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福特製:當代資本主義經濟新的發展階段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1月1日)
平裝: 258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09514610, 7509514614
條形碼: 9787509514610
尺寸: 22.8 x 16.8 x 1.6 cm
重量: 422 g

作者簡介

劉剛,1965年2月出生,祖籍山東濟寧。2001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獲經濟學博士學位。2001年到2003年在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理論經濟學博士後流動站工作。現為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副所長,南開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創業經濟和創新政策。近年來。先後在《中國社會科學》等雜誌發表學術論文20多篇,出版專著和譯著多部。主持和參與多項國家社科和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曾獲天津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一等獎(2004年),2005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獲教育部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2006年,集體)和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人文社科)(2009年,集體)。

內容簡介

後福特製:當代資本主義經濟新的發展階段》內容簡介:20世紀70年代以來,福特製大規模生產的危機及其向後福特製生產方式的轉變,引發了資本主義新一輪經濟轉型。《後福特製:當代資本主義經濟新的發展階段》的研究表明,後福特製不僅表現為生產方式的一次重大變革,在本質上是當代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新階段和新形態。為了適應生產方式的轉變,當代資本主義經濟制度變革的重心是構建創業或創新環境,因而被稱為創業資本主義或創新國家。後福特製的興起,一方面促進了以IT為代表的新興產業的發展、經濟的全球化和以美國為代表的新經濟的出現,另一方面又造成全球生產能力的過剩和資本主義經濟基本矛盾的深化,孕育著新的經濟危機的到來。

目錄

第一章 從福特製到後福特製:資本主義經濟新的形態演化
第一節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歷史演進
第二節 作為生產方式一般的後福特製的基本特徵和基本形態
第三節 作為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結構的福特製和後福特製
第二章 新經濟的本質及其生產的制度結構
第一節 制度結構的自由主義和調節主義
第二節 新經濟的本質和資本主義新一輪經濟轉型中的制度變革
第三章 後福特製條件下企業競爭優勢的新來源
第一節 動態能力與企業競爭優勢
第二節 兩種生產方式競爭優勢的經濟學分析和比較
第三節 後福特製條件下企業的競爭優勢基礎
第四節 動態能力:後福特製企業速度經濟的基礎
第四章 細胞生產:後福特製生產方式的新進展
第一節 後福特製生產方式的新進展
第二節 細胞生產方式的分類、運行機制及其本質
第三節 細胞生產方式的互補性制度安排
第五章 後福特製條件下勞動組織的新變化
第一節 生產方式變遷與勞動組織的演變
第二節 福特製的勞動分工和勞資關係
第三節 精益生產中的勞動組織
第四節 知識創造與勞動組織的新模式
第六章 動態組織能力與企業組織的創新和演進
第一節 組織創新和演進的外生性分析
第二節 企業組織創新和演進的內生性及其外部環境影響
第七章 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新鄉村工業化
第一節 新鄉村工業化中的組織變革因素
第二節 新產業區的起源和演化
第八章 資本主義新一輪經濟不平衡增長中的組織和制度變革因素
第一節 對資本主義經濟成長動因的理論分析
第二節 生產組織方式變革與當代資本主義經濟成長新一輪的不平衡
第九章 後福特製與全球經濟發展中的地理位置“悖論”
第一節 全球經濟一體化條件下的地理位置“悖論”
第二節 後福特製與世界經濟的新格局
第十章 從福利國家到創新國家
第一節 福特製、福利國家及其危機
第二節 後福特製和創新國家
第三節 創新國家的創業或創新政策
第十一章 新自由主義制度結構與當代資本主義新一輪經濟危機
第一節 從調節主義到新自由主義的制度結構
第二節 新自由主義制度結構的內在矛盾和新一輪經濟危機的孕育和爆發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