導]),並在炮火支援下由7連連長統一指揮,打退敵一個加強連的反撲。2營由於運動路線較長,1、3營攻占主峰後,改向水溪、楠流攻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