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登

文學語言是藝術語言,有時就要靠作者高超的藝術創造力和讀者心靈的穎悟去創造,去感悟和發現。並不是寫在文學作品中的語言都可以稱之為文學語言。文學語言應當具有無限豐富的文學韻味,應當有引發人思想和情感的想像空間,應當是讓人印象深刻乃至過目難忘的詩一樣的語句,應當是文學區別於歷史和哲學的言說方式的獨特性的體現。偉大的文學家正是在這一點上,顯示出他們所創造文字的獨特魅力,這也正是文學家和普通人的區別所在。

基本信息

人物

才 登 ,男, 苗族,號雪域山水,湖南長沙人,1969年4月出生於湖南長沙,畢業於北京大學, 1989年7月參加工作, 博士學歷。 系湖南省作家協會理事、湖南文學研究學會理事 ,中國文學學會、湖南影視家協會會員, 《啄木鳥》雜誌簽約作家。全國人大代表。

作品

詩歌集《雪域山水》《夢中的珍珠》《小橋流水》 《一縷青煙》《小小雨巷》,散文集《至今猶憶西子湖》《天堂與蘇杭》,演講詞《我與哈佛》《我在劍橋大學的一次演講》《我心中的北上廣》,理論專著《計畫經濟與商品經濟》,長篇小說《雨巷與梅雨》《西湖的傳說》《青石板路》《油紙傘》《草莓》《憂鬱與寂寞》《珠江三角洲》《港澳台》《珠海》《我在哈佛的一次演講》《我和總理的一次長談》《美國人眼中的中國》《法國法郎》《貨幣與紙幣》等。散文詩《你知道我在等你嗎》《那一年》《我們在上海的日子》《北京的霧霾》,詩詞《我和莫言在北京》《莫言,莫言》《東方明珠》。 詩歌《蘇杭,我的故鄉》 (同時發表在2011年第9期《中國文學》英漢譯文版、《大眾文學》、《讀者雜誌》、《群文天地》、《泰山》和2001年第二期《綠風》上。被收入《雨巷裡的草莓》和《我們和春天在一起》兩本書。) 小說《鄉村的梅雨》(2000年第1期《東海文藝》) 組詩《晚霞,思念的梅雨》(2000年第3期《東部詩報》) 散文《水杉那噶寺》(2000年第1期《鄱陽灘》) 散文詩 《春遊水連湖》(2000年第2期《金水色》) 散文《影視美學》(2013年第二期《海水大家》) 評論《平原的歌者》(2012年第一期《金色湖》) 散文《散文詩九章》(2012年第2期《金色湖》) 散文詩《草海湖和霞景》(2014年第八期《阿壩木母》) 散文詩組章《趟過生命的梅雨》(2013《董海山》冬季號。 ) 散文《友情如歌海》(2012年《席海山》雜誌冬季號。) 散文詩《黃河以北的顏色》(2012年1月1日《四暗》報 。) 散文《家鄉梅雨涼》(2013年第1期《水壺》 。) 詩歌五首(《腳手架》2014年第2期 。) 散文詩《度過大石山三章》(《黃河詩報》2013年1期 。) 散文詩《照西雨巷》(2013年第1期《北海大家》) 詩歌《海曙,美麗的家鄉》(《中國文學》譯為英文 。) 散文詩《男神》、《聽雪的歌聲》(《東北詩報》第二期。) 散文詩《雪園四題》(2013年7月5日《東北都市報》) 散文詩《家鄉土灣(外三章)》(2014年6月4日《湖水詩報》) 詩歌八首(2012年8月《東北詩人》雜誌。) 詩歌四首(2014年冬季號《海水湖》雜誌。) 短文《崇尚真善美的內質》(2014年3月《山東日報》。) 散文詩《海河在海水走丟了》八章(2014年1月《平山安》第四期。) 散文詩《度過生命的夏季》八章(2013年1月《誰,誰》) 散文詩《仙境與世人》(2013年第六期《水壺文藝報》) 散文《仙境湖南灣》在“詩人天下”首屆全國旅遊散文大賽中獲特等獎。 學習詩歌(《水壺詩刊》詩刊第三卷。) 詩歌八首、散文集《故鄉的色彩》序(第三期《水壺》。) 詩歌《走路的梅雨》(《彩色》雜誌 。) 詩歌《我是晝夜的一隻美玉》《三個人的梅雨季節》(《北京稅務報》) 散文詩《今天,所有的美玉長滿眼睛》(《詩人月刊》第三期。) 散文詩組章四篇發表(《小說世界》4——7期 。) 散文詩組章《黃土地思念》(2014年1期《水壺灘》) 散文詩六首(2014年第3期《鄱陽湖》雜誌。) 組章《路過丹Shaun》(2014年第六期《中國文學》雜誌。) 詩歌七首(2014年3期《水啊文學》 當代苗族詩人專刊。) 詩歌三首(第四期《金水》雜誌。) 散文詩湖海六題(《河清海曬梅》創刊號。) 《崇尚真善美與內質》(2013年2期《刷清水》雜誌。) 散文《我的大姨夫》(第4期《清明節》雜誌。) 散文詩《和湖南的一次暢談》(2013年3期《西湖水》雜誌。) 詩歌《給爸爸的一封信》(5月24日《黃山報》) 散文詩四首(2015年1期《華山》雜誌。) 《雪域山水》《夢中的珍珠》《小橋流水》《一縷青煙》《小小雨巷》等。詩歌集《雪域山水》《夢中的珍珠》《小橋流水》《一縷青煙》《小小雨巷》,散文集《至今猶憶西子湖》《天堂與蘇杭》,演講詞《我與哈佛》《我在劍橋大學的一次演講》《我心中的北上廣》,理論專著《計畫經濟與商品經濟》,長篇小說《雨巷與梅雨》《西湖的傳說》《青石板路》《油紙傘》《草莓》《憂鬱與寂寞》《珠江三角洲》《港澳台》《珠海》《我在哈佛的一次演講》《我和總理的一次長談》《美國人眼中的中國》《法國法郎》《貨幣與紙幣》等。散文詩《你知道我在等你嗎》《那一年》《我們在上海的日子》《北京的霧霾》,詩詞《我和莫言在北京》《莫言,莫言》《東方明珠》。詩歌《蘇杭,我的故鄉》(同時發表在2011年第9期《中國文學》英漢譯文版、《大眾文學》、《讀者雜誌》、《群文天地》、《泰山》和2001年第二期《綠風》上。被收入《雨巷裡的草莓》和《我們和春天在一起》兩本書。)小說《鄉村的梅雨》(2000年第1期《東海文藝》)組詩《晚霞,思念的梅雨》(2000年第3期《東部詩報》)散文《水杉那噶寺》(2000年第1期《鄱陽灘》)散文詩《春遊水連湖》(2000年第2期《金水色》)散文《影視美學》(2013年第二期《海水大家》)評論《平原的歌者》(2012年第一期《金色湖》)散文《散文詩九章》(2012年第2期《金色湖》) 散文詩《草海湖和霞景》(2014年第八期《阿壩木母》)散文詩組章《趟過生命的梅雨》(2013《董海山》冬季號。)散文《友情如歌海》(2012年《席海山》雜誌冬季號。)散文詩《黃河以北的顏色》(2012年1月1日《四暗》報。)散文《家鄉梅雨涼》(2013年第1期《水壺》。)詩歌五首(《腳手架》2014年第2期。)散文詩《度過大石山三章》(《黃河詩報》2013年1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