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安縣碹窯文化美術寫生基地

還有,平時維護窯頂用的石杵子,泥鋣,榠刺刺,托泥板,等等。 同時,伴隨著碹窯文化美術寫生基地的成立,這裡還將圍繞懷安特有的歷史文化遺蹟,不斷完善開發新的寫生項目。 位於懷安縣懷安城鎮西大街路北的昭化寺,建於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

懷安縣地勢優越,位於河北省西北部,居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地處京津冀都市圈和晉冀蒙經濟圈的交匯處,古語云“外毗邊塞,內屏京都,古道通衢”,素有“金三角”之稱。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建制,唐穆宗長慶二年,即公元822年,取“朝廷施行仁政,百姓懷恩而安”之意,始稱懷安縣。
全縣地域遼闊,地勢南高北低,屬淺山丘陵區,境內海拔670——1900米,中低山、河谷、丘陵、盆地相互交錯,溝壑縱橫,極具層次感,屬典型的黃土高原地貌。懷安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自然景觀豐富。自古以來,居住在這裡的人們主要靠農耕生活,且農耕和放牧兩種文化交融。由於沒有受到工業污染,大都保持著原生態的滋味和狀態。懷安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古長城,古城堡,烽火台,原汁原味,猶如歷史遺留的珍珠悄然生輝;而近幾年來逐漸引起國內外專家廣泛關注的懷安碹窯,更是透出中華文明繁衍生息的厚重。
古語曰:南方壘木為巢,北方摶土而居。北方草木稀缺,雨水較少,用來蓋房子的木料不夠充足,人們為了生存,一種獨特的平地窯——拱型碹窯誕生了,它陪伴這裡的人們生息繁衍了一千多年。懷安碹窯的力學原理與我國的趙州橋建築原理一樣,但歷史年代要比趙州橋早三百多年。
懷安碹窯分布在縣境內,這裡四面環山,溝壑較多,黃土深厚,山場廣闊,碹窯的工具多達三十多種,主要有:木製的輞子模具,墼模具,炕土板模具,和泥用的泥鑿子,泥杈子,鐵杴,打牆用的牆板,木樁,繩子,木楔,夯,木榔頭。還有,平時維護窯頂用的石杵子,泥鋣,榠刺刺,托泥板,等等。這種平地起窯的獨特工藝和奇特景致,成為北方民居風景的一道亮麗景觀,被譽為“千年之蒼茫,百里之畫廊”,倍受藝術界,演藝拍攝界的青睞,是藝術寫生的絕佳地點。
碹窯文化美術寫生基地坐落於懷安縣第六屯鄉龍泉寺村,以其獨特的自然人文景觀為眾多的藝術寫生愛好者提供優美的寫生場所,寫生內容包括:窯洞村落及其工藝,農耕用具,農村生活用具等,一年四季層次分明的自然風光,原滋原味的農民模特,新鮮的糧食、蔬菜、水果等實物,古長城、古風火台等。
同時,伴隨著碹窯文化美術寫生基地的成立,這裡還將圍繞懷安特有的歷史文化遺蹟,不斷完善開發新的寫生項目。
懷安縣與尚義交界處的古長城,始築於北魏太武帝二年(430年),境內東起東洋河西岸,自東向西經出氣山、香爐山,自桃溝村轉向南,至南堰截村南山頂烽火台止。全長36.116公里。長城呈梯形,下寬3.37-3.50米,上寬0.5-1米,高2-4.7米。有石砌、土夯、外部石砌中間填土3種建築形式。個別地段利用山崖峭壁稍整修而成。沿長城置烽火台、敵台59座。1982年7月,被河北省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北魏長城在建成後只於明萬曆三十二年至三十七年(1604—1609年)復修一次,因此完好保存了古長城的原始形貌,它是古先民原創的傑作,具有不可複製的藝術價值。
虎佛寺遺址位於縣境西南隅虎臥山,始建於漢代,名曰壽峰寺。此地山巒疊翠,風光秀美,相傳後晉時石敬瑭割幽雲十六州賄賂契丹,此山遂為遼地。天神不忍腥穢玷辱佛場靈山,特現白額身保護佛法,自此有虎盤踞,此山遂稱虎臥山。明代中期,有一名曰德玉之高僧雲遊至此,觀其山風氣秀異,決定作錫茲山。他走到虎踞巨石前對虎說道:“我今來此為佛傳教造一方福利,你是靈獸要超脫異類,若離開這裡,我將劈山鑄像卓錫於茲”。言畢,虎紋絲未動。德玉又說,如不離去就把我吃掉,說著往前走了幾步,虎仍不予理睬。德玉反身走到山澗小溪,沐浴全身後又來到虎臥石前,對虎說:“我身體已洗乾淨,現在可以吃了,如果不吃你就走開。”隨後老虎搖尾點額,率領眾虎遠離此山。於是德玉重振山門,更新殿宇,改名“虎臥寺”。
虎臥山內還有奇特天然洞穴多處,其勝景吸引歷代韻士騷人至此觀景詠詩,留下絕妙詩句相傳。
位於懷安縣懷安城鎮西大街路北的昭化寺,建於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主要建築物自南而北依次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後殿、偏殿、鐘樓、鼓樓、碑樓、禪房、寶塔等。均石條為基、磚木結構、琉璃瓦頂、曲檻雕闌、修廊大廈,殿內金像懸山、雕樑畫棟。殿內現存明代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有以佛教因果報應為內容的仿唐連續壁畫93.97平方米,屬“吳帶當風”藝術流派,造型結構嚴謹,人物形象傳神。線條秀麗流暢,色彩炫耀奪目。是研究我國宗教、藝術、民俗、服裝等的珍貴資料。
另一處奇絕景觀,龍洞山(華山狩獵場)旅遊區位於懷安縣西灣堡鄉,占地3萬畝,區內原始森林植被茂密,夏季野花爭奇鬥豔,冬季白雪皚皚,有聞名的龍洞山瀑布,造型別具的古廟寺院。最具吸引力的是九天仙女廟廟會,每年農曆4月8日在此舉行。神仙般的傳說吸引著成千上萬的遊客自發來此相聚朝拜,從明洪武年間至今已有幾百年歷史,一直香火不斷。
碹窯文化美術寫生基地只是整個寫生項目鏈條上的初始一環,以次為契機,一個立足於懷安原生態文化景觀的系列寫生基地將很快成形,發展壯大。屆時,懷安境內的其他景觀,如上水源國際滑雪場,金泉玉海天天鵝湖,金沙灘林場,靈官廟林場等也必然會成為藝術創作者們的靈感之源。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