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錄音心理學

二、實驗心理學 四、錄音心理學 三、聲過程的心理效應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第1版 (2005年1月1日) 叢書名: 當代影視聲音系列叢書,北京電影學院錄音專業教材 平裝: 166頁 正文語種: 漢語 開本: 16 ISBN: 7504345008

商品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為錄音學科首創。
在電影電視創作中,“錄音”已經被擴展為“影視聲音的藝術創作手段”。而影視中的聲音涉及範圍廣泛,既涉及聲音的客觀物理特性,又涉及聲音的主觀感受;既包括聲音的藝術構思,又包括聲音的技術製作,甚至還包括聲音與畫面之間的相互誘導、相互作用以及聲音美學等一系列的問題。因此,影視聲音是一門涉及到科學技術和文化藝術的邊緣學科,是一個既涉及物理學、生理學、心理學和美學等廣泛領域,又具有本身學科特點的獨立科學。基於這種認識,筆者試圖將影視聲音創作中涉及的物理、生理、心理,乃至美學等方面的問題相互滲透、相互補充,融為一體,藉以揭示聲音的本質,探討影視聲音創作的基本內容與基本規律。
本書共分六章。除了介紹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外,力求將影視聲音及其要素的物理性、生理反應、心理效應以及美學屬性相互聯繫,特彆強調主體(客群)在客體——聲音,特別是以藝術形式出現的聲音刺激下的生理反應、心理效應及審美經驗。在介紹了聲音各要素的客觀特性、生理反應、心理效應及審美經驗和審美的心理過程後,對影視聲音的基本結構進行了分析,試圖探討影視聲音創作的基本規律。
本書可作為相關高等院校影視聲音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教學參考書,也可供從事影視創作的錄音工作者及其他專業人員參考。

作者簡介

林達悃,北京電視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北京電影學院教學指導小組成員、《當代影視聲音系列叢書》主編。中國傳媒大學錄音藝術學院客座教授,《數字廣播電視書系》編委會編委,北京師範大學兼職教授。中國電視電視技術學會(CSMPTE)聲音委員會委員、專家組成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聲學學會委員、錄音教研室副主任等職。北京聲學學會籌建之一,並任該學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科教委員會負責人、學術委員會和諮詢委員會委員,兼任電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福州市廣播電視局技術顧問等。
從事聲學及錄音聲學的研究與教學工作逾四十年。早期參加了多項國家重點研究項目,其中負責研究發明的吸聲磚項目獲第一屆全國科學大會獎。近二十年來,主要從事電影電視錄音技術及理論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特別是在錄音室聲場、聲信號的控制及音質主觀評價和錄音監聽幾方面的造詣頗深。發表《錄音室聲場的新視點》等論文30餘篇;專著與譯著有《錄音聲學》、《廣播影視聲學》、《錄音專業考試輔導》(主編)、《聲音·人·建築》、《錄音室手冊》及教材《聲學基礎》、《電聲學》、《錄音環境聲學》和《教育電聲系統》等。獲國際名人研究中心(英國 劍橋)頒發的20世紀(電影電視錄音科學)傑出成就銀獎。

目錄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概述
一、錄音與聲音藝術創作
二、影視藝術中的聲音
三、實時欣賞藝術與非實時欣賞藝術 
第二節 現代審美心理學簡介
一、心理分析美學
二、格式塔心理學
三、行為主義心理美學
四、資訊理論心理美學
五、人本主義心理學美學
第三節 實驗心理學、生理—心理聲學與錄音心理學
一、概述
二、實驗心理學
三、生理—心理聲學 
四、錄音心理學
第二章 聽覺的生理與心理特徵 
第一節 聽覺系統及其基本特性
一、人耳的基本結構
二、聽音過程
第二節 聽覺理論
一、共鳴理論
二、齊發理論 
三、一些新發現
第三節 聽覺的方向定位
一、對(單)聲源方向的識別
二、雙聲源定位與哈斯效應
三、立體聲重放的理論基礎
四、哈斯效應
五、勞氏效應
第四節 聽覺掩蔽
一、定義
二、同時掩蔽
三、臨界頻寬
四、重要啟示
第三章 聲音的要素及其生理反應與心理效應
第一節 聲強及其生理反應與心理效應
一、聲強
二、響度級與響度
三、響度的心理效應
第二節 頻率及其生理反應與心理效應
一、頻率
二、音高
第三節 頻譜及其生理反應與心理效應
一、音色
二、音質主觀評價用語
三、頻譜
第四節 時長——聲過程及其生理反應與心理效應
一、聲過程的基本特點
二、聲劑量
三、聲過程的心理效應
第五節 聲音的其他要素及其心理效應
一、速率及其生理反應與心理效應
二、節奏及其生理反應與心理效應
第四章 聲音的審美心理效應——聲音效果
第一節 聲音音色與聲音效果
一、實時欣賞藝術與非實時欣賞藝術
……
第五章 聲音藝術感受的基本心理過程
第六章 電影電視聲音的基本結構及其評價
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