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去:宋詞的前半生

我欲乘風歸去:宋詞的前半生

李煜:跌落宋朝的蝴蝶 人生的機緣,有時言說不清。 李煜:跌落宋朝的蝴蝶

基本信息

出版社:新華出版社

我欲乘風歸去:宋詞的前半生我欲乘風歸去:宋詞的前半生
ISBN:9787501197514
作者:金鑫 著
原價:¥26.80
出版時間:2011-11-01
印刷時間:2011-11-01
頁數:216
開本:16開
裝幀:平裝
字數:186.00千字

內容簡介

全書以李煜、晏殊、蘇軾、柳永、周邦彥等北宋時期十位著名詞人為線索,是一代詞人的心靈歌吟。
全書通過勾勒詞人行狀,塑造風采各異的文人群像;探尋詞人內心,展示其不為人知的心路歷程;剖析經典詞章,解析宋詞背後的文藝密碼;寄寓人文關注,為漸行漸遠、業已圓寂的宋詞擦洗碑身,再著新裝。本書通俗易懂,旁徵博引,對人們了解宋詞的神採風韻有積極的作用。
本書作者涉獵百家,參悟典籍,獨抒性靈,文字儒雅端莊,語境蕭散多姿,篇章沉博厚重,具有極強的歷史穿透力和藝術感染力。

書摘

李煜:跌落宋朝的蝴蝶
(一)
如果要尋找春天,有兩種好辦法。一種是身臨杏花春雨的江南,還有一種,便是潛入到唐詩宋詞中去。
公元961年,春天早早地來到人間。對於古城金陵而言,秦淮河畔,柳拂扁舟;梅花山中,蕊綻笑顏。滿城煙絮,春意盎然,直把南唐國的君臣百姓,都沉浸在無邊的風月之中了。所謂春早人勤,古老的都城裡一派忙碌,春節剛過不久,隨著國主李�一聲令下,車仗如林,浩浩蕩蕩,駕出城門,絕塵而去。 李�此行,並非遊山玩水,而是率領文武百官,將南唐的國都,遷往南方。他們的目的地,是遠在千里之外的南昌。此前,關於遷都問題,朝中大臣們的意見並不一致,圍繞兩地風土人情的優劣,軍事戰略上的權衡,爭執不下。儘管多數朝臣認為遷都過於草率,弊大於利,但他還是決定早日離開這個令人心憂的地方。自從前一年陳橋兵變、趙匡胤登基稱帝的訊息傳來,李�就陷入一種預期的恐慌,再也不想待在這座讓他睡不好、吃不香的金陵城,於是力排眾議,揮師南向。
從南京到南昌,路途遙遠,逆江而上,途經安徽,轉入鄱陽湖,再棄舟登岸,直到進入新都南昌,登高遠眺,北望兩千里外的汴梁城,李�這才鬆了一口氣。 臨行前,這個仁慈的父親沒忘記送一份大禮給他的兒子,下令由太子李煜監國。一個偌大的南京城,將交由這個年輕人來掌管。目送父皇南下的背影,二十五歲的李煜,喜憂參半,悵然若失。我猜想,這個時候的李煜,是很想跟隨父親一起離開的,畢竟大樹底下好乘涼。但躋身皇家,父親是一言九鼎的君主,凡事由不得商量。眼下,他有更重要的任務――負責守門,看管金陵,監理國事,儘管心裡不太樂意,他也只得強打精神,接過擔子,勉強撐起門面來。
人生的機緣,有時言說不清。起初,李煜並不是繼承皇位的最佳人選。他排行老六,前面有五個哥哥,即使打上八棍子,也輪不到他來做莊,更何況,父親按照祖父遺訓,執行“兄終弟及”的傳位政策,第一人選理所當然應該是他們的叔叔――齊王、皇太弟李景遂。李煜的皇長兄李弘冀覬覦龍椅,並不甘心就這樣將自家權杖交由他人,在抵抗東南吳越國入侵的常州戰役中,李弘冀因為英勇善戰,打了一個勝仗,軍功顯著。久而久之,李�發現兒子的人氣漸旺,比自己的弟弟更值得託付,對原先的傳位承諾感到後悔,轉頭立了長子弘冀為太子。但時隔數月,這個雄心勃勃的文獻太子突然暴病身亡。國不可無儲,太子的職位,總不能一直空著,李弘冀一死,南唐太子的接力棒,照例要往下傳,偏偏李煜前面的另外四個哥哥也都命短早天,他作為諸兄弟中年齡最大的孩子,遂成為父親重點關注的對象。李�共生有十子,在討論太子人選時,大臣鍾謨曾經有過建議,認為“從嘉(李煜原名)德輕志懦,又酷信釋氏,非人主才”,並且提出,“從善(李煜的弟弟)果敢凝重,宜為嗣”,這個建議顯然沒有得到支持,鍾謨因為大膽直言,言辭激烈,甚至受到處罰,被流放饒州。
就這樣,李煜莫名其妙地登上了太子的寶座。機遇是天上的雲彩,隨風飄忽,這片雲彩偏偏落在了文採風流的李煜身上: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隊春。 一壺酒,一竿綸,世上如儂有幾人?
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 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李煜《漁父》詞兩首
李煜所憧憬的生活狀態,應該如同他在詞中寫的那樣,駕輕舟,執細竿,垂鉤江上,坐釣春風,與鮮花為鄰,與美酒做伴,自由享受陽光,呼吸新鮮空氣,過上神仙般的幸福生活。對於一個有志於文、無意於政的青年人來說,遠離喧囂塵世,投入自然懷抱,能夠激發更多靈感,以高蹈性情換得錦繡文章。倘若一切如常,李煜完全可以憑藉他的貴族血統和個人志向,擁有這樣悠閒自在、輕鬆安逸的生活方式。
然而,從天而降的機遇,旋即改變了他日常起居的作息軌跡,以太子之尊,儲君之位,監國之責,他不得不振作精神,從“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的浪漫情致中擺脫出來,稍稍用心於父親囑託之事,打理繁雜的政務。 而且,李煜的好運還不止這些,用不了多久,他又迎來了人生中更為顯貴的機遇。李�南遷之後,發現南昌地勢低洼,城廓狹小,遠不比金陵的繁華熱鬧,於是滿朝抱怨,日思北歸。不到三個月,這位倉促南行的李中主病痛纏身,駕崩於斯。
就這樣,半年之後,李煜在金陵城舉行盛大儀式,迎回父親靈柩,祭祀招魂,嚶嚶哀泣。 還不錯,父親在臨行前指定的兩位輔佐大臣,都挺稱職。

目錄

自序
李煜:跌落宋朝的蝴蝶
范仲淹:事關憂患的鶴鳴
柳永:那一處煙花柳巷
晏殊:宰相府里的燕吟
歐陽修:三十九歲的醉翁
王安石:鐘山腳下的孤桐
蘇東坡:把酒赤壁醉明月
秦少游:孤館春寒啼杜鵑
周邦彥:跌坐詞林弄弦歌
趙佶:沉淪北疆的龍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