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真相

後真相

後真相(post-truth),為《牛津詞典》2016年度辭彙,形容詞,描述的是客觀事實對公眾意見的影響沒有感性訴求產生的影響大這樣一個狀況。這個詞反應了2016年政治領域“高度緊張”的狀態。

基本信息

詞源

後真相後真相
post-truth這個詞首次使用是在1992年。

不過,這個詞在2016年的使用率比2015年增長了2000%,而2016年正好是脫歐公投和美國總統大選之年。

隨著社交媒體崛起成為新聞來源,同時人們對主流機構提供的事實越發不信任,post-truth這個理念的語言學根基其實已經形成一段時間了。這個詞使用頻率暴增是在2016年6月英國脫歐公投期間,後來7月份,特朗普被確定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時使用頻率再次明顯增加。

鑒於這個詞的使用頻率還沒有降低的跡象,post-truth最終成為定義我們這個時代的辭彙之一。

含義

"後真相"一詞已經從冷門辭彙搖身一變,成為現今政治評論上廣為使用的辭彙。“後真相”過去多是指“在真相被揭發後”,美國《國家》雜誌1992年在一篇反思海灣戰爭的文章中使用該詞後,它才開始被賦予“情緒蓋過事實”的含義。《牛津詞典》將“後真相”定義為“形容訴諸情緒及個人信念比客觀事實更能影響輿論。”

"後真相"也引申出"後真相政治",亦即是民眾忽略事實,以立場決定是非,支持政見及政客

牛津年度辭彙

《牛津詞典》宣布post-truth(後真相)為2016年度辭彙,這個詞當選是拜6月份英國脫歐公投和美國總統大選所賜。post-truth或將成為“定義我們這個時代的辭彙之一”。

Post-truth(後真相)經常跟post-truthpolitics(後真相政治)一起出現,此次評選中被甩在後面的其他政治辭彙有Brexiteer(脫歐支持者)和alt-right(另類右翼)。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