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時國際關係

基本信息

作 者:楊天石 等編
出 版 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5-1
版 次:1
頁 數:639
字 數:548000
印刷時間:2011-5-1
開 本:20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509722169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抗日戰爭的八年是民國外交最困難的時期之一,同時也是外交成果最為輝煌的時期。中國不但廢除了自晚清以來侵犯中國主權的不平等條約,而且一躍成為“四強”,大國地位初步確立,這一切很大程度上是戰國關係的積極成果。面對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國民政府經過前期的“苦撐待變”,積極爭取得了相當的成功。本書是中日戰爭國際共同研究第四交會議“戰時國際關係”(2009中國重慶)的論文選集,論文作者均為當下國際知名學者,在抗戰外交領域素有專政,他們的研究從不同的立場和角度再現了戰時外交的各個方面,代表了學界最新的研究成果。

目錄

序 一 
序 二 
一 多邊關係
有限的夥伴關係:1928—1944年中國與德國、蘇聯和美國的關係 
中日戰爭與日德中蘇關係
中日戰爭時期的蘇聯、美國和國共“統一戰線”
圍繞經由雲南省的援華路線展開的國際關係問題——以日本方面的應對為中心
二 中日關係
抗戰前夕的中日國交談判述論
中日戰爭與宣戰問題 
抗戰時期重慶大轟炸的國際影響 
重慶政治空間的“東北因素”——“收復東北”話語在國內外格局中的號召力
三 中美關係
中美特殊關係與美國關於戰後國際格局的構想 
重塑中國形狀:二戰期間美國戰略思維與中國少數民族邊疆
華僑還是革命之母嗎?——論抗戰早期的國民黨和華僑動員 (1937—1941)
珍珠港事件前美國企業在華北的投資活動——以大來和英美煙公司為例(1939—1941)
陳光甫、孔祥熙與中美經濟關係的失敗(1941—1944)
中美英平準基金會的運作與中國戰時外匯管理 
美國與中國戰時生產局——以中方檔案文獻為重點的考察 
四 中蘇關係
抗戰時期的蔣介石與史達林 
抗戰期間中共與共產國際關係的演變
……
五 其他雙邊關係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