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左右命運

思維左右命運

《思維左右命運 》是由鄭建斌 編著,中國紡織出版社 於2009 年出版的書籍。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思維左右命運》讓你知道在每一個命運的拐點,都隱藏著一次思維之旅;思維造就思路,思路決定出路。引爆思維的力量,改變命運的形狀。一個人貧瘠的思想土壤上,長不出成功的大樹。當思維的花朵競相綻放時,成功自會向你走來。

思路如果不對,再有智慧也是徒勞,這時候你的腦筋轉得越快,往往也死得越早;而好的思維,會使人生旅途充滿亮光,每一種好的思維方式,都是生命歷程中一盞發光的明燈。

人們在習慣於常規思維的同時,學習和訓練多種科學的思維方式,會使自己的思維更活躍、頭腦更聰明,進而在解決面臨的困難和諸多問題時,才會有更好的辦法和更多的選擇。

知識,應該是靠積極的思維得來,而不是憑記憶得來的。光會積累知識,即使皓首窮經,充其量也難有大作為。而思維能力強的人,卻能再造知識,將知識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

要想成為真正有教養的人,必須具備三個條件:淵博的知識、思維的習慣和高尚的情操。知識不多就是愚昧;不習摜于思維,就是粗魯或蠢笨;沒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就是卑俗。

愛默生說過:“思維是行動的先導”聰明人寧可受苦而保持清醒,寧可忍受痛苦而思考,也勝似不進行思維。億萬財富買不來一個良好思路,而一個好思路能讓你賺到億萬財富。

目錄

第一章

思維漫步給自己的人生準備一份思維盛宴

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前途是思考之後的必然走向

問題是思維的起點,是創新的動力

思想有力量,行動才會更有力量

思維的廣度決定財富的多少

不同的想法決定人生的成敗

善用智慧是一張必勝王牌

成功的本質是思維方式的成功

第二章

重啟思維過去成功的秘訣在未來也許都不適用

跳出思維定式是走向成功的關鍵一步

思路不對,智商再高也是徒勞

排除自設障礙,釋放最大潛能

突破舊思維是開拓新領域的重要武器

書本知識應隨時取用,而不要讓它塞住腦子

相信權威,但別迷信權威,

獲得創造性的成功,要力戒從眾定式

從現象看到本質,你會獲得更多

第三章

發散思維思維視野廣闊,沿著不同的途徑思考

獨特的思維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

改變單一思維,事業呈現多重生機

視角不同,會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聯想越多,成功的機率越大

一個新想法是舊成分的組合

思考的範圍決定解決問題的途徑

集思廣益,發揮群體智慧

第四章

變通思維思維的變化擁有改變一切的力量

學會變通是跨越障礙的重要一步

如果舊路不通,那就開拓新的道路

換一種思路,死路成活路

將思路轉個彎,前方的路大不相同

問題轉換,變不可能為可能

靈活變通,勝過一味地蠻幹

轉換想法,從側面尋找突破口

變通是走出困境的最好方法

取勝有道,只因善於迂迴變通

以善變應萬變,是常勝不敗的訣竅

第五章

靈感思維讓靈感點燃人生的激情

靈感不需要成本,本身卻很有價值

科學用腦是引發靈感的妙方

任何靈感都源自熱愛

知識和技能是靈感的觸發點

讓靈感變成行動,能擁有更多機會

日積月累,靈感不是一天產生的

奇思妙想使絕境變坦途

第六章

創新思維在創新中讓人生的列車不斷提速

用創新思維實現突破

成就與財富來自創新意識

勇敢和冒險精神是創新的標誌

創新思考是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

創新能力的強弱在於能否突破思維定式

只有思路常新才有新出路

小創新孕育著大商機

與眾不同的想法產生與眾不同的收穫

別具匠心,小聰明能變大智慧

不在創新中繁榮,就在守舊中滅亡

第七章

逆向思維既然山不能過來,我們就過去

超越常規的發展離不開逆向思維

逆向思考是正向前進的助推器

轉換思路,這頭不通走那頭

改變傳統立意,產生全新的見解

顛覆思路,結果會大不相同

反向思考是機會的側向挖掘

缺點逆用,化不利為有利

換種思維,把問題倒過來想

反面著眼,看到的是柳暗花明

第八章

換位思維換個角度看,更能發現不同的風景

換位思考,找到新的人生機遇

思維換位是化解矛盾的利器

順著別人的思路,辦成自己的事情

以己度人,時時立於主動地位

雙贏之道——站在對方的立場想問題

欲取先予:舍小失為大謀

待人如已是一種成功動力

第九章

冷門思維從被人忽略的事物中尋找成功機會

冷門思維是成功者最常用的武器

另類思維更易捕捉到成功機會

有些事物不是沒有價值,而是你沒有發現

另闢蹊徑,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見縫插針,從市場空白中尋找財源

乘虛而人打主動進攻仗

開動大腦,尋求自己獨到的競爭優勢

第十章

借力思維借梯登天是通向成功巔峰的捷徑

巧動心思,借力打力最省力

用別人的智慧成就自己的事業

與其待時,不如乘勢

因勢造勢,時機到了再出手

借名揚名,一鳴驚人

借名釣利是一種精明的商戰策略

借假隱真,攻其不備

找對手的短處不如借用他的長處

借別人的雞,下自己的蛋

第十一章

超前思維比別人超前一步,就能領先一路

前瞻意識可以使人提前把握未來

成功的訣竅是做事比別人快半步

思維有多遠,就能走多遠

眼睛所到之處,是成功到達的地方

目光敏銳,也要配合敏捷的思維

見識的高低決定成就的大小

短視不能帶給你長久的富裕

大格局來自於開闊的視界

第十二章

創業思維腦袋決定錢袋。不比財力比智力

成敗在於觀念的轉變

獲勝離不開心動加行動的聯合攻勢

招法越奇特,勝算的把握越大

特立獨行才有可能脫穎而出

做大事依靠的不僅是資金,更是創意

以小搏大,四兩可撥千斤

不僅要有膽量,同時必須武裝頭腦

不尋常的方略引導不尋常的成功

序言

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思維,思維左右命運。正如海爾執行長

張瑞敏所說:“成功是觀念和思維方式的成功。”在對待具體問題上,人與人的思維往往只存在一些細微差別,但是由這些細微差別得出的結果卻有著天壤之別。我們不難發現,本來在同一學校旗鼓相當的學生,若干年後,有的功成名就,有的落魄潦倒;同在一個單位上班的同事,有的得心應手、遊刃有餘,有的卻舉步維艱、處處碰壁……為什麼在同樣的環境下,在相同的資源條件下,有的人能抓住機會,一步登天,而有的人卻不受機遇的青睞,始終徘徊在成功的大門之外?這裡原因眾多,但思維方式的差異絕對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相同的客觀條件下,由於人的思維方式不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程度就不同,各種行為的結果也就不同。有的人因為具備先進的思維,雖然一窮二白,白手起家,卻出人頭地;有的人即使坐擁金山,但由於思維落後,導致家道中落,最終窮困潦倒。可謂億萬財富買不來一個好思路,而一個好思路卻能讓你賺到億萬財富。古今中外,凡取得重大成就的人,必定是在其職業領域摸爬滾打中留下了大量思維足跡的人,可以說,所有的計畫、目標和成就,都是思維的產物,思維是人生中一筆難能可貴的財富。由此,思維能力被成功學大師拿破崙·希爾稱為是可以主宰成功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時,也被麥肯錫認為是優秀職業人士必備的一項關鍵能力。

思維是無形的力量,只有當好的思維方式與深厚的知識積累有機結合時,才能夠產生科學的智慧

文摘

第一章 思維漫步 給自己的人生準備一份思維盛宴

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每個新現象的發生,都離不開最初的“想法”。想到的未必都能做到,但做到的卻首先要想到,有什麼樣的想像力,就有什麼層次的創新。

中國一位傳奇的民營企業家有句名言:“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可見我們思考方法的匱乏是妨礙成功的一大障礙。只要養成善於思考的習慣,就能常常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每個新產品的發明,每個新論點的提出,都離不開最初的“想法”。這個想法,也就是思考。萊特兄弟夢想能夠飛起來,於是他們發明了飛機;達爾文一心沉浸在他的生物研究中,最終提出了震驚世界的進化論……所有的計畫、目標或者成就,都是思考的產物。根據需要進行聯想思維,通過對大腦既存信息的檢索,提取出有用信息,這是妙用聯想進行創造的主要途徑。人們的創造發明許多都是基於聯想思維的這一作用。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一生從事科學研究,做出了劃時代的貢獻。但他小時候並不聰明,不過他有著豐富的想像力。在他16歲的時候,他就想像:“假如我騎在一條光線上,追上了另一條光線,那將看到什麼現象?”對這個似乎是荒誕不經的問題,他用了10年時間苦心鑽研,終於創立了舉世矚目的相對論。毫無疑問,想像力在愛因斯坦的科學研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傑出的原子核物理學家盧瑟福曾說過:“出色的科學家總是善於想像的。”愛因斯坦也把想像力當作一種可貴的智慧型,他認為:“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它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想像是人的一種思維活動。人的大腦皮層由150億個神經細胞組成,這些細胞又分成若干部分,各司其職。人的思維能力也因此相應的分成感受力、記憶力、判斷力和想像力四種。所謂想像,就是由保存在記憶中的表象出發,把這些表象進行加工、改造,使其產生新思想、新方案、新辦法,從而創造出新形象的思維過程。想像力能提高創新的層次,因為它不受已有事實的局限,也不受邏輯思維的束縛,所以想像能為你拓寬創新的視野。想到的未必都能做到,但做到的卻首先要想到,有什麼樣的想像力,就有什麼層次的創新。

1972年12月23日,尼加拉瓜共和國首都馬那瓜發生了大地震。一座現代化城市頃刻間變成了一片瓦礫,死亡萬餘人。令人驚奇的是,在震中區511個街區被震毀的房屋廢墟中,唯獨18層的美洲銀行大廈安然屹立,而就在大廈前面的街道地面,卻呈現上下達1/2英寸的錯位,如此奇蹟,轟動了全球。

那么,奇蹟創造者究竟是誰呢?他就是著名的工程結構專家美籍華人林同炎。他設計的美洲銀行大廈,設計時不是把思考的重點放在傳統的正面思維上,因為放在正面不能徹底解決防震問題,而是採取相對聯想的思維方式。他採用框筒結構,這種結構和一般結構不同,具有剛柔相濟的特點:在一般負荷情況下,建築物有足夠的剛度來承受外力;而當受到突如其來的強烈的外力作用時,可由房屋內部結構中某些次要構件的開裂,使房屋總剛度驟然減弱,從而大大增強對地震的承受力。這種以建築物次要構件開裂的損失來避免建築物倒塌的設計構想,突破了以剛對剛的正面思維模式,從對立面展開聯想創新,創造了世界上少有的奇蹟。

德國學者萊辛說:“缺乏幻想的學者,只能是一個好的流動圖書館和活的參考書,他只會掌握知識,但不會創造。”想像作為形象思維的一種基本方法,不僅能構想出未曾知覺過的形象,而且還能創造出未曾存在的事物形象,因此是任何創新活動都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沒有想像力,一般思維就難以升華為創新思維,也就不可能作出創新。

實踐經驗告訴我們:一切創新活動都離不開想像的先導作用,想像是人類思維得以充分展開的自由翅膀。運用想像進行創造性工作,已是人們自覺或不自覺的意識,充分強化和挖掘想像在創新活動中的功能,已是當今人們進行創造性勞動的重要途徑之一。

前途是思考之後的必然走向

人們不是沒有好的機會,而是沒有好的想法。成大事者善於發現問題,努力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甚至讓問題成為改變自己命運的機遇。

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看到,有的人頭腦靈活、機敏、迅捷,而有的人戎則比較僵化、呆板、遲鈍;有的人思維活躍,新點子、新念頭源源不斷,一生中作出了許多創造發明;有的人則一生默默無聞,只會按常規想問題,做事情。這反映出不同的人在思維能力上的差別。

拿破崙·希爾說:“思考能夠拯救一個人的命運。”事實正是如此,有思考力的人才會有創造力,才能主動掌控自己的命運。平庸的人往往不是不努力,而是不動腦子,這種壞習慣制約了他們走向成功的可能;相反,那些最終能成大事者基本都在此前養成了勤于思考的習慣,他們善於發現問題,努力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甚至讓問題成為改變自己命運的機遇。

1986年,日本一個18歲的少年繼承了父親的制面事業。他的父親病重無法工作,少年開始獨力維持家計:養活6個弟弟3個妹妹及雙親。他不但制面,還要負責賣面。20歲時他愛上了一個女孩,女孩的父親不願意女兒嫁給制面的少年。於是,他改行從事珍珠買賣,並不斷追求新的專業知識。一位大學教授告訴他一項未經證實的理論:“珍珠的形成,是異物進入珍珠貝,例如砂粒,珍珠貝才會分泌珍珠的成分,將異物包裹起采,形成珍珠。”少年聽了大喜過望。他想:“如果我將異物植入珍珠貝體內,就會有人工飼養的珍珠出產了。”經過無數次實驗終於成功了。他的人工養珠事業,使他成為日本知名的大企業家。

要改變命運,先改變思維方式。人們不是沒有好的機會,而是沒有好的想法。思維影響和決定著人們的精神和素質。在相同的客觀條件下,由於人的思維不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就不同,各種行為也就不同。有的人因為具備先進的思維方式,雖然一窮二白,卻能白手起家,出人頭地;有的人即使坐擁金山,但由於思維落後,導致家道中落,最後窮困終身。

一個人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就看他的思維方法是否正確。在人類的發展史上,留下了許多成功者充滿睿智和創新的思維故事,對此進行認真體會與品味,對於開啟我們的智力、訓練我們的思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田中正一住在日本東京的一條小巷裡,他沒有職業,窮困潦倒,可他整天將自己關在家裡,研製一種“鐵酸鹽磁鐵”。鄰居們都認為他是一個怪人。當時他的確是患了病,是一種名叫神經痛的毛病,他到很多家醫院看過,卻怎么也治不好。由於他正在研製“鐵酸鹽磁鐵”,每星期四他都要帶著許多研製中的磁石,到大井都工業試驗所去測試。時間一長,他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每逢星期四,他的神經痛就得到緩解。田中正一是一個探究心很強的人,他為此感到十分好奇,於是就找來一條橡皮膏,在上面均勻地粘上5粒小磁石,然後把黏著小磁石的橡皮膏貼在自己手腕上。很快,他發現這玩意兒對治療神經痛很有效果,於是就立即申請了專利。田中正一認為:將磁石的南、北極交錯排列,讓磁力線作用於人體,由於人體內有縱橫交錯的血管,當血液流過磁場時,就會感生出微電流,這種電流有治病強身的效果。

取得專利權後,田中正一製造出四周鑲有6粒小磁石的磁療帶,推向市場。這種新產品上市後,果然不同凡響,在日本出現了人人爭購的現象。在銷售最好的時候,僅一周,銷售額就達兩億日元。就這樣,轉眼之間,田中正一從一個窮困潦倒的窮人變成了大富翁!

思考是導航的路標,指引人類走向智慧的彼岸,也指引人類向更先進、更美好的世界進發,沒有思考,人類就會停止發展的腳步。思考是我們提高生命質量、升華生命意義的大智慧。諾貝爾獎獲得者、英國物理學家約瑟夫·湯姆森和歐內斯特·盧瑟福一共培養出了17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這些天才們無一例外地深刻領悟到思考如何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為自己贏得了輝煌的人生。

很多人窮其一生都在受苦受累,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點便是沒有發揮大腦的巨大潛能,讓頭腦在庸庸碌碌中越變越鈍。因為缺少思考,學業上無法上進;因為缺少思考,事業上屢戰屢敗;因為缺少思考,心態上更容易陷入消極的不良境地,無法自拔。思維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的行為,決定著一個人學習、工作和處世的態度。可以說,思維方式決定著一個人的前途和命運。

問題是思維的起點,是創新的動力

成功的人總是帶著問題生存。強烈的問題意識是思維的動力,它能促使人們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直至作出創新。

在工作中,要戰勝困難,達到理想的效果,深思熟慮是不可缺少的條件。在科學、藝術創造中,在規劃方案、產品設計、經營運籌中,在理論體系的構築中,思考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可以說,世界上一切革新、發明、創造,都是思考的產物。

不少心理學家甚至認為,科學上很多重大進展與發明創造,與其說是問題的解決者促成的,不如說是問題的尋求者促進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