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晶片實驗室

微流控晶片實驗室

微流控晶片實驗室作者:林炳承,秦建華著,微流控晶片實驗室分上下兩篇,微流控晶片實驗室可供生物技術、MEMS、分析化學專業的科研人員、高校師生閱讀,可供政府相關部門管理人員和企業技術人員參考,也可作為研究生教材。

圖書相信

作 者: 林炳承秦建華

叢 書 名:21世紀科學版化學專著系列出 版 社: 科學出版社ISBN:9787030171603出版時間:2006-07-01版 次:1頁 數:390裝 幀:精裝開 本:16開所屬分類:圖書 > 科學與自然 > 物理學

內容簡介

微流控晶片實驗室分上下兩篇,上篇以技術為主,分別闡述晶片、晶片上各種單元操作和不同的檢測技術;下篇則著重套用,重點介紹微流控晶片實驗室在核酸、蛋白質、小分子和細胞等方面已有的工作,並儘可能充分地提供來自一線實驗室的成功案例。另有一章緒論,概括微流控晶片研究的基本歷程,濃縮作者對這一新興技術平台的理解、體會和積累。全書從思想、內容到邏輯、文字,都經過反覆的討論、充實、推敲和斟酌,力求引證梳理兼有,綜合分析並重,特別是以作者實驗室的工作貫穿始終。
微流控晶片實驗室可供生物技術、MEMS、分析化學專業的科研人員、高校師生閱讀,可供政府相關部門管理人員和企業技術人員參考,也可作為研究生教材。

作者簡介

林炳承,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學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碩士、博士。德國Tubingen大學、比利時布魯塞自由大學訪問學者;德國Tubingen大學、美國Truman州立大學、香港大學、義大利科學院客座教授;德國洪堡基金(AvH)、日本學術振興會(JSPS)fellow。第一至六屆全國毛細管電泳會議主席之一,全國毛細管電泳專業小組組長;第一至五屆亞太微分離分析會議主席或主席之一,JBBM等雜誌編委,Electrophoresis雜誌副主編。
現從事同流控晶片實驗室研究,並以生物醫學和藥學為主要套用對象。已發表論文約220篇,出版著作6部,申請或持有微流控晶片領域發明專利40餘項。獲遼寧省自然科學一等獎等獎項。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約50名。2001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2002年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生導師。
·查看全部>>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微流控晶片實驗室及其發展歷史
1.2 微流控晶片實驗室的理論研究
1.3 微流控晶片實驗室整體框架
1.4 微流控晶片及基本操作單元
1.5 微流控晶片的套用
1.6 展望
參考文獻
上篇 微流控晶片實驗技術
第2章 晶片材料與晶片製作技術
2.1 前言
2.2 晶片材料
2.3 晶片製作環境要求
2.4 矽晶片、玻璃晶片和石英晶片的製作及封接
2.5 高分子聚合物晶片的製作及封接
參考文獻
第3章 微流體控制與驅動技術
3.1 前言
3.2 微流體控制
3.3 微流體驅動
參考文獻
第4章 進樣及樣品前處理技術
4.1 前言
4.2 液態樣品進樣
4.3 氣固態樣品進樣
4.4 樣品前處理
參考文獻
第5章 微混合和微反應技術
5.1 前言
5.2 微混合和微混合器
5.3 微化學反應和微化學反應器
5.4 微型生物反應
參考文獻
第6章 微分離技術
6.1 前言
6.2 微電泳分離的基本問題
6.3 微電泳分離的常見模式
參考文獻
第7章 檢測技術
7.1 前言
7.2 雷射誘導螢光檢測
7.3 紫外吸收光度檢測
7.4 化學發光檢測
7.5 電化學檢測
7.6 質譜檢測
7.7 其他檢測
參考文獻
第8章 單分子螢光檢測技術
8.1 前言
8.2 單分子螢光檢測的基本原理和物理量
8.3 單分子螢光檢測的基本過程
8.4 單分子檢測的套用
參考文獻
下篇 微流控晶片實驗室套用
第9章 核酸
9.1 前言
9.2 基因突變檢測
9.3 基因分型
9.4 病原體基因檢測
9.5 DNA測序
9.6 微流控晶片DNA計算機
參考文獻
第10章 蛋白質
10.1 前言
10.2 蛋白質分析中的若干問題
10.3 蛋白質胺基酸序列和構象
10.4 蛋白質糖基化
10.5 蛋白質磷酸化
10.6 蛋白質分子參與的相互作用研究
參考文獻
第11章 小分子和離子
11.1 前言
11.2 離子
11.3 手性分子
11.4 代謝物
參考文獻
第12章 細胞
12.1 前言
12.2 單元技術
12.3 套用研究
參考文獻
名詞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