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墜釣法

狹義上的理解是相對於“沉底墜釣法”而言的。核心是指在水中釣組的墜子不觸底,處於懸浮狀態。這種狀態下,鉤、墜、連線環等的重力與漂等的浮力處於平衡狀態,因而整個釣組的狀態,是比較靈敏的。廣義上的理解是指以“懸墜”為核心附加一些相關的元件和技術,諸如細線小鉤、短竿細尾立漂、溶散性餌料等等。因為“懸墜”本身不是孤立的,必然與相關的元件或技術聯繫在一起。

優點

《懸》文作者認為,底墜釣組的餌鉤離主線距離遠,鯉魚吃餌時較放心。而懸墜釣組的兩根直立的腦線離餌近,容易被鯉魚聞到和看到,加上“大鯉魚特別狡猾”,能區別出哪是直立的釣線,哪是水中的草棍,所以,懸墜釣鯉魚的上鉤率就低。

這種觀點看似有理,卻經不起認真分析:底墜釣組入水過程中,鉛墜在前,餌鉤在後。鉛墜落底後,餌鉤在鉛墜的拉動下也隨即落底。這時,底墜釣組的腦線很可能是彎曲的,餌鉤的落底位置並不一定是在拉直的腦線長度之外,懸墜釣腦線與餌鉤的水平距離與底墜釣水線與餌鉤的水平距離相差不會太大。

退一步說,就算這兩個距離有差別,那“特別狡猾”的大鯉魚既然能看到、能聞到懸墜釣組直立的腦線,也一定能看到、能聞到底墜釣組平臥的腦線。那“特別狡猾”的大鯉魚既然能分辯出哪是懸墜釣組直立的腦線,哪是水底站立的草棍;也一定能分辯出哪是底墜釣組平臥的腦線,哪是水底平臥的草棍。腦線的直立與平臥,不應該成為影響釣鯉魚魚獲的決定因素。

那么,懸墜釣組與底墜釣組在釣鯉魚就沒有區別嗎?懸墜釣組的優點在何處?

在早期的探索懸墜釣法文章中,一些釣友曾指出, 懸墜釣法主要優點在於:一是隱蔽性好,二是靈敏度高。

懸墜釣法的隱蔽性好比較容易理解:因為懸墜釣法的鉛墜在上,尤其在腦線較長時,提竿時鉛墜的活動不容易驚動水底正在覓餌的魚。而底墜釣組提竿時,鉛墜多經過水底魚的眼前,體積較大(相對腦線、水線而而言)的鉛墜就容易引起魚的驚覺。

懸墜釣法的靈敏度高許多釣友都知道,但解釋起來比較麻煩,因為這涉及到餌鉤的位移盲區。餌鉤的位移盲區問題以前我曾作過說明,這裡再簡單介紹一下。

不管懸墜釣組還是底墜釣組,餌鉤都有自己的位移盲區。在這個區域裡,無論餌鉤如何位移、運動,漂尖都不會出現相應的反應。要認識釣組性能,要比較釣組的靈敏度,了解餌鉤位移盲區的體積大小和位置高低至關重要。

在底墜釣組中,長腦線餌的位移盲區範圍是以鉛墜為球心,以長腦線為半徑的半球體;短腦線餌的位移盲區範圍是以鉛墜為球心,以短腦線為半徑的半球體,由於長腦線餌的位移盲區範圍比短腦線餌的位移盲區範圍大,我們可以說魚吃短腦線餌時釣組比較靈敏,魚吃長腦線餌時釣組比較遲鈍。如果有甲乙兩個釣組,甲釣組中的兩根腦線比乙釣組中的腦線長,甲釣組中的兩個餌鉤的位移盲區要比乙釣組中的兩個餌鉤的位移盲區要大,我們可以說乙釣組要比甲釣組靈敏。

如果有兩個懸墜釣組,甲釣組中的兩根腦線比乙釣組中的腦線長,甲釣組中的兩個餌鉤的亞盲區要比乙釣組中的兩個餌鉤的亞盲區要大,我們可以說乙釣組要比甲釣組靈敏。

在漂體、漂尖的浮力能夠與鉛墜的重力平衡的情況下,如果我們把底墜釣組的浮漂下移,讓水線適當縮短,就會出現鉛墜稍微離地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餌鉤位移盲區的中心位置有所提高。這種釣組既不是傳統釣組,也不是懸墜釣組,但接近傳統釣組。實際垂釣中,由於餌鉤位移盲區的提高,這種釣組靈敏度比傳統釣組略高。

如果我們把浮漂繼續下移,讓水線繼續縮短,釣組就可能出現鉛墜離地較高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餌鉤的位移盲區中心位置繼續上移。

如果我們把浮漂的位置再下調,讓水線再縮短,釣組就可能出現一餌擦底、一餌懸空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每粒餌鉤的重 浮力差與漂尖下沉1目產生的浮力相等,不管魚吃哪粒餌鉤抬頭,浮漂都有上浮1目的反應。這種釣具組合就是標準的懸墜釣組,這種釣組的靈敏度比前三種情況都高,餌鉤的位移盲區可稱為亞盲區(餌鉤進入盲區前浮漂有一小段上浮距離)。

在用懸墜釣組釣鯉魚時,漂尖的反應往往是先“一頓”,然後慢慢入水。而底墜釣組往往是漂尖直接入水,而沒有 “一頓”。有沒有“一頓”這一預警信號,對釣鯉魚的魚獲是有影響的。因為用懸墜釣組有預警信號,釣手提竿時有思想準備,更利於獲魚。

也有人說,因為底墜釣組較遲頓,能過濾小魚鬧鉤的信號,利於釣大鯉魚。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也有不少人在釣大魚時經常這樣做。筆者認為,這種做法不是對付小魚的最佳選擇。

懸墜釣組正確調漂後,小魚鬧鉤的信號與大魚吃餌的信號是有明顯區別的。只要多釣幾次,分清這些信號並不困難。而要了解水底的魚的活動狀況,比較實際的辦法是提高釣組的靈敏度,也就是說,要讓我們使用的釣組更靈敏些。釣組反應靈敏,水底的魚接近餌鉤時,浮漂就可能輕輕晃動,魚吸餌的瞬間,浮漂就可能出現有力的一頓,餌鉤再有其他位移,浮漂也會有較明顯的反應。而使用反應遲鈍的釣組垂釣,等於照相機鏡頭的焦距不準,等於人的眼睛有了白內障,等於雷達天線失靈。一般情況下,筆者不主張將釣組有意識地調鈍。

這種調漂方法讓釣組有多種優點:

穩定性好

餌團可以用到花生米大,拇指大,核桃大,真正實現以餌為墜,標尖能在四、五級的風浪中穩穩站立。

目標明顯

標尖一半露出水面,一半沉入水中,釣手可以用五米、六米、七米甚至更長的手竿垂釣,並不影響觀察,可以同傳統釣法一樣用長竿與大魚周鏇。

靈敏度高

魚吃餌下拉時,標尖有一半的長度入水,魚吃短腦線餌上浮時,標尖有一半的長度出水,短腦線餌化散後,標尖也有一半的長度出水。標尖的這些靈敏反應,有利於釣手抖竿提魚或提竿換餌。

適應性強

只要標尖的直徑不是太大,只要浮標不破不壞,釣手在垂釣時可以用豆粒大的小餌,也可以用拇指大的大餌,餌的大小可以隨時變換,不需重新調標。

同《懸》文作者一樣,一些人對懸墜釣法也曾提出過的其他非難:說懸墜釣法裝備豪華、昂貴,工薪階層玩不起;說懸墜釣法只適合在標準池塘里釣鯽魚,不能在 野釣環境中套用;說懸墜釣法小竿細線,只能釣小魚,不能釣大魚……。這些說法都是因為對懸墜釣法的缺乏了解造成的,懸墜釣法與傳統釣法的區別,僅僅是鉛墜的懸空與落地。只要多學習,多實踐,用懸墜釣法完全可以同傳統釣法一樣,在水庫野塘里與大魚決戰,與風浪搏鬥。如果說還有別的不同的話,那就是懸墜釣法比傳統釣法更先進,更科學,釣魚的感覺更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