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國醫學院

張仲景國醫學院

張仲景國醫學院(原張仲景國醫大學)創建於1985年,坐落在南陽市聞名遐邇的臥龍崗上,與馳名中外的名勝古蹟武候祠相毗鄰。校園占地面積216畝,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學校專業設備齊全,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備完善。現有專業技術人員316人,其中高級職稱58人,中級職稱118人,設有中醫醫療、中醫高護,西醫高護護理、中藥、針灸推拿、中藥商品經營、中醫骨傷、中醫眼喉、中藥加工、醫藥工藝九個專業。南陽中醫藥學校與張仲景國醫學院合併辦學,人財物統一管理使用,實行大、中專兩個層次辦學,生源遍布全國各地21個省、市、自治區(吉林、遼寧、黑龍江、新疆、內蒙、青海、寧夏、浙江、湖南、湖北、重慶、廣東、貴州、江蘇、海南、雲南省等)。在校生近6000人。

基本信息

張仲景國醫學院簡介

現有專業技術人員316人,其中高級職稱58人,中級職稱118人,設有中醫醫療、中醫高護,西醫高護護理、中藥、針灸推拿、中藥商品經營、中醫骨傷、中醫眼喉、中藥加工、醫藥工藝九個專業。南陽中醫藥學校與張仲景國醫學院合併辦學,人財物統一管理使用,實行大、中專兩個層次辦學,生源遍布全國各地21個省、市、自治區(吉林、遼寧、黑龍江、新疆、內蒙、青海、寧夏、浙江、湖南、湖北、重慶、廣東、貴州、江蘇、海南、雲南省等)。張仲景國醫學院生近6000人.經市委市政府一直通過.為擴大地區醫學院校影響力度.今於南陽醫專合併.成為豫西南又一所大型院校.

校園內綠樹成蔭,花團錦簇,為南陽市“園林式單位”、“花園式單位”,各種建築錯落有致,布局合理,教學樓大樓8600平方米,能同時容納70個教學班上課,實驗大樓開設有23個實驗室,一流的實驗設備能滿足各類實驗課教學的需要,圖書綜合樓7000平方米,為南陽市各大專院校功能最完善的圖書館,館藏圖書23萬冊,多功能的餐娛樓能為全校師生提供多種餐飲娛樂活動,一流的學生公寓,設施完備,是學生溫馨的家;擁有400米環形跑道的運動場,良好的體育設施為師生健身提供良好的條件。學校附屬醫院為河南省二級中醫院,設有針灸研究所、肝病研究所。專家門診名醫薈萃,為廣大患者提供優質服務。學校還建有飲片加工廠、藥用植物園,學校創辦的《國醫論壇》是弘揚仲景學說的重要陣地,連續四年榮獲河南省科技期刊二等獎。700台微機聯網的校園區域網路將學校與世界的聯繫提供了快速通道。全國一流的中藥標本館,囊括了大江南北各類中藥材標本6000餘件,步入其中可使人盡情領略中藥神奇魅力。

學校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培養合格的中醫藥人才為宗旨,在教學上以弘揚張仲景學說,突出精專、實用為特色,強化學生臨床診療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和掌握,使學生畢業後具有較強的臨床工作能力。建校以來在為社會輸送的萬餘名畢業生中,已有82人考取碩士研究生,32人考取博士研究生,360多名畢業生在縣、鄉衛生行政部門擔任行政領導。學校為適應農村醫療工作的需要,還培養各類進修生、中醫中藥學徒及鄉村醫生共1800餘名,他們已成為我省中醫藥戰線上的骨幹力量。

1998年,學校被河南衛生廳評為"文明學校";1989年以來,學校黨委連年被南陽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先進黨委";榮獲南陽市"職業技術教育先進單位"稱號;1996年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全國中等中醫藥專業教育達標"學校;被省中醫管理局命名為"中醫工作先進單位",同時榮獲省級"衛生先進單位"、"市級文明單位",97年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重點中專建設單位"稱號;2000年被教育部命名為國家級重點中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文明單位。

南陽作為醫聖張仲景故里,學校占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不論是內涵建設,還是外部環境建設等方面,都具有很強的辦校實力和發展潛力,確實是學習和深造的好地方。今後學校將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努力培養更多的中醫藥人才,為振興祖國的醫藥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近年來,世界範圍內的中醫藥熱潮方興未艾,南陽理工國醫學院的師生以仲景故里得天獨厚的人文條件,濃厚的中醫藥文化積澱為依託,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願與所有有志於中醫藥事業的各界朋友協手共進,開創中醫藥事業美好的未來。

學生社團文化

杏林文學社

---成立於1996年4月,設有編輯、外交、組織、宣傳、財務五個部,其刊物《雪苑》以文章內容貼近廣大師生,能迅速及時的反映廣大同學的思想動態而著稱,不僅在該校受到廣泛好評,在各兄弟院校也很受歡迎。該社還定期舉辦寫作培訓班,並邀請南陽市各大名作家來我校與廣大社員交流,今年11月該社成功舉辦了"新概念徵文比賽",在校內反映強烈,並有幾篇兄弟院校的作品前來參賽,足可見我社影響力之大。

書畫協會

中國書法源遠流長,它不僅映射著中國歷史的進程,更凝結著中華民族智者的光輝。代代相傳,世世發展,從有文字到如今的資訊時代,它不僅沒有敗落,而且顯得更加枝茂葉繁。回響著無數書法愛好者的心聲,南陽張仲景國醫學院書畫協會創始人張淼同學終於舉起這把聖火,點燃了我校書法的潦源之焰......

---成立於1996年4月,設有宣傳、政教、組織、財政、外交五個部,曾先後組織過數次書畫展,並定期舉辦書法、漫畫培訓班,提高了我校愛好書法、繪畫同學的技能,也使我校廣大同學對繪畫、書法藝術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桌球協會

---成立於2000年5月,設有組織、宣傳、外交、紀律、財政五個部,該協會定期舉辦各種小型比賽、培訓班,既豐富了廣大同學的課餘文化生活,又提高了同學們的球技。

育舞協會

---成立於1999年9月,設有宣傳、財政、歌曲、舞蹈、禮儀五個部門,其禮儀部在校各種大型活動中承擔禮儀接待工作。育協在活躍我校校園文化生活方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其曾先後舉辦、承辦各型晚會如2000年6月的"慶七一"大型晚會,不僅在校內引起轟動,而且在兄弟學校中也收到了廣泛好評。該協會還定時舉辦各種專業型培訓和小型舞會,使廣大同學在學好專業課的同時,也學到了好多文藝方面的知識,提高了自身的綜合素質。

武術協會

---成立於2001年10月7日,設立一個團和四個部,分別是教練團、活動部、宣傳部、器械部、財務部,該協會成立之初就堅持在操場訓練,並向廣大會員傳授散打、截拳道、女子防身術、擒拿格鬥、傳統武術、太極拳、養生氣功七種武術,既豐富了廣大同學課餘生活,又提高了廣大同學的身體素質。

英語協會

---成立於2001年10月15日,設有政教部、組織部、外交部,每天該協會以學習"李陽瘋狂英語"為主,以提高廣大同學英語口語水平為目的。每天按時集體訓練,使我校同學們的英語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今年已有數名同學順利通過了四級考試。

足球協會

---成立於2001年11月1日,設有組織部、宣傳部、政教部三個部,該協會每天下午放學後都組織會員在操場訓練。

演講與口才協會

---成立於2001年11月份,設有組織部、政教部、宣傳部、外交部、財政部五個部,該協會以提高廣大同學的心理素質和國語水平為目標,在校內該協會成功舉辦了數次小型辯論賽,今年12月份與杏林文學社成功舉辦了"散文、詩歌朗育大賽",該協會還積極在學校內推廣國語,為廣大同學走上就業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該協會還定期開辦培訓班,為我校培訓了一大批辯論人才,使我校廣大同學的心理素質和國語水平上了一個新台階。

此外,尚有籃球協會、集郵協會、奕林協會現已成立,極大地豐富了我校的校園生活。

學院藥用植物園

南陽張仲景國醫學院藥用植物園始建於1992年,占地5.5畝。本園自建立以來,引種保存各類藥用植物共74科,183屬 ,360餘種(包括變種和品種),其中裸子植物12種,被子植物330餘種,蕨類植物16種,《中藥學》中收錄的常用中藥210餘種,並引種有娑羅樹(七葉樹)、銀杏、山茱萸、杜仲、辛荑等瀕危、名貴樹種和藏紅花、元胡、川芎、款冬花等名貴中草藥。

園內藥用植物基本上按科、屬和植物形態分區種植,布局合理,種植管理科學。為了便於參觀、學習,每種藥用植物均掛有明白卡。自建園以來,共迎接上級領導、國內外參觀者100餘人,學生認藥見習20000餘人次。

經過十年的開發建設,園內現在道路通暢,綠樹成陰,四季鳥語花香,成為參觀學習的好去處。在此,我們真誠地歡迎各級領導,各位同仁參觀指導,歡迎同學們認藥見習。

學院圖書館

張仲景國醫學院圖書館是一所以醫學類圖書為主,其它各門類圖書較為齊全的綜合性圖書館,現有面積近7000平方米,藏有各種中外文圖書近18萬冊,電子圖書近7萬冊,期刊雜誌500多種。

圖書館下設的部門有:流通室(包括二樓文學書庫、六樓中西醫書庫、社科書庫)、學生閱覽室、電子閱覽室、複印室、讀者服務室、諮詢室、采編室、過刊過報閱覽室、語音室。

電子閱覽室配備有350台電腦,分為微機室和電子閱覽室兩部分,通過光纖連線網際網路和校園區域網路。同學們可以在電子閱覽室內學習、查閱資料,並且有100多座現代的語音室,為同學們學好外語提供了充足的條件。同時館內建有現代化的圖書檢索系統,為同學們提供了高速快捷的圖書檢索與圖書借閱;另外設有圖書諮詢室,為廣大同學提供相關的諮詢活動,讀者服務室為同學們提供圖書資料查詢、資料檢索及複印等服務。

圖書館各部室分設在一樓、二樓、五樓、六樓、七樓。

一樓有200台電腦的電子閱覽室,方便大家上網,查詢資料;有150台電腦的微機室,為大家學習微機提供充足的條件。

二樓東為館長辦公室、文印室(向大家開展複印服務)、教師閱覽室;西為文學書庫、諮詢室和讀者服務室。文學書庫主要收藏各類中外文文學圖書。

五樓為寬敞明亮的學生閱覽室,有500多個座位,訂有500多種期刊、報紙,供同學們學習、閱覽,還展列出了圖書館最新圖書,為大家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是讀書的好去處。

六樓東為社科書庫,收集了軍事、政治、經濟、天文、地理等方面的圖書;中廳為中西醫書庫,收藏了有中醫、西醫的各種圖書。

七樓西為過刊室,收藏往年過期的雜誌與報紙;東為語音室是同學們上語音課的地方。

學院實驗中心

1.中藥炮製實驗室

中藥炮製實驗室 有切藥機、粉碎機等設備。可以進行中藥材飲片切制、炒、炙、煅、蒸等炮製加工。通過教師演示和學生實際操作,使學生掌握各種中藥材的炮製加工方法。

2.中藥製劑實驗室

有糖衣機、大型乾燥機、壓片機、顆粒機等設備。既能加工傳統的丸、散、膏、丹等劑型,又能進行沖劑、膠囊劑、片劑等現代型的製作。使學生掌握中藥傳統和一些新製劑的製作方法。

3.藥用植物實驗室

有顯微鏡、切片機、恆溫乾燥箱、粉碎機等設備。可進行藥用植物實驗教學工作,使學生掌握植物解剖技能,熟練使用顯微鏡和徒手切片、粉末裝片等方法,識別顯微鏡下植物細胞結構、組織特徵、器官內部構造,並能正確記述和描繪。

4.中藥標本實驗室

有中藥飲片、水浸、蠟葉標本等1600多種實物,是進行中藥直觀教學和科研的基地。通過實物直觀教學手段,使學生掌握各類中藥來源、藥用部分、飲片形態等,培養學生識別真偽中藥材的能力。

5.病理實驗室

有病理大體標本、病理切片標本、顯微鏡等設施。學生通過觀察患病器官、組織的病理變化,理論聯繫實際,加深理解和鞏固課堂知識,使學生能夠把病變組織的形態變化與機能、代謝以及臨床表現有機的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臨床課實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6.微寄實驗室

有顯微鏡、電冰櫃、培養箱、乾燥箱、高壓滅菌器及寄生蟲大體標本和玻片標本等設施。學生通過各種實驗,進一步樹立無菌觀念,掌握無菌操作技術,為學習有關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課程奠定基礎。

7.針灸實驗室

有各種針灸模型人、電動十四經模型人等設施。通過示教,使學生掌握經絡、腧穴、刺灸等有關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較熟練的運用針灸技術防治常見病、多發病。

8.骨傷實驗室

有康門多功能治療儀、電動牽引床、脊椎牽引椅、牽引床等各種骨科器械。通過示教,使學生掌握夾板、石膏等外固定及皮牽引固定、骨牽引固定等技能操作,從而獲得骨傷科知識和實踐經驗。

9.藥理實驗室

有恆溫乾燥箱、冰櫃、解剖台等設施,能滿足藥理學的實驗教學工作。可進行神經系統藥、內臟系統藥、抗微生物藥及解毒藥等實驗,使學生理解藥理學知識,並掌握藥理學實驗的操作技能。

10.生理實驗室

有心電圖機、電熱恆溫箱、離心沉澱器、冰櫃、肺活量計、D-95微機化生理藥理實驗教學系統等設施。通過實驗使學生掌握神經、血液、心血管、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統的生理學基本知識和實驗操作技能。

11.護理示教室

有大量的床單位及護理示教人等基礎護理和臨床護理等設施。通過示教使學生掌握注射、輸液、導尿、鼻飼、洗胃等基本護理操作技能,通過動手實踐,以鞏固基礎護理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臨床護理技能。

12.診斷實驗室

有心電圖機、肝脾觸診模型、心肺聽診模型器等設施。通過實驗,使學生掌握常見症狀的特點、體格檢查的正確方法及各項常規檢查的內容,各項檢查的正常值和意義;使學生掌握常見病、多發病的基本診斷方法。

13.急救實驗室

有心電監護儀、呼吸機、全電腦心肺復甦模擬人等設施。通過搶救過程示教演習,使學生掌握臨床常見急症的搶救方法及步驟。

14.解剖實驗室

有正常人體各系統模型、人體局部解剖標本、屍體、顯微鏡、組織切片、人體解剖掛圖、組織學掛圖、胚胎學掛圖等設施。通過直觀教學,使學生能夠全面的掌握人體各系統、各器官的形態結構、細微結構及人體胚胎髮育中的形態變化過程,為學習中西醫學打下堅實基礎。

15.無機化學實驗室

有冰櫃、乾燥箱、玻璃儀器及試劑等設施。幫助學生理解和鞏固課堂講授的基本理論知識,培養學生觀察化學反應現象,分析和解決無機化學中的有關問題。

16.有機化學實驗室

有冰櫃、乾燥箱、玻璃儀器及試劑等設施。幫助學生理解和鞏固課堂講授的基本理論知識,培養學生觀察各種反應現象,分析和解決有機化學中的有關問題。

17.化學實驗室

有冰櫃、乾燥箱、玻璃儀器及試劑等設施。驗證和鞏固基本化學理論知識,掌握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8.分析化學實驗室

有分析天平,751、721分光光度計等設備。可用於鑑定物質的化學組成,測定各組分的相對含量及確定物質的化學結構。通過實驗,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和操作技能。

精品課程

課程名稱 (中英文): 中醫內科學Internal Medicine Science of TCM課程編碼:55160301專業層次:本科

理論: 98

實驗: 30

課程介紹

本學科教學選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的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該教材分總論和各論兩部分。總論以辨證論治為核心,介紹中醫內科疾病辨治原則及外感、臟腑病證與氣血津液辨治概要。各論分7個系統按肺系、心繫、脾胃系、肝膽系、腎系、氣血津液、肢體經絡病證具體闡述52箇中醫常見病證。教材突出中醫內科理論的系統性。授課時著重臨床實用性,在繼承傳統精髓基礎上擇優吸收現代研究成果,通過教學使學生系統掌握較全面和系統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注意素質教育、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培養。 提高學生診斷、處理臨床常見病、多發病。搶救急、危、重病的能力。縮短與臨床醫生的距離。《中醫內科學》是用中醫理論闡述內科所屬病證的病因病機及其證治規律的一門臨床科學。它既是一門臨床學科,又是學習和研究中醫其它臨床學科的基礎。同時《中醫內科學》是中醫學學科的主幹課程,它的學術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醫臨床醫學的學術水平。因此,在中醫學科體系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是我院臨床醫學(護理)各專業的必修課。

課程教學方式

課堂講授(部分章節 配合自學、課堂討論或配合多媒體教學)

前期必修主要課程: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

主要授課教師:魏小萌 卞華 周英武 謝東霞 唐學敏 石景洋 郅琳

授用教材(出版社、版次):周仲瑛主編《中醫內科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

主要參考書

王永炎主編《臨床中醫內科學》.北京出版社.1993

王永炎等主編《中醫內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

張伯叟主編《中醫內科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

方藥中主編《實用中醫內科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

王永炎,沈紹功主編《今日中醫內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

《臨床基本技能操作手冊》福建中醫學院第一臨床醫學院科教科編,2002年。

《中醫體格檢查》 醫學視聽教材 中華醫學音像出版社

水針刀療法是由水針刀療法研究院吳漢卿院長,根據古今特殊針刺療法及水針療法、針刀療法,汲取各自精華,不斷探索,發明研製的一種集水針最新注射、疼痛阻滯、注射氧氣及其它針刀精華為一體的新型注射性閉合型松解術,將注藥、注氧、針刀松解三位一體,一次性完成。水針刀刀具已獲第三屆國際愛因斯坦發明博覽"國際金獎"。水針刀療法具有八大特點:

1、治療範圍廣,水針刀療法的誕生,汲取了水針療法及部分古今特殊針具精華,所以比其它療法治療範圍廣;

2、安全範圍廣,減少了閉合手術盲目性;水針刀為空心體,可回抽有無回液回血回氣,減少了出血、氣胸形成等;

3、對於疼痛性疾病的治療,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4、針刀、藥氧並用,操作靈活;

5、具有針刀和水針療法的雙重作用;

6、增強了水針療法的療效、彌補了其它針刀的局限性;

7、阻斷了再出血粘連的惡性循環;

8、增強了其它針刀療效、減少病人疼痛。水針刀療法主要用於治療脊柱相關性疾病、各種軟組織損傷、神經痛及臨床疑難雜症效果顯著。

水針刀療法經十餘年數萬例的臨床驗證,以其奇特的療效,贏得了國內外著名專家的廣泛關注及廣大患者的好評!它以獨特的理論與治療方法展現於醫學領域。

自80年代中期,"水針刀新療法"問世以來,受到了國內外知名專家的廣泛關注及廣大患者的好評。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房書亭同志,對該療法的實用性給予充分肯定並與吳漢卿主任合影。

美國國際華夏醫學會會長,醫學博士王一丁教授,召北華中醫院院長,醫學博士初月軒教授,中國針灸學會副會長、秘書長李偉衡教授,全國特種針法委員會會長王成善教授紛紛稱讚該療法的科學性、實用性。世界中醫骨傷科學會主席,我國骨傷科泰斗尚天裕教授為該療法題詞。

自80年代中期,"水針刀新療法"問世以來,受到了國內外知名專家的廣泛關注及廣大患者的好評。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房書亭同志,對該療法的實用性給予充分肯定並與吳漢卿主任合影。

因此,全國水針刀新療法培訓中心在醫聖故里原張仲景國醫大學成立。

該培訓中心有水針刀療法發明人吳漢卿主任親自授課,並由屍體解剖專家程田志教授等知名專家任課。該中心充分發揮在原張仲景國醫大學辦學的優勢,堅持正確的辦學方針,良好的教學效果,精心組織、嚴格管理、熱情服務,教授授課盡心盡責,專家現場操作觀摩,注藥、注氧、配方新奇,使每個學員耳目一新,大開眼界。

該培訓中心數千名學員已學習並掌握該療法,學員遍布全國及港、澳、台、美國、加拿大、日本、南韓、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大家都稱該療法療效獨特,許多疑難雜症,迎刃而解,在首屆學員培訓結業時都予:"踏遍大江南北,醫聖故里獨好;醫聖故里水針刀,獨特療法顯神效",培訓中心本著"講出新療法,教會新本領"為辦學宗旨。

。為了便於學習首屆學員劉保義 浦良根特於一九九九年十月二十七作<<水針刀療法歌>>歌訣一首.

水針刀療法歌

醫聖故里人傑地靈,水針刀療法應運生,

七大手法八大特點,四種入路六大功能,

水針九針針刀一體,藥氧松解直達病區,

中西精華效集多方,療效獨特金獎多項,

十載春秋幾多艱辛,披星戴月臥薪嘗膽,

驚人意志孕育醫魂,蒼天不負造福世人。

全國各地的學員紛紛來函來電要求學習水針刀療法,該培訓中心茁壯成長。辦學規模日益擴大,水針刀新療法在醫學界到迅速推廣套用。

為了弘揚祖國傳統醫學特色療法精華,應廣大臨床醫學同仁要求,使您早日掌握這一新療法,經培訓中心研究決定,繼續面向全國長期舉辦培訓班。

相關活動

張仲景國醫學院第一屆護士周

為紀念近代護理學創始人南丁格爾,繼承和發揚南丁格爾“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護士精神,張仲景國醫學院在藥用植物園舉行第一屆護士周開幕式。國醫學院分黨委書記齊保東、院長毛秉豫、副院長魏小萌、分團委書記曹輝等系領導,齊靜、張培華、石景陽、陳冬玲等老師及護理專業07級、08級護理專業學生參加了開幕式。

開幕式上,張培華老師帶領全體學生宣讀了南丁格爾誓詞,表明了要像南丁格爾一樣“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決心。護理教研室主任齊靜宣讀了對在校生勉勵詞,鼓勵同學們在校期間要努力學習,提高護理專業知識水平,為以後正式走上護理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校生代表也發言表示他們會嚴格按照老師的要求,學好專業技能,以救死扶傷為己任,爭取成為一名合格的護士,學生代表還向辛勤耕耘的老師敬獻鮮花,表達了他們的感激之情。

最後,齊書記發表講話並對全體護理學生提出要求,他要求學生不僅要有專業技能,更要有良好的素質和精神風貌;要在學習中不斷加強自己的愛心、真心和責任心,要勇於承擔責任和義務;要不斷學習,勇攀高峰,用愛心關愛生命,像南丁格爾一樣為人類的健康做貢獻,同時還要將現代護理學發揚光大。

據悉,在本屆護士周中,國醫學院還將舉辦南丁格爾獲獎人物圖片展、護理學有關知識講座、護理技能大賽、5.12護士節等一系列紀念活動。

美麗人生彩妝知識講座

由專業的美容美髮師為該系學子講解了青春更美麗的秘訣。他們的建議讓青春在大學的美好時光里更加耀人。在他們生動的演講中,同學們更加的自信,我的青春我做主更加得到印證。在讓自己美麗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他們的解釋中迎刃而解。美麗原來就在做自己的一點一滴、堅持不懈的保養中。每天簡單的洗臉護理,卻有著著深刻的道理。讓人們體會到美麗的青春原來這么簡單,同時又這么難。在人生最輝煌的時刻,美麗就是招牌,人的資本。在這美麗而珍貴的青春時期,這些知識讓人們的魅力更加獨特多姿。在這生動而趣味的演講中,青春的花朵也更加美麗多姿,青春更加有自信。

愛心捐助

張仲景國醫學院張仲景國醫學院

2009年12月8日下午4點,在張仲景國醫學院學生會辦公室內,由心理部和“雷鋒連”發起的一場愛心捐助活動,於當天下午圓滿結束,活動共持續一個星期左右。

本次活動得到了全系同學的積極回響,紛紛伸出了援助之手,捐衣捐物,在短短的一個星期,箱子內都裝滿了同學們的愛心。而後由“雷鋒營”運往南陽市民政局,再由他們運往災區。

最後,願所有需要幫助的人都能夠感受到國醫學院對他們的那份真情。

近幾年部分科研情況

項目或課題名稱 項目或課題類別 完成時間
1 雄黃納米微粒對SLE小鼠 T淋巴細胞 凋亡和功能紊亂的作用 河南省教育廳 自然科學研究項目 2008年-2009年
2 亞健康動物模型的研製 河南省教育廳 自然科學研究項目 2008年-2009年
3 傳統講授模式與PBL模式相結合在中醫內科學教學中的套用研究 南陽理工學院 教學改革項目 2008年-2009年
4 心、肺聽診、 腹部觸診 電子模擬在診斷學教學改革中的套用探索 南陽理工學院 教學改革項目 2008年-2009年
5 藥理學 課程實施 雙語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南陽理工學院 教學改革項目 2008年-2009年
6 雄黃納米微粒對MRL/lpr小鼠的治療作用及其分子生物學機理 南陽市科技攻關項目 2007年-2009年
7 補腎醒腦方對實驗性 血管性痴呆 大鼠腦保護作用機制研究 南陽市科技攻關項目 2007年-2008年
8 系統性溫陽祛瘀通絡法對 系統性硬皮病 的干預及機理研究 南陽理工學院 科研項目 2007年-2009年
9 護理學 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套用及實踐 南陽理工學院 教學改革項目 2007年-2008年
10 中醫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套用及實踐 南陽理工學院 教學改革項目 2007年-2008年
11 中醫藥療效評價方法研究 科技部、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十五”科技攻關項目 2004年-2006年
12 紅斑狼瘡 中西醫結合治療最佳化方案的研究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項目 2004年-2005年
13 系統性紅斑狼瘡 中醫證型 與HLA-II 基因多態性 的相關性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003年-2005年

部分獲獎成果

序號 成果名稱 獲獎類別 獲獎時間
芪參益氣滴丸 對冠心病二級預防及作用機理的研究 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7年
中西醫結合治療 系統性紅斑狼瘡 的增效減毒的套用研究 浙江省中醫藥學會 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7年
升降護膽湯治療 慢性膽囊炎 的實驗與臨床觀察研究 南陽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7年
熏洗方對外傷後期關節僵硬的療效及其分子生物學機理的研究 浙江省中醫藥科學技術創新三等獎 2006年
養陰清腦顆粒對 高血壓病 臟器保護作用研究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技獎二等獎 2005年
加味四物湯 對高血壓血管平滑肌細胞增值及血管重構作用的研究 南陽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4年
中風急性期辯證論治綜合治療方案臨床研究與評價 教育部一等獎 2004年
調理 脾臟 功能治療冠心病的研究 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4年
中西醫結合治療激素 耐藥性 腎病綜合徵 臨床及實驗研究 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4年

相關知識

張仲景學術思想中所蘊含的循證醫學

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即遵循證據的臨床醫學,是指任何臨床醫療決策的制定都要建立在客觀的科學研究證據基礎上。該名詞的提出,使臨床醫學模式發生了根本的轉變,由過去的經驗醫學轉向遵循證據的實證醫學。EBM的提出和在醫療衛生領域中的推廣套用是在近十幾年中才發展起來的,目前,在各種國際、國內會議上,EBM是一個十分熱門的話題,但是EBM在我國的開展尚處於起步階段,通常人們認為它是一種新的臨床實踐方式,與傳統醫學辨證論治的診療模式相差甚遠,其實事實並非如此。在祖國醫學的記載中,雖然沒有明確提到循證醫學的概念,卻可見到循證醫學思想的雛形,張仲景學術思想中的方(藥)證相應理論就是一個例子。

漢代張仲景撰寫的《傷寒雜病論》,是一部理法方藥比較完善,理論聯繫實際的古代重要醫學著作,書中所載之方被後世尊稱為"經方"。"經方"即所謂"經典之方"、"經驗之方",是指經反覆實踐檢驗之有效方。書中所闡述的辨證論治理論,也不再是陰陽五行、臟腑氣血等模糊抽象的概念 ,而是實實在在的,看得見摸得著的用藥的指征,張仲景對藥物的套用指征闡述得很明確,使每一味藥的套用和加減都有"據"可查,有"證"可循,這就是仲景學術思想中蘊含的方證相應、藥證相應理論。在這種嚴謹的方(藥)證相應理論指導下,臨床辨證就會有章可循,療效的判定也有據可依,療效才能經得起重複。可見仲景的方(藥)證相應理論中已蘊含了深刻的循證醫學的思維模式,它為中醫臨床辨證論治提供了規矩和準繩。清·陸九芝曾指出:"學醫從《傷寒論》入手,始而難,既而易;從後世分類書入手,初若甚易,繼則大難。"講的就是這個道理。為了將仲景學術思想進一步推廣,使仲景方(藥)證相應理論得到更多人的認可,現將其中蘊含的循證醫學總結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

一、方(藥)證是直接在人身上獲得的用藥經驗。循證醫學強調收集最佳證據,用於指導臨床實踐。所謂最佳,某種程度上就可以理解為最可靠的證據,這種用於治療人類疾病的證據當然是從人身上獲得的最為可靠。較早提到循證醫學思維模式的學者--阿拉伯醫生Avicenna(公元980~1037)就曾在其著述中提出,根據動物實驗結果並不能證實在人體內的效果,因此,藥物的實驗應當在人體進行,而不是在獅子或馬身上進行。藥證作為用藥的指征、依據,它既非來自理論的推理,也非來自實驗室的數據,更不是來源於動物實驗的結果,而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與疾病作鬥爭的經驗總結,是我們的祖先用自己的身體嘗試中藥後,從自己身上直接獲得的用藥經驗,"神農嘗百草"的傳說就是最好的佐證。張仲景"勤求古訓,博採眾方",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撰寫了《傷寒雜病論》(即《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十六卷,保存了漢代以前大量的醫方和用藥經驗,這些寶貴的用藥經驗就是張仲景藥(方)證。它經過了後世數千年無數醫家的臨床驗證,是可靠的臨床用藥證據。

二、方(藥)證是客觀的、具體的。循證醫學是遵循證據的臨床醫學,既然是證據,就應當是客觀的和具體的。藥證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積累的臨床用藥經驗,是在病人身上尋找到的實實在在的用藥證據。它不同於中醫基礎理論中所說的陰陽五行,元氣命門,三焦宗氣,脾腎陽虛,心肝火旺等等抽象的名詞術語和病機解釋,而是實實在在的、看得見、摸得著的證據,仲景雲:"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就說明了這一點。張仲景對用藥指征的描述是具體的和形象的。如桂枝甘草湯治"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麻黃湯治"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黃連阿膠湯治"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豬苓湯治"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白虎加人參湯治"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梔子厚朴湯治"傷寒下後,心煩,腹滿,臥起不安者";小柴胡湯方後有"若胸中煩而不嘔者,去半夏、人參,加瓜蔞實;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參、瓜蔞根;若腹中痛者,去黃芩,加芍藥;若脅下痞硬者,去大棗,加牡蠣;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黃芩,加茯苓;若不渴、外有微熱者,去人參,加桂枝;若咳者,去人參、大棗、生薑,加五味子、乾薑。"等等,對每一首方劑的運用指征和每一味藥的加減指征都描述得很明確。病人的高矮胖瘦,肌膚的細膩粗糙,肌肉的堅緊鬆軟,腹滿痛與否,渴與不渴,脈搏的浮沉遲數,大小便的利與否,汗出與否,但欲寐與不得臥,惡寒與發熱等等,都是張仲景診治疾病的重要參考指標,是構成藥證的重要因素,它們都是客觀的。

三、方(藥)證相應,其療效是可重複的。開展循證醫學是為了尋找最好的證據用於臨床實踐,那么這樣的證據必須是經得起重複的。藥證來源於大量的臨床事實,經歷了數千年無數醫家的實踐檢驗,具有極強的可重複性。自人類有文明以來,雖然疾病譜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些過去有的疾病現在被消滅了,一些新的疾病卻又出現了,隨著現代醫學診斷與檢測水平的不斷提高,出現了許多從前不為人們所認識的病原體和微生物,如愛滋病毒、肝炎病毒、冠狀病毒等等,在這些新生事物面前,那些在針對病原體和病因進行治療方面有著得天獨厚優勢的現代醫學顯得無能無力。但是藥證是不變的,不管病原體如何變化,人類對病原體和微生物的反應以及機體與疾病作鬥爭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症狀和體徵是相對穩定的,發熱、咳嗽、喘促、脅痛、乏力等等現代疾病表現出來的症狀,張仲景在其著述中早有記載。無論在什麼時代,是什麼疾病,只要出現了柴胡證、桂枝證,就可以用柴胡,就可以用桂枝。藥與證猶如箭與靶,藥是箭,藥證就是靶,目標瞄準了,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就能做到百發百中,只要遵循這種方證相應的原則,就能以不變應萬變,療效就能經得起重複。張仲景時代是這樣,進入二十一世紀仍然是這樣。

四、方(藥)證是以人為載體的。循證醫學提倡將個人的臨床實踐和經驗與從外部得到的最好的臨床證據結合起來,為病的診治做出最佳決策,這是一個醫生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忽視臨床實踐經驗的醫生即使是得到了最好的證據也可能用錯,因為最好的臨床證據在用於每一個具體的病人時,必須因人而異,結合臨床資料進行取捨。藥證不但包括病人的症狀和體徵,也包括病人的體質類型和行為生活方式等等許多屬於個人特質的東西,是一個綜合全面的概念。張仲景的論述中有"濕家"、"酒客"、"失精家"、"衄家"、"尊榮人"、"瘡家"、"淋家"、"羸人"、"強人"等提法,就勾劃出了不同的人的形體特徵,使用藥的指征形象化、個體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臨床表現,所用的方劑自然也會不同,如同樣是感冒,有的要用柴胡類方,有的要用桂枝類方,還有的要用麻黃類方。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每一首方劑就是為每一個不同的人"量身定做"的。方證、藥證理論的倡導人黃煌教授常說西醫是治人的"病",而中醫卻是治病的"人",就是這個道理。中醫治病的著眼點是整個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體質特徵,有不同的精神狀態,就有不同的藥證。

五、方(藥)證的療效評價是以滿意的終點指標作為觀察指標:循證醫學強調以臨床預後終點作為療效的評價手段。在古代沒有實驗室檢驗,沒有X光、B超、CT等輔助檢查手段,因此只能以最為客觀的指標來判斷療效,如能否解除患者的痛苦,從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而這一點正是循證醫學要追求的。張仲景在其著述中有很多關於機體不適、痛苦症狀的描述,如"咳逆倚息不得臥"、"四肢微急,難以屈伸"、"少腹急結,其人如狂"、"心中煩,不得臥"、"食已即吐"、"腳氣疼痛,不可屈伸"、"身體煩疼,不能自轉側"、"晝日煩躁不得眠"、"腰以下冷痛,腹重若帶五千錢"、"心煩腹滿,臥起不安"、"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等等,張仲景將這些作為用藥的指征,通過消除軀體的不適症狀和改善睡眠質量等等,就達到了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這與循證醫學所倡導的是一致的。

相關圖片

張仲景國醫學院張仲景國醫學院
張仲景國醫學院張仲景國醫學院

相關新聞

學習經驗交流會學習經驗交流會

“舉引航之燈,照成才之路”——張仲景國醫學院學習經驗交流會順利舉行

2013年11月3日晚7點,由張仲景國醫學院學生會學習部和辦公室共同舉辦的以“舉引航之燈,照成長之路”為主題的學習經驗交流會成功舉行。本次學習經驗交流會意在讓大一新生們更好的適應大學生活,合理的安排好自己學習與平常活動的時間,掌握好的學習方法,端正學習態度,為以後的大學生活做好鋪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