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講台上看你

我在講台上看你

(2012.1,中國青年出版社)1、此書是80後人氣作家安寧,以大學老師的身份,對於90後大學生的觀察與窺視。 這是我成為大學老師的第一年,也是曾經引以為傲的80後的我,突然間覺得自己老去的一年。 只是,一旦坐到台下,身份還是不自覺地從A面的老師,轉到B面的學生。

圖書基本信息

書名: 我在講台上看你

出版社: 中國青年出版社
作者: 安寧
出版時間:2012年1月底
定價: 25元
頁碼: 248頁
開本: 16開
字數: 128千字
ISBN: 978-7-5153-0040-5

作者簡介

安寧(真名王苹),巨蟹座女子,80後人氣作家。文風猶如個性,兼具柔軟溫情與犀利幽默。已出版長篇小說與作品集18部。代表作品:《藍顏,紅顏》《試婚》《見喜》《聊齋五十狐》《藝術學院》。曾獲2009年度冰心兒童圖書獎、2009年度北京市政府優秀青年原創作品獎等多種獎項。另有繁體版在台灣等地發行。生於泰山,讀於北京,居於青城。外語學士,文學碩士,電影學博士。曾任中學外語老師,出版社編輯,現為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老師、副教授。

80後作家安寧近照80後作家安寧近照
80後作家安寧近照80後作家安寧近照

安寧出版的18本書

《寂寞時,我們遠離愛情》 (2006.2,北京出版社)
《此後,不再愛你》 (2009.4,遼寧教育出版社)
花兒來得及》 (2009.4,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藍顏,紅顏》 (2009.12,時代文藝出版社)
只是路過你》 (2009.12,金城出版社)
《試婚》 (2010.3,文化藝術出版社)
《唐豆的煩惱》 (2010.4,廣東新世紀出版社
《猶如微塵》 (2010.5,山東文藝出版社)
《這么疼,那么愛》 (2010.5,山東文藝出版社)
《美人一笑》 (2010.9,湖南人民出版社)
《聊齋五十狐》 (2010.9,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誰的青春倉皇結》 (2010.9,新世界出版社)
《少年自私事》 (2010.10,蘇州古吳軒出版社)
《見喜》 (2011.3,廣西人民出版社)
《最美的時光》 (2011.5,哈爾濱出版社)
中國電影中的兩性關係(1978-2010)》(2011.5,南京大學出版社)
《我在講台上看你》 (2012.1,中國青年出版社)
《藝術學院》 (2012.1,中國青年出版社)

內容簡介

1、此書是80後人氣作家安寧,以大學老師的身份,對於90後大學生的觀察與窺視。兩代“叱吒風雲”的人,在教室里相遇,一定會碰撞出比之前的任何師生,都更為耀眼的火花。所以,“在講台上看你”,這樣的看里,有窺視和對弈的味道,也有祛除媒體對於兩代人浮躁誇張的臆想和猜測的深意。
2、本書文風以幽默犀利尖酸刻薄為主,挑戰傳統觀念賦予大學老師的儒雅知性形象,並用不“寬容”甚至“嫉妒”的坦蕩態度,看待台下將80後逼迫至黯淡無光的90後們。這樣的態度,或許會讓一些讀者不悅,但也必定引起另外一些讀者的閱讀快感。
3、混跡期刊界長達10年的人氣作家安寧,被讀者稱之為80後一代人的“代言人”,她對於80後一代的觀察,因為其身處其中,便顯得格外真實動人,並能引起同齡人的共鳴。所以在對90後的觀察上,此書便因為有了身份上的對比,而顯得更為深刻且貼近兩代人心靈的距離。
4、此書雖然是以隨筆的“散漫”形式,從不同角度寫作小“專題”,但事實上有著提前規定好的非常統一的風格和完整主題。6個專輯,分別涉及90後大學生的課上觀察、愛情態度、與80後老師們的衝突和摩擦、80後老師們的小自私、90後的畢業與工作、兩代人的淡漠與寬容。這其中又以“大學第一課”開篇,以“最後一課”作結。6個大的主題,便將兩代人迥異的人生觀,詳細地凸顯出來。

圖書目錄

第一輯 80後種桃,90後收李
曾經種下的桃樹,以為會掛滿飽滿甜美、養陰生津的桃子,不想,結出的卻是不可多食、損傷脾胃的李子,而且,還讓更生猛的一代,全摘了去,嘗一口,便嘻嘻哈哈地丟掉,從沉默不言的“桃李”樹下離開,去往那更五光十色的生活。
第二輯 寧要愛情,不要導師
曾經被高中時的老師們,深惡痛疾、圍追堵截的愛情,就這樣成了一代人的心中,最光芒四射想要奔赴的大學,或者,哪怕無數次重修,並歷經千辛萬苦才能通過,也要義無反顧去學的課程。而我們這些自以為可以浸潤靈魂的老師們,最好的姿態,大約,是閃身讓路,給無所不通的愛情。
第三輯 誰在網上惡評了我
我永遠猜不出,哪個學生在甜甜地給予我一粒糖果之後,一轉身,跑到網上,跟朋友們指責我哪句話傷害了他的心。所以我只能神采飛揚地講完課後,等待著那些來自於網上的一隻又一隻的觸角,將我的林林總總的八卦隱私,一點一點,抓撓出來,一直到,網上網下,婦孺皆知。
第四輯 老師的那點小心眼
太陽下最光輝的那個職業,其中的人,未必就時時刻刻地高尚且無私,很多時候,自私虛榮起來,原本不分什麼職業的高低與貴賤。
第五輯 畢業後才應索要的分數
許多年後,假若他們在畫畫或者唱歌的時候,突然間想起某一首詩詞的意象,那么,這時的他們,應該記得向母校索要一個滿分的榮耀。這個分數,穿越時光,打在此時,才是恰好。
第六輯 只是一程相伴
這一程互為師生的緣分,大約,就像乘坐同一輛車去上課的同事們。彼此打一聲招呼,或者道一聲早安,閒聊幾句天氣,便可以度過這短短的30分鐘的行程,奢求更多,不過是徒增煩惱。

作者自序

這是我成為大學老師的第一年,也是曾經引以為傲的80後的我,突然間覺得自己老去的一年。因為,站在我面前的,是比我整整小了10歲的90後的學生們。
我們這一代,在這個喧囂的社會,尚不能“三十而立”,更新鮮的一群人,便如洶湧的波濤,在陽光下閃耀著不可一世的光華,前赴後繼地湧來。我有時候在講台上看著他們,會覺得憂傷,因為他們像極了兇猛的野獸,在暗夜裡,散發著光芒,對於看上去即將成為社會中流砥柱的80後一代,毫無畏懼。有時候,我也會生出微微的嫉妒,看他們如此地飽滿恣意,張揚跋扈;世界在他們的掌心裡,似乎可以隨時翻覆;而漸被鎂光燈冷落的我們,除了這樣難過地注視著他們不息奔騰,放肆喧譁,不知珍惜地蹉跎著著世上所有的好,根本就無計可施。
曾經被時代賦予了太多個性上抽象卻犀利的辭彙,譬如驕傲,任性,啃老,孤獨,虛榮,物慾,叛逆,自私等等,所以當90後們成長起來,這些元素,便自然而且愈加鋒利地,過渡給了他們。我一直以為他們會與我們一樣,反抗這些被強加的特質,猶如反抗種種呼嘯而來的輿論的壓力。可是,我發現,他們根本就對此毫不介意。這樣的不介意,是一種更不可阻擋的背叛的力量,它極具破壞性,與傳統的潮流,涇渭分明,格格不入。過往的歷史站在他們面前,是沉睡還是甦醒,與蓬勃向上的他們,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我一直仰慕這樣的態度:高傲的,隨意的,毫不猶豫的,從容不迫的,自信的,達觀的,能夠勇敢放下一切的。當80後一代,在被房子車子物價婚姻工作升職等等物慾化的東西,阻礙住,不知是該掙脫還是作繭自縛的時候,90後一代,對此根本就嗤之以鼻,不屑一顧。他們揮霍青春,嘲笑傳統,鄙夷嚴肅。世界不是他們的,可是世界卻用特殊的方式,如此寵愛放任著他們。
我想起十年前的自己,曾經有同樣青蔥閃亮的容顏。我從小城鎮走入大城市,我試圖與這個世界對話,平等地從容地對話,但總是失敗。我終歸沒有而今一代人物質豐裕、繁花似錦的青春,所以,寫下這些文字,偶有嘲諷,間或刻薄,我想不過是因為,我這樣嫉妒他們璀璨鋪排的年華。
可是,這又有什麼呢,80後一代,嫉妒90後一代,不過是說明,我們也曾經有過,這樣任人言說的飛揚跋扈的蔥鬱時光。當我在講台上注視著他們,我不過是在深情注視並眷戀著,曾經屬於我們的光華。
是為序。

內容節選

《A面B面》
新老師培訓,要上一個月的課,所學內容,都是枯燥乏味的教學理論和教育心理學。如果遇上一古板保守的老教授,暮氣沉沉地講下去,一上午課下來,推門見到那青天白日,估計有出了監獄的無所適從。但在這樣一所省城的師範大學,也並不指望會有京城裡來的名師大腕,為年輕老師們上一堂精彩的示範課。所以剛剛得知要耗費周末大好時光參加培訓的時候,我與其他幾個剛剛畢業的大學老師,便蠢蠢欲動,看到時能否成功出逃。
但第一節課之前,還是抱著一絲希望,想著或許幸運,遇到一有深邃內涵和超然氣質的教授,不僅可以有視聽享受,還可借課下時間,過去攀談幾句,好歹,現在也是老師身份,他再怎樣驕傲,看在同行的份上,還是會惺惺相惜的吧;如果是這樣,一個月下來,豈不是也可以認識一些將來於己有利的名師?
這樣不純的目的,很快便化為泡沫。正巧趕上這個城市的雨季,功能衰竭的交通與下水道,讓這個城市,幾乎成了澤中之國。儘管心懷僥倖,想著老師或許遲到甚至曠課,但還是像做學生時一樣,乖乖地早起,打車歷經一個小時,到了所在的教室。鈴聲響後有十分鐘,老師才姍姍來遲。一進門看到教室里黑壓壓的人群便張大了嘴巴,吃驚道:原以為今天下雨,你們都會遲到,或者乾脆不來,沒想到竟然如此準時,看來我們做老師的,還是比學生要素質更高。當下便有外校老師在旁邊小聲回應:您要早說,我還真就不來了。這一句讓我突然想起一次正要檢查給學生布置的作業,下課鈴聲突然響起,我寬宏大量,笑說:那么就到這裡吧,暫且放同學們一馬,作業不檢查了。噓聲一片中,我聽到有男生悻悻然接道:早知道就不做這作業了。
原來老師與學生一樣,對於台上人的恩賜,常常不覺得是一種感激,而是刀鋒一轉,將那銳利的刀刃,漫不經心地滑過好心人的心口。這樣一想,也便原諒了那個無情揭開人之冷漠真相的男生。
只是,一旦坐到台下,身份還是不自覺地從A面的老師,轉到B面的學生。瞅那台上的人,無論如何都不順眼,覺得穿著太土,聲音也不美妙,講課更是有氣無力,差一點就譜成了催眠曲,將階梯教室里200多號老師,全都講睡過去。極具戲劇意義的是,那老師講授的內容,是如何增加學生興趣,提高課堂質量,而他自己,瞅見台下千姿百態的“學生”,不知有沒有覺得心內難過,並像我一樣,在台下某個學生的鼾聲里,瞬間便失去了繼續講課的欲望。
那老師大約後悔留了10分鐘的休息時間,讓一些老師,借了課下的混亂,提了書包走人。反正名字已經簽過,也不會點名回答問題,所以再坐下來聽課,簡直是浪費光陰。如果曠課,並不會被扣分或期末不及格時不時“要挾”一下的老師們,甚至在課安靜上著的時候,就大步流星地走出教室。而且,連台上的老師可憐兮兮地懇求說,“麻煩各位老師再忍耐一下”,也不搭理。若是台下坐著的是學生,而不是老師,大約,台上小心懇求的面容,會變成青紫憤怒的模樣。
接下來的情形,更是慘不忍睹。我和幾位老師,為了享受難得的周末好時光,約好了輪流去簽名報到。而且,這唯一去簽到的人,也懶惰聽課,大筆一揮,便趁師不備,偷偷從後門溜走。聽說,200多人的培訓,最悲壯的時候,只有稀稀拉拉的二十幾個人,帶著點同情,陪伴那台上聲音蒼涼寥落的老師。
據說,有那所學校的老師,一日倉皇出逃之時,在門口,恰好碰上自己班裡一個不務正業的學生,叼著菸捲從教學樓里悠閒而過。老師當即變換了角色,厲聲喝道:上課時間,去做什麼?!學生臉上有一點愧疚,但聲音里並沒有多少的懼色,辯解道:老師講得太枯燥了,出來溜達溜達,呃,一會就回去的。這學生說完了,又不懷好意地瞅瞅老師手中聽課的資料,還有門口虛掩著的階梯教室的門,試探道:老師,您剛才是不是,也在上課?這位自以為還可以鎮住學生的老師,當即紅了臉,慍怒道:這與你有什麼關係么?!
猜想那學生回了教室,一定會將此事,當成麥當勞里新出爐的薯條一樣的八卦,傳播開去。只是為人師長的我們,這一次,除了保持沉默,找不到與扣分一樣有效的方式,記那學生一罪了。
《80後種桃,90後收李》
網路上天天90後的鮮活新聞,學生們的語氣也跟著水漲船高,動不動就拿出時代先鋒的姿態,教育我這80後落伍的老師。
一次某女孩當眾問我究竟芳齡多少,我看著他們新鮮水嫩的面容,便有些羞澀自己馬上奔三的“老邁”,於是模糊回答道,反正姐姐是叫定了。女孩不依不饒:10歲也是姐姐,1歲也是姐姐,您不至於也是90後吧。我只好笑著招了:姐姐我比你們大10歲呢!旁邊一個還帶著點童聲的女孩即刻悄悄接上一句:好大啊,我要這么大,像老師一樣賣力掙錢供房子,不知道該有多難過。說完了又低頭拿出鏡子來,看看自己的眼角,又抬頭瞥一眼我的,然後才心滿意足地繼續聽我說話。
那一刻我覺得那個女孩就是一面鏡子,照見了我眼角的皺紋,也照出了我在跨入30歲之後的悲傷。揮霍青春的時代,早已經不屬於我。我所能做到的,大約便是倚在窗前,看他們在陽光里,幸福地叫喊,奔跑,撒歡,並騰起可以將我們這一代人,埋葬在背景里的陣陣煙塵。
他們還毫不掩飾地問我一個月掙多少錢,我幽默說:白居易一個月掙5萬人民幣,老師一年還不到5萬呢。學生們一片譁然:老師你那么窮,幹嘛不跳槽呢,死守著這份窮酸的工作,還不如回家跟爹媽撒嬌要零錢花好。我於是倒苦水,我不是富二代,我爹媽也沒多少錢,而且我還要供房子,老大不小了,生孩子也耽誤不起,如果跳槽,勢必不穩定,我已經沒有精力像你們一樣,胡亂折騰了。學生們便集體發出一聲帶著同情意味的悠長的“喔”,還有人丟嘴裡一塊口香糖,嚼得很肆意,好像一個毫不動容的看客,聽我一通牢騷,笑笑走開,繼續過自己悠閒自在的生活。
學院裡有一美女老師,剛過30歲,但熱愛臭美,每次上課穿衣服,都勢必不重複,避免給學生造成審美疲勞。不過學生們對她這樣的苦心,毫不領情。還屢屢打擊她的自信和愛美的熱情。某天她穿了一件有些緊身的裙子,大約是顯出一些身上的贅肉來了,所以在轉身去黑板上寫字的空當,下面即刻有一個男生大聲道:嗨,老師,您該減肥了,否則會有婚姻危機喔。美女老師當下覺得人生悲涼,回道:你們就學不會奉承別人么,嘴巴這么損,將來怎么會有女孩子喜歡,我看你們這一代人,談個正常點的戀愛都有危機。另一男生不緊不慢地接過去:嗨,老師,正常戀愛就是以結婚為目的的吧,偉人說了,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就是耍流氓,我們就是想耍流氓呢,看人家四川仔心態多開明,將談女朋友叫耍女朋友。美女老師有些氣結:那你們出去耍,老師還是想過踏實日子。男生們聽了都嘿嘿笑:老師,逗你玩呢,踏實日子離我們遠著呢,等我們像您一樣大年紀,也玩夠了,就一定踏實去。
同齡的同事們,都慢慢被這些學生們給磨出了好脾氣,因為實在是沒有辦法,誰讓我們在他們嘴裡,成了“老人家”呢,而且,80後一代人,終於被媒體棄之不理了,原來在天上捧得高高的,現在全腳踏實地養家餬口過日子了,就算為了不讓領導K,也不能跟這幫小子們,一般見識。有同事說得更狠,讓這幫人,一年年地驕傲去吧,總有一天,我們生的2010後,會用一聲響亮的“叔叔阿姨”,壓住他們的風頭;而且,就他們這幾兩啃老的本事,沒有我們被高房價高物價低就業零薪水折磨過的經歷,還想成中流砥柱,純粹是痴心妄想;不信,我們走著瞧,看看過上10年,喔,不,過上20年,他們都未必有我們這樣的本事,80後30歲不能立,他們90後一代,估計,40歲能在潮流里立足,就算不錯了。
其實我知道同事的這番憤慨,只是因為我們老了,30歲一過,就成了一個邁向平庸的為生活而奔波的人,昔日那些媒體眼中的另類、孤傲、銳氣、不羈,全都被現實給磨平了。曾經種下的桃樹,以為會掛滿飽滿甜美、養陰生津的桃子,不想,結出的卻是不可多食、損傷脾胃的李子。而且,還讓更生猛的一代,全摘了去,嘗一口,便嘻嘻哈哈地丟掉,從沉默不言的“桃李”樹下離開,去往那更五光十色的生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