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迪生班

愛迪生班

是一種電氣工程特殊培養的新模式,並於2007年正式開班。“愛迪生班”通過電類課程的整體化教學,以實驗和實踐帶動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思維提升。“愛迪生班”是電氣學院探索卓越電氣工程師培養的新思路。

辦學特色

教學制度

學生成果

辦學特色

如果問“愛迪生班”最大的辦學特色是什麼,這裡的老師會異口同聲地告訴你六個字:整合,實踐,創新
談到為什麼要組建這么一個班,“愛迪生班”的創始人之一,電氣工程學院常務副院長、博士生導師韋巍這樣說道:“考核一個大學生的能力,不能光看考試。所以我們提出培養創新拔尖人才,就是要從源頭上來思考,如何全面提高大學生的能力,尤其是實踐創新能力。”
傳統的電氣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基本按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兩大部分進行,理論教學又分為通識課程、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通識課程和基礎課程以理論教學為主,配有部分驗證性的實驗教學,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設有部分實驗課程。學生實驗訓練主要集中在實習和畢業設計。因此,總體來看,現有的工程類學生培養的側重點還是偏向理論學習,尤其對綜合型實踐能力的培養和訓練缺乏系統性的課程設定和實驗訓練,現有的教學體系難以滿足高質量工程創新人才培養的要求。
為此,“愛迪生班”進行了大膽創新,以電氣工程與自動化本科大類專業為培養對象,進行強弱電結合、軟體與硬體結合、元件與系統結合的多樣化培養模式的改革。
“愛迪生班”的教學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學生在創新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以強調學生綜合設計和個性化創新訓練為目標,把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放在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體現學生綜合套用電氣工程的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交叉知識的能力,推進科技創新能力的教學,並為學生提供比較廣闊的多樣化成材之道。
於是,從2007年開始的每一個夏學期,電氣學院都會結合學校大類招生的改革措施,在一年級學生中,根據電氣學院各專業大一學年培養方案和指導性教學計畫上的主要課程成績和面試成績,選拔50名成績優秀、動手能力強、學術思想活躍、立志獻身科學研究和發明創造的學生進入“愛迪生班”班學習。

教學制度

結合國外先進國家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特別吸收美國MIT、Standford大學、德國亞琛大學等工程人才的培養經驗,“愛迪生班”通過對電氣工程領域人才特點分析,找出目前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人才培養的新模式。
探索的成果即是目前“愛迪生班”管理所採用的小班化學籍管理、主幹課程整合和改革、綜合型的實驗訓練和考核、獨立開放的實驗管理系統和自主研究型的科技訓練計畫相結合的模式。
人才要創新,教學首先要創新。為了配合培養創新拔尖人才的需要,“愛迪生班”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教學改革,“這種改革包括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的改革,希望通過課程的綜合教育,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教學改革首先從電氣工程平台課程的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整合開始,將電路理論與實驗、模擬電子技術與實驗、數字電子技術與實驗、微處理器原理與套用、信號分析與處理等課程進行整合培養,學生的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有機結合,將實驗教學從驗證性的實驗過渡到綜合性、自主性和研究性的實驗教學。
理論教學內容的改革重點是5門主幹共性基礎課程,通過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強調綜合素質、創新意識和工程能力的培養。
談起基礎課程改革的感受,“愛迪生班”06級學生蔡超峰說,雖然上的是理論,但內容跟實驗非常貼近,“有時候上午教理論,下午就做實驗,知識的運用非常快,學習的成效馬上就能檢驗出來。”
實驗教學內容的改革主要從拓寬學生知識面和提高創新能力方面著手,實驗教學改革既要重視基礎又要保證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的先進性,將考察單種技能的基礎實驗合併成考察多種能力的綜合實驗。
同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創新教學評價體系是創新教學持久開展的重要保證。創新教學與基礎理論教學的一個重要區別在於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因此,“愛迪生班”的創新學業評價根據理論與實驗相結合的難度、設計和完成綜合任務所需的時間以及創造性等不同,進行綜合評定。
另外,配合“愛迪生班”教學,還成功開發了以“開放式實驗室管理系統”、“綜合創新實驗平台”、“研究型實驗項目”、“基於可程式邏輯器件的電子系統綜合實驗項目”等為標誌的多維實驗環境和多樣化開放式實驗內容,以及“EDA實驗仿真教學”和“啟發式、探究式、研討式”等教學方法,形成適合學生自主創新實踐的教學模式。

學生成果

通過三年的培養,“愛迪生班”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等綜合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尤其在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自主研究能力方面得到長足進步,在全國性綜合知識競賽、學術性論文和專利等方面收穫頗豐。具體體現為:
(1)學生課外創新活動成果顯著。通過“愛迪生班”創新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並通過全國性的各類大學生科技競賽活動展示“愛迪生班”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提升。
(2)學生科研能力和水平大大提高,人均發表學術論文的質量和數量有所上升。通過“愛迪生班”的科技訓練計畫和導師制的實施,學生參與科技活動的時間提前,參與科技活動的時間增多,通過課程教學改革、課程學時和科研活動的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取得學業水平和學術水平的雙提高。
(3)學生完成學業後,80%以上學生將繼續深造,就業率達到100%。
教學難,難在創新;學習難,難在理論和實踐的完美融合。而“愛迪生班”卻通過課程改革等不懈的努力,把這兩個看起來似乎很困難的“課題”攻破,真正地為學生打造了一個可以施展拳腳的舞台,正所謂:“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翻開“愛迪生班”的首屆學生跟蹤信息,你會被這樣一組數據吸引:參加各類國家級、省級、校級的學科競賽累計35人次,參加國創、省創、SRTP研究項目累計31項之多;有50%的學生在各類國家級、省級、校級的學科競賽中獲獎,或在科研訓練項目中正式發表論文,有50%的學生被推薦免研到國內著名高校繼續深造,有30%多的學生將選擇出國繼續深造……“愛迪生班”的學生所獲獎項數不勝數,學生的學科才能可以說是發揮得淋漓盡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