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石室中學

成都石室中學

成都石室中學(CHENGDU SHISHI HIGH SCHOOL),簡稱成都四中、石室中學,為四川省首批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四川省一級示範高中。學校前身為西漢景帝末年(約公元前141年)蜀郡太守文翁創建的“石室精舍”,是中國地方政府創辦的第一所學校,被普遍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官學’,該校校名曾多次更改,但校址從未變動,這在中國及世界都很罕見。郭開貞(沫若)、曾琦、王光祈、周太玄、李劼人、賀麟等先後就讀於此。據2015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北湖校區占地163畝,總建築面積93420平方米,可容納84個教學班;設有國中部、高中部,其中國中8個教學班,高中16個教學班,學生總計1100多人,教職工113人。學校校訓是“愛國利民、因時應事、整齊嚴肅、德達材實”。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石室中學,也被稱做“文翁石室”,即成都四中,是一所國家級重點示範性高級中學。公元前143年至公元前141年間,由蜀郡太守文翁創建,迄今已有2152年的歷史,是中國的第一所地方官辦學校,也是世界上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學校之一。自其創辦以來,屢經興衰,校名曾多次更改,但校址從未變動,這在中國及世界都很罕見。

2009年6月27日成都三十中正式併入石室中學並成為國中部,同年秋季開始正式招生。

2010年8月,成都石室中學北湖校區在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及成華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部竣工並投入使用。校區總投資約3.8億元,占地163畝,總建築面積93420平方米,可容納84個教學班。

擴建後的石室中學,實行“一校兩區”“六統一”的一體化管理,即統一辦學思想、統一領導班子、統一人事、統一教學、統一管理、統一經費。兩校區實行獨立招生。

學校學風卓犖,人才輩出,在國內享有較高聲譽,在國際上也具有一定影響。學校繼承“愛國利民、因時應事、整齊嚴肅、德達材實”的優良傳統,堅持“繼承優良傳統·打好素質基礎·培養創造能力”(簡稱“傳統·基礎·創造”)的辦學思想,突出“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相結合”的辦學特色,確立了“求真務實、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和與時俱進和科學發展觀,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升,是四川省首批通過驗收的國家級 示範性普通高中,先後被評為四川省文明單位、四川省首批“校風示範校”、首批“藝術特色學校”、首批“實驗教學示範學校”、四川省第五屆職業道德建設十佳標兵單位、體育達標先進集體。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石室中學主動迎接挑戰,加大改革力度,不斷創新,率先全面實施高中學分制管理,全面推進研究性學習,開發雙語教材,實施雙語教學,利用中外合作辦學平台培養雙向發展的學生,廣泛開展學生社團活動,進行中學生命教育與研究,通過體育和美育教學不斷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努力把學校辦成一所優良歷史傳統與現代教育思想融為一體的,具有實驗性、示範性、開放性的學校。

石室中學歷來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經過多年努力,形成和發展了“高”“嚴”“精”“活”(高:德高、志高、藝高;嚴:嚴明、嚴謹、嚴肅;精:精要、精到、精彩;活:活教、活學、活導)的優良教風。在教學實踐中,建成了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綜合素質一流的教師隊伍。同時學校延聘社會名流、博學之士以及外籍教師到校任教。學校有成都市教育專家3人,全國優秀教師13人,特級教師21人,市學科帶頭人23人,省市級學會負責人23人,省市優秀青年教師16人,碩士研究生14人,研究生進修班結業、在讀和正在攻讀碩士學位31人,成都市中青年骨幹教師研修班結業25人,出國培訓及交流教師70餘人次。在一批學術上有造詣,專業上有影響,教學上具有鮮明風格的名師的帶動下,石室中學優秀的教師群體已經形成。

多年來,石室中學以一流的辦學水平和高質量的教育教學成績著稱。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方面不斷努力,形成了“活路、和諧”的辦學特色。學分制的全面實施、雙語課的開設、研究性學習的規範性管理、科技創新活動連創佳績、學科競賽保持優異成績、對外開放合作辦學不斷加強等,集中體現了學校的辦學水平。每年源源不斷地為國內外大學輸送大批優秀學子,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稱讚;學生藝體特長突出,學生管弦樂團在省內享有盛名,在國際交流中獲得高度讚譽。據統計,近年來,學校學生有109人在奧林匹克學科競賽中獲全國一等獎,161人獲全國二等獎;有151人次獲全國、省、市各級各類科創發明獎,有743人次藝體特長學生獲得全國、省、市一、二、三等獎;校女子籃球多次進入全國決賽,兩次獲得冠軍。參加省藝術節演出比賽獲一等獎兩個,其中學校管弦樂團被選送參加全國第二屆中國小藝術節決賽和展演。

為適應對外交流合作的需要,石室中學國際部與美國、加拿大、德國、日本、紐西蘭、澳大利亞、新加坡等近十個國家的教育界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係,定期交換師生,將長期進行的國際間的交流合作工作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石室中學以重點學校的優勢,與省市多所學校開展了多層次的合作交流辦學,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發揮重點學校的輻射指導作用。為四川省、成都市經濟和教育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歷史沿革

前身史略

春秋時期,天子和諸侯們忙著爭奪王位,擴展領土,無人關心教育。孔仲尼在曲阜辦的杏壇大學,是私學。而由地方政府撥款,興辦官學的第一位教育家是蜀郡太守文翁。

校園風采校園風采

文翁上任後,感到四川文化落後,便選派了一批聰穎的青年官員,帶著四川的土特產作為束修,到長安去,向博學的文士們拜師求學。這批青年學成歸來,文翁便委派他們當教師,是中國的第一批專職教師。

文太守在成都市區,用石頭建造了一幢校舍,是中國的第一所公立學校,蜀郡郡學。後人把這所學校稱為"文翁石室"。據考證,文翁石室創立於耶穌出生前141年。

文翁對入室受業的學生,給以減免賦稅徭役的獎勵;成績好的學生,結業後可以分配到各級政府中工作;文太守每次出巡,都帶著在校學生們一道,去各地考察民情,充實知識,多方鼓勵青年讀書求學;經過文翁不懈的努力,文太守屬下各地方,也相繼辦起了許多鄉學。

文翁的郡學開辦17年後,漢武帝劉徹看到文翁辦學成功,決定推廣文太守的經驗。下令全國,普遍興辦文翁石室式的官學。其中出土的漢代石刻畫像中,有文翁講學圖。五代時的後蜀孟昶,曾用了8年時間,將文翁石室的教材《十三經》,刻了幾千塊石頭,讓學生們摹拓。古代有司馬相如求學石室精舍,當代的革命家兼學者郭沫若、李一氓,都曾在此領受過文翁之惠。

中學沿革

"文翁石室"創立不久,即以學風卓犖,人才輩出而名冠西南。公元前124年,漢武帝下令全國效仿文翁興辦學校。

二百多年後東漢安帝時的一場火災,石室連同成都城一起遭到了嚴重破壞。直到公元194年,由蜀守高順予以修復;同年,發生了著名的"州奪郡學"事件,石室被闢為益州州學。

公元994年,後蜀開始在石室刊刻石經,北宋時繼續補刻,直到宣和年間才將十三經全部刻完。

明末清初,張獻忠據蜀,石室再次受到毀滅性破壞。1661年,當局在文翁石室舊址建立府學;有清三百載,四川學校實際以此為首。

康熙年間,四川按察使劉德芳在此建錦江書院。

1896年,張之洞任四川總督,從石室中析出"尊經書院"(四川大學)。

校園風采校園風采

1902年,四川總督岑春煊改之為成都師範學堂,癸卯學制施行後又改成都府中學堂;這是石室教育史上一次劃時代的變革,以學生學習內容的改革為最,由以前的《詩》《書》《禮》《易》《春秋》等儒家經典變革為學習現代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其辦學格局亦更接近當代中學的格局。

1948年,國民政府認定學校為"全國重點中學"。

1940年2月,學校更名四川省立成都石室中學;1948年,被評為全國優良示範中學。

1950年1月,學校更名川西石室中學。

1952年9月,學校再更名為成都第四中學。

1953年9月,由四川省教育廳確定為四川省重點中學之一。

1960年,被評為全國文化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1979年,經四川省及成都市人民政府確定為對外開放學校。

1981年,再次由省教育廳確定為四川省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之一。

1983年4月,恢復舊名-石室中學。

1985年7月,石室中學所在地--漢文翁石室舊址,被成都市人民政府確定為文物保護單位。

2009年4月,"成都石室中學教育集團"成立,成都石室中學為龍頭學校。

2009年6月27日,成都三十中正式併入石室中學並成為國中部,同年秋季開始正式招生。

2000年,被四川省教委首批評估驗收通過為四川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2010年8月,成都石室中學北湖校區全部竣工並投入使用。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根據2015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北湖校區占地163畝,總建築面積93420平方米,可容納84個教學班;設有國中部、高中部,其中國中8個教學班,高中16個教學班,學生總計1100多人,教職工113人。

成都石室教育集團(龍頭學校:成都石室中學)
領辦支持型 指導合作型 對口幫扶型
成都石室中學國中學校 石室聯合中學 金堂縣趙家中學校
成都石室白馬中學 成都市石室聯合中學(西區) 大邑安仁中學
成都石室天府中學 成都石室外語學校 郫縣二中
成都石室蜀都中學 石室雙楠實驗學校 邛崍高埂中學
成都市石室錦城外國語學校 成都石室佳興外國語學校

(表格內容資料來源:2015年4月成都石室中學官網)

硬體設施

校園風采校園風采

根據2015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北湖校區宿舍(包括教師宿舍

、學生宿舍),其中學生宿舍總量 830間,可容納約4200人同時入住;北湖校區食堂建築為三層,可容納3800人同時就餐;北湖校區實驗樓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語音、信息實驗室以及通用技術實驗室;北湖校區多功能廳可同時容納1103人入座;北湖校區圖書館主要包括圖書借閱區和自習區,藏書總量9萬冊,購書總價已達到100萬元;北湖校區體育館建築包含辦公室、音樂教室、美術教室、體操房、琴房、籃球場、看台、舞台等;北湖校區主教學樓共有教室90間,並裝備有先進的電子白板,可同時容納學生約4200人;北湖校區運動場包括運動場、籃球場、排球場、網球場、羽毛球場和1桌球場。

師資力量

校園風采校園風采

根據2015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擁有教職工481人,其中碩士研究

生58人,中學高級教師137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人、成都市教育專家3人,全國優秀教師13人,特級教師35人,成都市學科帶頭人17人,省市級學會負責人23人,研究生進修班結業、在讀和正在攻讀碩士學位31人,成都市中青年骨幹教師研修班結業25人,出國培訓及交流教師70餘人次。

特級教師(35人):田間、呂梅、趙廣宇、周昌鮮、龍曉彤、翁明、何建明、李賢中、劉鳳林、徐銳、任德懷、賴兵、倪蓉、趙清芳、諶瑞華、蔣富揚、伍陵、曾盛儉、王文利、張顯國、葉幼梅、陳遐齡、劉全斌、呂淵、蔣宇瑛、吳竹平、岳培東、譚麗花、江東、蔣忠勝、李奇、邵成林、塗鳴、唐焱、寇明珍

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人):田間、趙廣宇

成都市學科帶頭人(17人):田間、呂梅、趙廣宇、周昌鮮、龍曉彤、翁明、何建明、李賢中、劉鳳林、徐銳、賴兵、倪蓉、趙清芳、諶瑞華、蔣富揚、伍陵、曾盛儉

辦學特色

慧道·石室未來課堂實驗室

課堂全景示意圖課堂全景示意圖

2015年1月23日,成都石室中學“慧道·石室未來課堂實驗室”正式揭牌,這是該校繼“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建設與共享”試點項目——“石室祥雲網路教育”後的又一力作,旨在研究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學校課堂教學改革之路。

石室中學的“未來課堂”電子螢幕將取代手寫黑板,平板電腦將取代學生的習題冊,通過連線統一網路,可以把教與學充分數據化。教師通過分析這些數據資源,可以明確掌握每個學生和群體學生的學習情況,形成新的多層次的甚至是個性化的教學策略,為學生課內課外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提供智慧型的“一對一”個性化學習提供方案和泛在學習環境。

石室祥雲網路教育項目

“石室祥雲網路教育項目”是學校實施教育全面信息化、城鄉教育均衡化的公益平台,是四川省教育廳基於四川省教育信息化中國小校試點工作“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建設與共享”的試點項目。網路項目構建起網路直播、網路點播、廣電網電視點播(IPTV)等推送方式,提供線上輔導、線上答疑等支持,利用該校名師資源,實現網上名師點撥。

國際交流

根據2015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與美國、加拿大、德國、日本、紐西蘭、澳大利亞、新加坡、丹麥等國家的教育界建立了合作關係,長期進行國際間的交流合作;舉辦的劍橋國際高中課程班、北美課程班、加拿大BC省海外課程班、中美雙文憑班等項目構成了中外合作辦學的新格局;該校在美國朴茨茅斯中學開辦了海外孔子課堂,成為四川省第一所中學海外孔子課堂,並派出漢推志願者教師在朴茨茅斯中學進行漢語教學。石室中學的國際部學生畢業後進入全美前100、英國前20、加拿大前8、澳大利亞前5等名大學就讀,大約33%進入全球前100的名校。

辦學成果

學生成績

聯考成績

2015年聯考,石室中學文廟校區理科一本率85.3%;文科一本率75.5%;文、理科總一本率83.3%。北湖校區的拔尖創新人才基地班平均分高達635.5分,超出四川省一本線107.5分,其中,有30%的學生聯考成績超過了650分。兩個理科實驗班11、12班一本率100%,平均分高達603分,超過一本線75分。600分以上的學生59位,占總人數的53%。外地生髮展強勁:兩個班總共有48名外地生,28人達到600分以上,占外地生總數的58.3%。其中,外地生在語文和英語等學科上的提高令人矚目:48名外地生中英語達到135分以上的有13人,130分以上的有26人,48名學生全部達到120分以上。

2014年聯考,石室中學文廟校區理科上一本線人數453人,一本率82%;文科上一本線人數84人,一本率64%,居三校七區第一位;文、理科總一本率78%。

2013年聯考,文廟校區理科學子以694分,文科學子以652分,均取得同類校區第一名;北湖校區文科劉堯以636分,取得同類新校區第一名。石室中學文廟校區——理科聯考成績:670分以上19人,居同類校區第二;650分以上75人,居同類校區第二;630分以上167人,居同類校區第二;600分以上310人,居同類校區第二。石室中學文廟校區——文科聯考成績:630分以上7人,居同類校區第二。600分以上29人,居同類校區第二。567分以上91人,居同類校區第二。

學科競賽

2014ACTS中國校園綜合素質能力競賽中,該校學子獲全國總決賽銅獎1項、成都賽區選拔賽金獎1項。

2015年FIRST科技挑戰賽中國區總決賽中,該校學子獲獲得全國亞軍,聯絡獎。

2014年“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分區聯賽”中,該校獲一等獎6人、二等獎16人、三等獎19人。

在“2014年清華大學拔尖創新人才選拔營——信息學夏令營”中,該校李凌新學子獲得清華大學2015年聯考“一本線”錄取資格,並當場簽訂相關協定。

在第十九屆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聯賽(NOIP 2013)中,該校共有11名學子獲得全國聯賽一等獎。

在第十二屆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中,該校學子總共摘得3塊金牌,2塊銀牌,金牌總數位居整個四川代表隊之首。

在第11屆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中,該校學子獲得金牌1項、銀牌2項。

在第5屆亞洲和太平洋地區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中,該校學子獲得APIO銅牌。

在第四屆VEX世界錦標賽中,該校學子獲得世界季軍成績,同時還獲得最佳團隊獎。

2010年學科競賽
競賽類別 全國冬令營(人) 全國一等獎(人) 全國二等獎(人)
高中數學全國聯賽 1
4 14
高中物理全國聯賽 2
4 11
高中化學全國聯賽 -
1
23
高中信息學全國聯賽 -
10 18

(表格內容資料來源:2015年4月成都石室中學官網)

教師成績

在成都市高 2012 級教師新課程全員培訓活動中,該校高2012級教師中獲一等獎6人,二等獎3人。

在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NOI)創建30周年之際,該校教師曾貴勝獲得“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指導教師’獎”。

該校體育組教師黃世龍在“第二十六屆學校教育教學觀摩研討會”中獲全國一等獎。

該校教師榮彬在2014年四川省國中青年數學教師優秀課展評活動中獲一等獎。

該校教師蔣忠勝、黃旭陽、李賢江獲2014年成都市優秀教師。

在2014年四川省國中青年數學教師優秀課展評活動中,該校教師榮彬獲本次比賽一等獎,並以全省第一名的身份獲得代表四川省參加全國比賽的資格。

學校獲獎

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 四川省消防安全教育示範校 四川省校務公開工作先進集體 四川省職業道德建設十佳標兵單位 四川省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單位 四川省模範職工之家 四川省文明單位 四川省校風示範校 四川省藝術特色學校 四川省實驗教學示範學校 四川省體育達標先進集體 四川省科技教育示範學校 四川省依法治校示範校

學校領導

田間

職務:校長

工作分工:負責學校的全面工作;兼任北湖校區的執行校長;分管學校宣傳工作、教育集團工作和文廟校區教育處工作。

簡歷:成都市優秀青年教師、成都市學科帶頭人、成都市特級教師。 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第十屆委員、成都市教育學會中學德育專委會理事、成都市教育學會化學教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化學教學專業委員會競賽委員會委員、四川省高中化學奧林匹克競賽教練員、四川省教育科學研究所中學化學兼職教研員、四川省普通聯考(理科綜合學科)評卷指導委員、四川省心理學會會員、成都市“高級教師”“優秀青年教師”評審、四川省“十大傑出青年”評審、四川師範大學碩士生導師。

韓晏

職務:黨委書記兼副校長

工作分工:全面負責學校黨委的工作;負責和協調文廟校區的日常工作;分管學校工會、辦公室、國際部、財務和後勤工作。

簡歷:成都市石室中學優秀共產黨員、成都市教育工會先進女工委員、成都市檔案工作先進個人、中國學生營養與健康促進會學生營養與健康工作貢獻獎、成都市教育局優秀黨務幹部、成都市優秀中學校長。

何建明

職務:副校長

工作分工:派往成都石室國中擔任執行校長

簡歷:成都市學科帶頭人。 四川師範大學教育碩士導師,四川省、成都市物理學會會員,成都市物理學會中學專業委員會理事,成都市物理奧校專任教師,四川省頭腦奧林匹克協會副理事長。

陳金強

職務:副校長

工作分工:分管文廟校區的教學和科研工作;負責協調文廟校區和北湖校區的教研活動;與黨委協商安排趙家中學的支教工作;負責安排教育集團內其餘學校的教研組交流和支教工作。

簡歷:中學物理教師,中國物理學會中學專業技術委員會會員,四川省、成都市物理學會會員,成都市物理學會中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原市優秀班主任、市中青年骨幹教師; 原成都七中校長助理、黨委委員、成都市教育系統優秀黨務工作者。

李賢中

職務:副校長

工作分工:現任彭州石室白馬中學校長兼黨總支書記

簡歷:中學高級教師,。 四川省教育學會生物教學專委會理事,成都市學科帶頭人,成都市國防教育先進個人、成都市教育學會生物教學專委會秘書長、成都市高三(生物)中心組成員。

呂梅

職務:副校長

工作分工:負責北湖校區日常工作

簡歷:化學高級教師,四川省特級教師,成都市優秀青年教師,四川省優秀少先隊輔導員。

亢進

職務:副校長

工作分工:財務、後勤

簡歷:成都市治安保衛工作先進個人,成都市衛生工作先進個人,成都市節約用水工作先進個人,成都市青羊區聯考預防“非典”工作先進個人。

張顯國

職務:校長助理

簡歷:中共黨員,大學畢業,中學一級教師。獲得中國教育學會“全國傑出德育工作者”稱號,四川省優秀團幹部,成都市“一專多能十佳青年教師”,成都市“十佳團幹部”,成都市“抗震救災優秀心理工作者”。

呂淵

職務:教育處副主任(北湖校區)

現任成都石室白馬中學校長

簡歷:中共黨員,大學畢業,中學一級教師。獲得中國教育學會“全國傑出德育工作者”稱號,四川省優秀團幹部,成都市“一專多能十佳青年教師”,成都市“十佳團幹部”,成都市“抗震救災優秀心理工作者”。

文化傳統

校徽

校徽釋義
成都石室中學徽志是雙圓套圓形徽標,以錦繡紅為標準色。雙圓之間上方是校名題字“成都石室中學”、下方是學校英文名“CHENGDU SHISHI HIGH SCHOOL”。內圓正中是“石室”二字組成的鐘狀的標誌。校徽整體色調為紅色,與白色背景交錯相間,紅色代表著朝氣蓬勃以及一種催人奮進、對未來充滿憧憬的力量。

校訓

愛國利民 因時應事 整齊嚴肅 德達材實
愛國利民:利,有行動,做實事,不停留在感情層面。 因時應事:根據客觀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即與時俱進。 整齊嚴肅:行為規範,治學嚴謹。 德達材實:品德高尚,學識紮實、淵博。

校歌

《石室中學校歌》
由原校長葉長堅作詞,作曲家劉文晉譜曲。 穿越歷史風雲,歷盡時代艱辛,植根中華大地,屹立 錦江 之濱。 啊,石室。文翁永存偉業,學風輝耀古今。 薈萃無數英才,哺育萬千先驅,明窗翰墨書聲,光大 石室 精神。 啊,石室。學子勤奮進取,志在中華振興。

校園環境

根據2015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擁有文廟(設高中)、北湖(設初、高中)兩個校區。

校區 地址 郵政編碼
成都石室中學文廟校區 四川省 成都 市 青羊區 文廟前街93號 610000
成都石室中學北湖校區 四川省成都市 成華區 三環龍潭立交內側

知名校友

郭沫若:文學家、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鐘山: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

沙國和:物理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陳懋章: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蔭遠: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翁宇慶:材料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段寧:循環經濟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馬志明: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02年國際數學家大會組委會主席

芶清泉: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一氓:革命家,原中國共產黨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

曾琦:國家主義者,中國青年黨(1949年遷往台灣)創黨主席

(備註:以上為部分校友,詳細信息請參考資料)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