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虎行動

記者根據最高檢、中紀委等公開數據統計發現,過去十餘年,平均每年有6名左右的省部級高官落馬。而2013年落馬的省部級高官數量,大致相當於過去3年查處的高級幹部的總和。特別是2013年下半年以來,中紀委“打虎”節奏明顯加快,僅2013年12月就有6名省部級幹部被查。各地方也逐漸在“打虎”上發力,統計顯示,2014年1月,地方平均每天查處一名地廳級官員。(據2月12日《南風窗》)王岐山在新擔任中央紀委書記時曾提出,當前反腐“要以治標為主,為治本贏得時間。”而一年多以來,中央反腐節奏逐步加快,反腐成效不斷凸顯,18名省部級高官、數百位廳官密集落馬,整個官場風氣悄然改變,不僅兌現了這位中紀委“掌門人”當初的承諾,也踐行了中央“鐵腕”反腐的要求。

基本信息

簡介

記者根據最高檢、中紀委等公開數據統計發現,過去十餘年,平均每年有6名左右的省部級高官落馬。而2013年落馬的省部級高官數量,大致相當於過去3年查處的高級幹部的總和。特別是2013年下半年以來,中紀委“打虎”節奏明顯加快,僅2013年12月就有6名省部級幹部被查。各地方也逐漸在“打虎”上發力,統計顯示,2014年1月,地方平均每天查處一名地廳級官員。(據2月12日《南風窗》)

王岐山在新擔任中央紀委書記時曾提出,當前反腐“要以治標為主,為治本贏得時間。”而一年多以來,中央反腐節奏逐步加快,反腐成效不斷凸顯,18名省部級高官、數百位廳官密集落馬,整個官場風氣悄然改變,不僅兌現了這位中紀委“掌門人”當初的承諾,也踐行了中央“鐵腕”反腐的要求。

伴隨著安徽省原副省長倪發科、四川省原文聯主席郭永祥、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原常委、統戰部原部長王素毅、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原副主席李達球等的落馬,高官落馬訊息接連不斷,中央“打虎”行動掀起了一個個小高潮。從中紀委過去一年多的“打虎”行動來看,中央高層在反腐議題上的新思路和新部署依稀可見,釋放的新信號也更加耐人尋味。而在筆者看來,這正昭示著未來數年中央反腐的新動向。

範圍

一是“打虎”範圍會更廣。2013年的“打虎”行動,最有別於以往的一大特點是:多名已退休的“老老虎”均被揪了出來,如陳柏槐、郭永祥、倪發科等。檢索中央反腐的公開記錄不難發現,在過去十年中,遭紀委立案調查的退休省部級高官非常之罕見。按照慣例,如果一位高官實現“裸退”,就意味著“平安著陸”,但如今,形勢卻大相逕庭,即使成功退下的高官也可能成為被打的“老虎”。這就昭示著,在未來的反腐行動中,中央“打虎”範圍將會更寬更廣,“老老虎”不再享有法外豁免的“保護符”和特權,一樣會成為中央反腐打擊的對象。

力度

二是“挖窩”力度會更大。2013年的“打虎”行動,呈現出的另一大特點是:一些具有地域性、集團性的腐敗“窩案” 被陸續挖出,如湖南的衡陽賄選案和“中石油系”窩案,成為2013年中央反腐行動的一大亮點。因為,“窩案” 通常牽涉的官員人數眾多,其中的利益和人事關係也異常複雜,一旦曝光,便會引發區域性官場“地震”甚至社會“震盪”。中紀委劍指集團性“窩案”,昭示了這樣一個新動向:在未來的反腐行動中,中央針對集團性“窩案”的打擊力度將會更大,集團性腐敗不再是不可觸碰的“敏感神經”,同樣會像其他普通案件一樣備受打擊。

策略

三是“套虎”策略會更多。2013年的“打虎”行動,方略頗為獨到,特別是在調查集團性“窩案”時,更是講究策略。通常而言,在“瞄準”某高官之前,中紀委會先在其外圍布局,從其“身邊人”或“朋友圈”入手調查,然後“順藤摸瓜”,從多個“陣線”搞清楚低階官員的關聯案件,在獲得相對確鑿的證據和關聯案情後,才慢慢收網,對準“大老虎”,最後“一網打盡”。中紀委的這種“套虎”策略,可謂是步步深入、環環相扣。這就昭示,在未來的反腐行動中,中央將會採取一些非常規、易操作、效果好的“套虎”策略,步步為營、久久為功,趟過反腐“深水區”,直奔反腐倡廉的成功彼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