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漫萍[革命烈士]

張漫萍[革命烈士]
張漫萍[革命烈士]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漫萍,1910年8月9日出生於滎陽城西五龍寨村。1927年張漫萍從縣立高國小堂考取河南省立第四師範,期間,接受革命思想教育。1932年,入北平大學,積極從事革命活動,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同年,在組織學生示威遊行散發傳單時被捕,與董天知等人關押在北平草嵐子監獄。當時,遭受殘酷折磨的張漫萍,患上了嚴重的關節炎,連“放風”都要人攙扶,可他的鬥志卻十分堅強。面對敵人酷刑,張漫萍發出崢崢誓言:頭可斷,血可流,誓死不叛變,誓死不投降。

基本信息

綜述

張漫萍(1910~1947),原名張復禮,參加革命後化名王若愚、張友文,河南省滎陽縣城西五龍寨人。幼年讀書、學拳擊,其父對他要求甚嚴。民國16年(1927年)至20年,他在洛陽第四師範學校讀書時,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並參加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後到北平大學讀書,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民國21年“一·二八”事變後,他積極投入抗日救亡運動,在天橋散發傳單時被捕,關入北平草嵐子監獄。在獄中,他受到敵人的殘酷折磨,被帶上沉重的腳鐐,投入水牢;當敵人以釋放為誘餌逼他寫悔過書時,他義正詞嚴地說:“我抗日無罪,無過可悔!”。民國23年,在獄中他參加了由薄一波領導的絕食鬥爭。獄中黨員成立了黨支部,張漫萍為支部成員之一。嗣後,民國25年9月,經組織營救,他與薄一波、楊獻珍等61人一起出獄。

張漫萍出獄後,被組織分配在河南滎城開展黨的工作。嗣後,民國26年10月擔任開封市委書記,民國27年2月擔任西華中心縣委書記,5月任鄭密滎工委書記,均積極開展黨的秘密工作。

民國28年秋,組織調張到新四軍第四師,任第二總隊第一營營長。之後,又調他到師司令部作戰科任參謀,再轉邳睢銅等地工作。民國31年,他任中共淮北區黨委黨校總支書記,至民國32年5月,任中共泗五靈鳳縣縣委宣傳部長。

民國33年 ,受中共淮北區黨委領導的蚌埠工作委員會(淮河辦事處)成立,張漫萍不久任副書記,後又接任書記,領導開展工委的工作。此時,抗日戰爭已臨近勝利,工委根據上級黨的指示,積極發展黨的組織,發動民眾,為配合新四軍奪取蚌埠作準備。同時,也派員潛入徐州、蚌埠的敵偽軍中,做分化瓦解工作。由工委領導的一支武工隊,經常在蚌埠外圍開展武裝鬥爭。

民國35年7月,在蔣介石發動內戰後,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淮北根據地,根據地大部分人員轉入洪澤湖地區堅持鬥爭。但張漫萍要求留在敵占區,多次在敵人嚴密控制下的蚌埠,召開黨的秘密會議,指導開展鬥爭。民國36年夏,張在蚌埠被捕,敵人將其押上火車解送徐州,途中他破窗跳下,身受創傷,在行至懷遠縣楊集時,被冒充成區隊人員的大營鄉土頑誘捕,旋即押解宿縣湖溝嚴刑拷打,但張大義凜然。當夜,土頑將張勒死在湖溝集澮河南岸,又將其屍體裝入麻袋,投入澮河。

人物經歷

永遠的豐碑

張漫萍:在豫皖蘇播撒革命火種

張漫萍,1910年出生,河南滎陽人。1926年夏至1932年春,在河南省立第四師範學校讀書,期間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畢業後到北平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32年7月,因叛徒告密被捕,被關押在北平軍人反省分院,即草嵐子監獄。

張漫萍:在豫皖蘇播撒革命火種 張漫萍:在豫皖蘇播撒革命火種

在獄中,張漫萍在薄一波、楊獻珍等同志領導的秘密黨支部的領導下,同敵人進行了堅決鬥爭。1932年冬,張漫萍被獄中黨支部批准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並成為獄中黨支部成員。

1936年9月,張漫萍經黨組織營救出獄,隨後被黨分派到河南工作,組成抗日統一戰線,開展抗日救亡運動,開闢西華抗日根據地。

1938年底,張漫萍轉赴豫皖蘇邊區,到新四軍四師彭雪楓部工作,先後任第二總隊營長、四師司令部作戰科參謀。1942年至1944年,張漫萍調安徽淮北,先後擔任中共泗(縣)五(河)靈(壁)鳳(陽)縣委宣傳部長、中共蚌埠工委副書記兼城工科長。抗戰勝利後,他繼續擔任中共蚌埠工委書記,帶病轉戰於安徽淮北、江蘇洪澤湖一帶,領導這一地區黨的地下鬥爭。

1947年7月,張漫萍在安徽固鎮縣五河集一帶開展工作時不幸被捕。敵人把他吊在樑上,嚴刑拷打。他堅貞不屈,大義凜然,怒斥敵人:“共產黨是殺不完的!革命是一定要勝利的!”當夜,兇殘的敵人把張漫萍勒死,裝入麻袋,投入澮河。張漫萍壯烈犧牲,時年37歲。

人物簡介

張漫萍,1910年出生,河南滎陽人。中醫家庭出身。1926年,考入河南省立第四師範。期間,接受革命思想教育。1932年,入北平大學,積極從事革命活動,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同年,在組織學生示威遊行散發傳單時被捕。獄中,積極參加黨支部組織領導的絕食鬥爭。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堅定地回答:“抗日無罪,無過可悔!”1936年,經黨組織營救出獄後,受黨指派回河南工作。1937年,任中共河南省委秘書長、開封市委書記兼組織部長,開展民眾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赴豫皖蘇敵後根據地。1943年,進入蚌埠地區,堅持湖上鬥爭。1947年7月,由宿縣返回蚌埠,途中被地方反動勢力逮捕。面對嚴刑拷打,堅貞不屈,怒斥敵人,當夜,被敵人殺害於安徽宿縣湖溝集。

革命生平

1926年夏至1932年春,在河南省立第四師範學校讀書,期間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畢業後到北平參加抗日救亡運動。

1932年7月,因叛徒告密被捕,被關押在北平軍人反省分院,即草嵐子監獄。 在獄中,張漫萍在薄一波、楊獻珍等同志領導的秘密黨支部的領導下,同敵人進行了堅決鬥爭。

1932年冬,張漫萍被獄中黨支部批准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並成為獄中黨支部成員。

1936年,經黨組織營救出獄後,受黨指派回河南工作。

1937年,任中共河南省委秘書長、開封市委書記兼組織部長,開展民眾抗日救亡運動。

1937年11月,楚博出任西華縣長。省委為加強對豫東抗日救亡運動的領導,次年2月派張漫萍做楚博的統一戰線工作,使西華的三千武裝取得合法名義,各級政權與我黨合作。

1938年4月19日,徐州淪陷。根據沈東平、張漫萍的建議,楚博革新政權,將西華各區區長改由共產黨員擔任,接管了全縣四個區的政權,使全縣五十八個聯保處很快為我控制。一個多月之內,西華便組成四個區團的武裝約3 000人,創建了我黨領導下的西華人民抗日自衛軍。西華抗日根據地的建立,為彭雪楓率部挺進敵後提供了人力物力,武力援助了睢(縣)杞(縣)太(康)地區黨的鬥爭。

1938年6月,開封失守。根據省委決定,張漫萍回到豫西,在豫西特委領導下,組成了鄭(州)滎(陽)密(縣)工委,張漫萍任書記,領導抗日救亡運動。張漫萍領導工委重點培養和吸收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中的抗戰積極分子入黨,用黨的方針政策武裝他們,建立起各級的核心領導力量。陸續建立的有密縣、滎陽、長葛等縣的工委和密縣、滎陽兩個中心縣委,張漫萍親自兼任滎陽縣的工委書記。

滎陽縣抗日武裝團隊成立後,張漫萍任政訓員,向地方團隊宣傳抗日。在暑期教師講習會中,張漫萍大講我黨抗日主張,宣傳抗日游擊戰爭,堅決有力地反駁國民黨“一黨(國民黨)、一軍(國民黨軍)”的謬論,激發了廣大教師的抗戰熱情。在張漫萍的努力下,滎陽縣還舉辦了游擊幹部訓練班,為抗日武裝培訓骨幹力量。在南部山區成立農會、青年會、讀書會,領導民眾反對貪污,同反動保長算賬作鬥爭。抗日民眾運動搞得轟轟烈烈。

張漫萍十分熱愛家鄉的父老兄弟。他每次回家,都熱情地向鄉親們講抗日新聞故事,教唱抗日歌曲。他好像不知道疲勞,也從未向人流露出他患有嚴重的關節炎病。這時的工委機關就在張漫萍家,同志們經常來找他。家裡地里,麥垛旁邊,磨棚底下,他們隨時隨地交談思想,討論工作;或共用粗茶淡飯,生活質樸,友誼真摯。不少人在他的幫助下,或受他的影響,或經他介紹,參加了革命。

1936年9月,張漫萍經黨組織營救出獄,隨後被黨分派到河南工作,組成抗日統一戰線,開展抗日救亡運動,開闢西華抗日根據地。

1938年底,張漫萍轉赴豫皖蘇邊區,到新四軍四師彭雪楓部工作,先後任第二總隊營長、四師司令部作戰科參謀。1942年至1944年,張漫萍調安徽淮北,先後擔任中共泗(縣)五(河)靈(壁)鳳(陽)縣委宣傳部長、中共蚌埠工委副書記兼城工科長。抗戰勝利後,他繼續擔任中共蚌埠工委書記,帶病轉戰於安徽淮北、江蘇洪澤湖一帶,領導這一地區黨的地下鬥爭。

1947年7月,張漫萍在安徽固鎮縣五河集一帶開展工作時不幸被捕。敵人把他吊在樑上,嚴刑拷打。他堅貞不屈,大義凜然,怒斥敵人:“共產黨是殺不完的!革命是一定要勝利的!”當夜,兇殘的敵人把張漫萍勒死,裝入麻袋,投入澮河。張漫萍壯烈犧牲,時年37歲。

人物貢獻

張漫萍:在豫皖蘇播撒革命火種

1938年11月,豫西特委派張漫萍到豫皖蘇抗日根據地去,參加彭雪楓領導的新四軍游擊支隊。他認真研究抗日游擊戰爭戰略戰術,學習帶兵打仗的本領。他參加的白廟戰鬥、竇樓戰鬥、“六一”戰鬥等重大軍事行動,都取得了勝利。以後,他又擔任新四軍四師作戰參謀,泗(縣)五(河)靈(壁)風(陽)縣委宣傳部長等職,為豫皖蘇邊區的抗日游擊戰爭作出了貢獻。

人物評價

永遠的豐碑

1943年,進入蚌埠地區,張漫萍帶領蚌埠工委的部分幹部,隨部隊在泗南洪澤湖邊打游擊,堅持湖上鬥爭。1947年8月,張漫萍在安徽固鎮縣五河集一帶開展工作時不幸被捕。敵人把他吊在樑上,嚴刑拷打,但始終堅貞不屈。他昂首怒斥敵人:“共產黨是殺不完的!革命是一定要勝利的!”當夜,兇殘的敵人把張漫萍勒死,裝入麻袋,投入澮河,犧牲時年僅37歲。2005年12月,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在“永遠的豐碑”欄目中,介紹了張漫萍烈士的英勇事跡,使張漫萍烈士的英名廣為傳頌。

敢把牢底坐穿的共產黨員

頭可斷,血可流,誓死不叛變,誓死不投降。這是革命烈士張漫萍面對敵人酷刑時發出的崢崢誓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