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石河村

張氏祠堂:
張氏祠堂始建於清代同治與光緒年間(1870—1877)年,從籌建到竣工歷時8年之久。它的建築設計與風格有著典型的明清時期建築特點,其布局深3進,面闊5間,系磚木結構,3殿隔花壇,中帶天井,四周分布有廂房。迴廊、鼓皮隔扇,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古建格式,也是大別山區難得一見的古建築之一。它不僅是張氏族人的驕傲,也是張氏後嫡對先人的記憶,它是凝聚張氏後人的軸。
該祠堂歷經百年滄桑,飽經戰亂洗禮。1927年,當大革命進入低潮時,黨組織在這裡秘密組建了“農民協會”,成立了張石河義勇隊,參加了著名的“黃麻起義”。1931年中國工農轟紅軍第四方面軍於七里坪成立,長石河村義勇隊員在這裡踴躍報名參加了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達400多人。1929年,黃安縣黨團組織在祠堂相繼成立了“列寧國小”,以傳播革命火種。解放後的50年代,這裡又籌建過紅安縣第九中學。因而,從這裡走出了一大批革命的仁人志士,孕育了身經百戰的將軍,還有為社會主義建設做出過卓越貢獻的專家教授。這裡不愧是一座江南的古建築,革命初期的搖籃。
在2002年經縣文物局古建部工作人員考察,把該祠堂定位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由於年久失修,加之文革期間的認為損壞,祠堂內多處面臨坍塌的危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