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豐橋

慶豐橋

慶豐橋,亦名廣豐橋,在大豐市草埝鎮丁溪的夾溝之上,是一座磚石結構的單曲拱橋。橋身長25米,寬5米,南北橋頭寬7米;磚有兩種,大小相間,石是一色,黃麻條石,橋面正中有一塊四尺見方的黃麻石板,上面刻有花紋圖案,清晰可辯。人們傳說,這塊石板叫"八龍治水",因為橋身下南北各伸出四個龍頭,意為"八龍治水,消旱去澇"。 南北橋頭扶欄外側,各有"古慶豐橋"四個楷體字,乃清代重修此橋時所寫。橋南扶欄內側正中,有石刻 《慶豐橋碑誌》一塊,碑文是: 橋建自宋淳熙年間,明楊大成介議捐資獨修。茲於道光九年,衿士者老公請堰上袁可亭先生領袖重建,因連年大水,橋基淹沒,兼值浙省興修海塘,蘇行石料始於今夏到齊,即於是冬竣工。明人名太平橋,今仍其舊。 古慶豐橋,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是鹽阜平原上保存最古老、最完整的一座宋代橋樑。現已列為大豐市重點保護文物。

基本信息

簡介

據車嶺《張氏宗譜》載,該橋始建於明嘉靖前,原為木結構建築,橋上有屋三五間。後兩次被洪水沖毀,屢毀屢
慶豐橋慶豐橋
建。現存之三孔兩面寬三點四米,以石板鋪設。橋墩高二點八五米,用條石砌成。橋面兩邊擱石樑,兩側設石欄板。石欄板左右各三塊,高四十四厘米,厚十六厘米,內側均有麒麟、鳳凰、花鳥等雕飾。東面中間欄板外側刻“慶豐橋”三字。欄間立望柱,高七十二厘米,兩端望柱頂部覆以蓮蓬,中間望柱頂部一側為石獅,一側為石象,神態生動,雕工精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