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音節

在英語裡,一個音節通常要有一個元音,所以通常意義上一個音節是由一個獨立的元音或者一個元音加上一個或多個輔音構成的。但是有些輔音比較特殊,它們讀音比較響亮,因此可以和其他的輔音構成一個音節,在音標中以這樣的輔音結尾的音節就叫做成音節。譬如英語裡面的/l/、/m/ 、/n/就可以與前面的很多輔音構成成音節。

英語中的成音節

一般說來,元音可以構成音節,輔音不響亮,不能構成音節。但英語輔音音素中有3個輔音/m/,/n/,/l/是響音,它們和輔音音素結合,也可構成音節。它們構成的音節往往出現在詞尾,且處於非重讀音節。

英語中,成節輔音有/l/、/m/、/n/三個。它們的例詞如下:

/l/: proposal, cancel, devil, symbol, consul

/m/: madam, symptom, column

/n/: Jordan, fasten, cousin, prison

可以注意到,這些音節輔音構成的音節都不是重讀的。實際上,它們是由/əl/、/əm/、/ən/這幾個音節弱化而來。因為不重讀,音節核里的元音都弱化成了中元音/ə/。如果再繼續弱化下去,/ə/就直接消失了。於是,這些輔音也就自成音節了。

能做音節核的這些輔音,肯定和元音有一些共同之處,而與其他輔音稍有不同。元音一般有什麼功能呢?一方面,元音可以獨立構成音節,是每一個音節必不可少的部分(所謂"音節核");另一方面,元音可以讓輔音拼在自己的前面來構成音節。

與/p/、/t/這類明顯不能做音節核的輔音相比,成節輔音發音時氣流的阻礙更小,響度更大,因此也屬於響音。這些明顯都是元音的特徵(實際上,元音本身就也是一類響音)。

由於英文中成節輔音/l̩/、/n̩/、/m̩/是由/əl/、/əm/、/ən/弱化而來,因此成音節中的成節輔音/l̩/、/n̩/、/m̩/原則上也可以被普通音節/əl/、/əm/、/ən/所替代。譬如bottle既可以讀成/ˈbɒtl̩/,也可讀成/ˈbɒtəl/。同理,bottom/ˈbɒtm̩或ˈbɒtəm/、button/ˈbʌtn̩或ˈbʌtən/。因此,許多場合,帶有成音節的音標通常也將成節輔音標記成/(ə)l (ə)m (ə)n/或者/əl əm ən/。

漢語(國語)中的成音節

漢語國語裡面有成節輔音嗎?其實也是有的,只是許多人一般看不出來。漢語拼音里,zhi、chi、shi的韻母是什麼?zi、ci、si的韻母又是什麼?漢語語言學界一般認為它們是“舌尖元音”,會用兩個國際音標里沒有的音標來表示。而著名的語音學教授朱曉農提出,它們實際上就是成節輔音。前者是國際音標里的/ɻ/,後者是國際音標里的/ɹ/。另外提一句,漢語拼音的ri本身就是一個成節輔音:/ɻ/。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