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半夜演出

後半夜演出

不少中國演出團體在赴海外演出時“花錢賺吆喝”,靠送票乃至請客來提高上座率,因為要請當地的打工者和開餐館的人免費來看演出,演出時間只能定在下半夜,這樣的演出被稱為“後半夜演出”。

出現原因

後半夜演出之怪現象後半夜演出之怪現象

“後半夜演出”耗資巨大,有些團體每次出國演出甚至會花掉800萬-1000萬元,極個別甚至負債出演。這些演出團體會做“後半夜演出”這種“虧本買賣”的原因就在於海外“鍍金”可以讓他們獲得高額財政補貼,還可以在回國後吹噓自己是世界知名樂團

一個在國內名氣平平的歌手,在美國、加拿大、歐洲有過放歌經歷,就可以叫做國際知名歌星,如果其登上的是維也納金色大廳這樣的音樂聖殿,“歌星”兩字還要更改為“藝術家”,自此之後,“走穴”要價就要加碼。“國際知名歌星”、“世界頂級藝術家”們閉口不提的是,他們在國外放歌的場所,幾乎都是一些出場費近乎為零的小場合,甚至是免費為海外華人團體聚會、婚宴、公司年會演出的場合,所謂“專場音樂會”、“巡迴演唱會”,不過就是在眾人大快朵頤根本沒心思聽歌鼓掌的同時,歌手自娛自樂十來分鐘的連唱而已。

之所以會出現中國演出團體在海外“後半夜演出”、花錢賺吆喝的咄咄怪事,就在於這些團體的“注水”成就,可以被所在地方的政府直接拿來作為文化“政績”,再從後者手裡分得一杯羹。

危害

“後半夜演出”這種做法很不道德,因為涉事歌手嚴重誇大了自己的海外音樂巡演成就,並以“注水”成就,拿到國內來矇騙大眾。同樣,國內的演出團體用免費送票外加請客吃飯的方式,讓海外華人後半夜來捧場,回國後改口亂說,騙取名利,當然也是寒磣加猥瑣的做派。

實際上,在如今接近實時的網際網路信息傳播環境下,如果公權力不對公民發聲和媒體報導設限,赴海外演出的個人和團體編造“注水”成就的醜聞,遲早會大白於天下,其隱瞞、忽悠的有效周期將越來越短。相反,因為過度信賴政府介入的效率,反而可能讓主管部門將澄清調查相關事實的權力壟斷在自己手裡,對挑戰自己“闢謠”權力的網民、媒體給予壓制,“國際知名歌星(樂團)”、“世界頂級藝術家”神話倒可能有驚無險的存續下去。

建議

審核把關

嚴格審查出國演出水平嚴格審查出國演出水平

北京交響樂團音樂總監、首席指揮譚利華建議,有關部門應該對出訪的團體和個人進行必要的審核和把關。否則,中國真正高水平、高質量的文化演出就很難以正式的渠道走向世界了。他呼籲,在中華文化“走出去”過程中一定要慎重,要對各個環節進行嚴格管理,以免庸俗化。“文化不是辦個護照就能"走出去"的,還是要有精品。”著名編劇王興東也表達了對於提升作品質量和打造經典品牌的期待。他說,要想“走出去”,中國的藝術作品先要牢固根基,出精品、造品牌。

取消補貼,市場化運作

取消所有國內演出團體和個人赴海外演出的補貼、獎金,不再由國內的納稅人為平白無故的境外觀眾送“文化福利”。既然這些演出團體和個人自稱極有水平,其演出主題和內容都是高質量的、可以為跨國界的觀眾喜聞樂見的,那么就很有境外的市場競爭力,完全可以通過藉助境外的文化中介組織,以市場化的法子運作演出。

網路文化分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