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旦則

個人簡介:

從民企到村官的轉身 上世紀80年代,頭腦靈活、精明能幹的張旦則投身商海。從運輸業起步,再到煤焦經營,經過多年打拚,他創辦經營的公司一度連續兩年在我區納稅排名第二,並且把生意從國內做到了國外

個人經歷:

2009年,七里灘村部分村民及黨員多次找到張旦則,誠意請他回去當村幹部。此時的七里灘村,黨支部、村委會兩委班子組織渙散、戰鬥乏力。當還是不當?張旦則進退兩難。親朋好友勸他,事業正處在高峰期還是安心做生意好,而做村幹部是個得罪人的差事。 張旦則左思右想,覺得自己已經有了一定的家底,但整村還不富裕,是該給村裡邊鄉親們做一點貢獻的時候了!2009年5月18日,張旦則當選七里灘村支部書記。上任第一天起,他為自己立下軍令狀:"土生土長在七里灘,讓父老鄉親說個好!"。 做好黨員帶頭人 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民眾看著村幹部。張旦則也常說:"幹部公正廉潔了,辦事透明了,百姓才會擁護你,黨支部才會有戰鬥力。" 自張旦則當選為七里灘村黨支部書記以來,作為班長,無論大事小事,他要求大家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帶頭搞好團結,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使班子成員擰成一股繩。圍繞加強村班子的核心建設問題,他用企業經營的管理模式對支、村兩委班子實施企業化的管理,標準的上下班制度,每天晚上雷打不動總結當天工作、分配次日工作,鍛造起一支富有戰鬥力的幹部隊伍。 七里灘村黨支部、村委會在實現農村民主自治工作上,不斷創新機制,完善各項工作舉措,提高了村民自治水平。一是全面推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二是全面推行村務、財務公開,設定了公開欄,定期向村民公布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情況。三是全面推行村民自治制度,充分發揮好村 "兩議會"的作用。 做好致富領路人 藉助我區第三次創業的東風,七里灘村上馬了七大基礎設施建設工程,著力打造現代文明村莊。 為全面改善村民的宜居環境,投資4.5億建設錦繡佳苑住宅小區,建成後每戶村民可享有一間門面房和一套住房,預計村民每年每人可增加純收入2000元以上。為緩解城區學校入學的壓力,開建了總建築面積11500平方米,總投資2300萬元的標準化國小。為解決村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建設建築面積500平方米的村醫療服務站。備受關注的25米商業街可安排500戶村民從事第三產業,形成東城區商貿物流集散地。占地面積4000餘平方米的敬老院,可容納百餘名70歲以上村民養老。舊村一條3米高,9米寬,500餘米長的排洪隧道兼村內大道的建設,不但使村里的環境衛生發生了巨變,同時使老房子大幅度升值。

造福一方:

目前,七里灘電話入戶率達95%,移動通訊、IP電話、數據通信、寬頻網覆蓋全村,郵電通訊十分便利。自來水改造已經完成,村民用電納入城網,戶戶通工程惠及全體村民。村辦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 "我想為村里乾點實事,多轉移些勞動力,多增加些農民收入,讓村民富裕起來",張旦則並不滿足於現狀,他說: "如今,全區上下轟轟烈烈開展大討論活動,我們村要爭先實踐離石精神,把七里灘村建設成為市區的一顆璀璨明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