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忻[明朝昭勇將軍、伊斯蘭教史專家]

張忻[明朝昭勇將軍、伊斯蘭教史專家]

張忻,明朝(1368—1644)末年著名的伊斯蘭教史專家,軍事學家,字靜之,朝廷正三品官員“昭勇大將軍”,出生於山東省掖縣(今山東省萊州市),回族。

人物生平

他的家庭是一個著名文學世家,祖父和父親都很有才華,而且都擔任過中央政府的高官。1625年他在科舉考試中成功,並開始擔任官職。但是由於得罪了朝廷中的權貴人物被罷免了官職回家。回到家鄉後,正遇當地發生叛亂事件,於是他帶頭捐獻金錢,幫助地方的軍事防務,最終使叛亂被平息,地方得到安寧。由於這次功績,他又恢復職務。明朝末年他一直升遷,直到中央的最高領導“昭勇大將軍”。

清朝(1644—1911)取代明朝後,他來到今天的揚州廣陵城,繼續擔任了幾年的地方官,1658年在家中去世。

著作

他對伊斯蘭教的主要貢獻是在有關教義和教史的研究方面,重要的著作為《清真教考》一書。該書對於伊斯蘭教的創始、穆罕默德其人以及該教的儀式和經典等都有一些介紹;同時,他運用中國道家的理論來論述伊斯蘭教的思想,對後世產生了一定影響。

將軍墓

據收藏於揚州普哈丁墓園的《張氏宗支圖》記載,張氏始祖 褡木赤於元初進入中國,至三世祖昭勇將軍張忻,為明嘉靖武騎都附,“因善於箭術賜姓張,墳在東關普哈丁墓後,有雙羊牌坊者,載明縣誌。”

*明代石羊回歸普哈丁園

27年前,一對有400多年歷史的石羊因普哈丁園改造而“暫居”瘦西湖。這對石羊出自普哈丁園東側,墓主人是明代武將張忻。昨天這對石羊終於“回家”了,被人們順利地運回主人的身邊――普哈丁園張忻將軍墓園。

張忻[明朝昭勇將軍、伊斯蘭教史專家] 張忻[明朝昭勇將軍、伊斯蘭教史專家]

昨天早上8點多,瘦西湖遊樂場旁的樹林中聚集了二三十名自發迎接石羊回歸的各界人士,“喜迎明代石羊回歸普哈丁園交接儀式”就在這裡舉行,搬運前兩隻石羊披上了紅綢,寓意吉祥。

簡單的回歸 後,上午9點45分,起運儀式正式開始。據張忻將軍的後人張振國介紹,一隻石羊有1300多斤,為此安排了八名壯實的搬運工搬運。

張忻[明朝昭勇將軍、伊斯蘭教史專家] 張忻[明朝昭勇將軍、伊斯蘭教史專家]

起運儀式正式開始後,搬運工用繩子將石羊固定,八名壯漢開始起抬,“一二三……”八名搬運工卯足勁,奮力起身,1300多斤的石羊被抬起。

由於無法開進汽車,因此石羊一開始得坐上“八抬大轎”走上一段距離,叉車等候在兩三百米外。

八名搬運工走走歇歇,兩三百米走了半小時,這隻石羊終於被運到叉車旁。有人用繩子固定好叉車上的石羊後,叉車勻速開往瘦西湖門外,隨後石羊又被搬運工抬上貨車,此時是上午10點45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