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良講現代小說

張中良講現代小說

《張中良講現代小說》,作者張中良,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基本信息

張中良講現代小說張中良講現代小說
作 者:張中良
出 版 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5581563
出版時間:2011-09-01
版 次:1
頁 數:292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內容簡介

白話小說可謂源遠流長,清末的譴責小說與明、清的長篇經典自不必說,話本可以追溯到宋代乃至唐代;現代白話小說也早有1917年6月刊載於《留美學生季報》的陳衡哲的《一日》。但是,文學史敘述通常把1918年5月刊於《新青年》第4卷第5號的《狂人日記》看作第一篇現代白話小說,把魯迅視為現代小說的先驅者,這是因為魯迅小說犀利而深邃的精神內蘊與卓異而豐富的表現形式,最能代表中國文學的現代風采,對中國現代文學乃至精神建構的影響最為深刻、廣遠,也足以同異域文學平等對話。魯迅向來勇於創新,不因襲他人,也不重複自己。早在《吶喊》問世後不久,茅盾就稱讚說:“在中國新文壇上,魯迅君常常是創造'新形式'的先鋒;《吶喊》里的十多篇小說幾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而這些新形式又莫不給青年作者以極大的影響,必然有多數人跟上去試驗。”《狂人日記》“奇文中冷雋的句子,挺峭的文調,對照著那含蓄半吐的意義,和淡淡的象徵主義的色彩,便構成了異樣的風格,使人一見就感著不可言喻的悲哀的愉快”,《孔乙己》的簡潔幽深,《藥》的多重結構,《阿Q正傳》的繁複色調等,又非追蹤者所能達到。《彷徨》技巧更為圓熟,刻畫愈加深切,《祝福》的蒙太奇結構,《傷逝》二律悖反意緒的水乳交融的表達,《離婚》的雙重反諷等,顯示出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獨創性。《故事新編》里的8篇作品,體式、語調、風格等也各有不同:有的取獨幕劇形式,動作緊張,步步緊逼,尷尬中現出人物的自相矛盾;有的像一幅人物速寫,雖寥寥數筆,卻神情畢肖;有的似一部交響曲,意境深邃,氣勢恢弘;有的通篇質樸無華,或者兼有頓挫跌宕;有的輝煌壯麗,酣暢淋漓……筆鋒所向,總能開拓出一片新的天地。

作者簡介

張中良,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現代文學研究室主任,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編委。專業方向為中國現代文學、比較文學。

目錄

第一講 魯迅:先驅者的探索
一、衝破寂寞的《吶喊》
二、《彷徨》中的沉思
三、 《故事新編》的奇光異彩
第二講 茅盾:大氣磅礴寫春秋
一、多事之秋的寫照
二、動盪中國的全景
三、吳越文筆春秋憾
第三講 老舍:笑與淚交融的幽默
一、幽默登場與笑的變異
二、回歸幽默
三、淚眼含笑
四、愁城淚眼
五、幽默絕響
第四講 巴金:火山的噴發與沉寂
一、激流奔騰
二、雪下的火山
第五講 李劼人:為巴山蜀水作傳
一、“小說的近代《華陽國志》”
二、歷史小說與川味敘事的獨創性
第六講 張恨水:市民文學的承傳與嬗變
一、立足於市民趣味
二、意味的演進
三、融合與創新
第七講 沈從文:湘西山水的野性與靈氣
一、在湘西世界獲得創作自由
二、桃花源的變遷
三、追求天籟之美
第八講 張天翼:冷峭的審醜
第九講 蕭紅:呼蘭河的女兒
一、曠野的呼喊
二、呼蘭河的歌吟
三、如詩如畫的敘事
第十講 端木蕻良:黑土地之子
一、黑土地的憂鬱和憤怒
二、結構、意象、語言
第十一講 路翎:苦吟知識分子的心靈史詩
第十二講 張愛玲:蒼涼的月亮
一、女性體認
二、女人與月亮
三、品味蒼涼
四、奇崛冷艷與淡雅俗白之美
第十三講 趙樹理:太行山的鄉野之風
一、從“文攤”進入文壇
二、山里人的焦點與盲點
三、鄉野風格的通俗小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