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達多[2017年德文直譯版本]

悉達多[2017年德文直譯版本]

《悉達多》

德文直譯版;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黑塞代表作;用體驗回答每個人關於自我和生活的困擾。

內容簡介

青年悉達多厭倦了婆羅門生活,與好友僑文達一道跟隨沙門修行。 在舍衛城他們聆聽了佛陀喬達摩的教義,僑文達選擇追隨喬達摩,悉達多則繼續修行之路。他在城市中結識名妓迦摩羅,並開始追逐極致的情慾和名利,直至對一切產生厭倦。他再次拋下世俗,決心結束自己的生命。在河邊,在絕望的瞬間,他聽到河水的聲音……

編輯推薦

悉達多[2017年德文直譯版本] 悉達多[2017年德文直譯版本]

《悉達多》 並非是佛陀的故事,它講述了一個人的一生,千萬尋常人亦會經歷的一生。

意氣風發的少年郎,常認為自己是被命運選中的人。拋下過去,隨了跌跌撞撞的步伐,找尋心中的聲音,追逐名利,經歷友情,品嘗愛情。不同的是,悉達多一生追求的是生命的圓融統一,看似宏大,確是每個人無法迴避的問題。

黑塞的語言是充滿詩性的,正如本書副題“一首印度的詩”,因不得而知的原因,此副題在前人所出版本中都被迴避了。為了儘可能表現黑塞的詩意,我們選擇從德文直譯(據悉市面銷量最高版本譯自英文版),儘管我們的譯文不能完全實現這種詩意,但其詩的本性與精神顯而易見。

本書地位在前人的版本中已被反覆強調——亨利·米勒的最愛;影響了包括電台司令在內的許多名人雅士;在六十年代美國掀起過閱讀黑塞的熱潮,大學生們人手一冊等等。

但如書中成為擺渡人的悉達多所述,智慧無法分享,它可以被發現,被體驗。

所以倘若你碰巧遇到了這本小書,請細細品味其中的文字。

願你在讀了悉達多的故事後,也能有所感悟,並開始體驗屬於自己的人生。

名人推薦

因為黑塞我喜愛上一種獨白式的文體,像日記,也像書信;像孤獨時自己與自己的對話。黑塞的文學可能影響了一代的青年走向追尋自然、流浪、孤獨,追尋自我的覺醒。

——蔣勛

讀完黑塞小說《悉達多》,有關修道者的書。他遊歷天下,最後坐在河邊,師從於河流,流水日夜教會他。我想的,河流就是時間的形象,時間是宇宙秘密的源泉。永遠流逝並且歌唱。
——周雲蓬

他(悉達多)象徵那些尋求真理的人——那些尋求自我之真理的人。……赫爾曼·黑塞已然感受到我們這一代人那種內心的騷動、那種青春時代自尋其路的固有需求;這種需求讓我們每個人都必須索取天經地義屬於我們自己的東西:我們自己的生命。黑塞的這種先知先覺也必然啟發未來時代的人們。
——保羅·科埃略

人之一生,總有所惑。惑於理者心苦,惑於事者身苦,理事皆惑者活著已是大苦聚。悉達多卻惑於生命自身,現成的答案經驗皆不可用,於是悉達多流浪於聲色犬馬事業愛情之中,直到有一天遇見自己而豁然開朗,生命之惑頓除。這是每個追求自身生命真相的人必須面對的:生從何來,死往何處?
——明奘禪師

作者簡介

悉達多[2017年德文直譯版本] 悉達多[2017年德文直譯版本]

赫爾曼·黑塞 | Hermann Hesse (1877—1962)

作家,詩人,畫家。

1877年生於德國,1924年入籍瑞士。

1946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20世紀六十年代美國掀起過閱讀黑塞的熱潮。

被譽為德國浪漫派的最後一位騎士。

主要作品

1904 《彼得·卡門青》

1906 《在輪下》

1913 《印度札記》

1919 《德米安》

1922 《悉達多》

1923 《辛克萊的筆記》

1925 《溫泉療養客》

1927 《荒原狼》

1928 《沉思錄》

1930 《納爾齊斯和歌爾德蒙》

1932 《東方之旅》

1943 《玻璃珠遊戲》

目錄

第一部

001 婆羅門之子 _ 012 沙門

024 喬達摩 _ 035 覺醒

第二部

042 迦摩羅 _ 059 塵世間 _ 070 輪迴

079 在河邊 _ 091 船夫 _ 104 兒子

114 唵 _ 121 喬文達

133 譯後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