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初期長江中下游地區鄉村地權市場探微

土地所有權的流轉 土地經營權的流轉 土地經營權流轉的原因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6月1日)
外文書名: A RESEARCH ON RURAL LAND MARKET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
平裝: 291頁
開本: 32
ISBN: 9787500494850
條形碼: 9787500494850
尺寸: 20.6 x 14.4 x 1.6 cm
重量: 322 g

作者簡介

張靜,山東淄博人,歷史學碩士,經濟學博士。現任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長江流域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經濟史和區域經濟。先後在《當代中國史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中國農史》《史學月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十餘篇,並有多篇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和索引,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兩項,參加省部級橫向課題十餘項,參與編寫著作三部。

目錄

緒論
一 研究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二 選題旨趣
三 研究架構和主要內容
第一章 新中國成立前長江中下游地區農村地權占有和使用狀況
第一節 地權占有和使用情況
一 地權占有分配情況
二 地權使用情況
第二節 農村僱傭關係的發展狀況
一 僱工農戶和農戶的僱工數量
二 僱農及其在農戶中所占比例
三 農業僱傭勞動的形式
第二章 50年代初期長江中下游地區鄉村地權市場的實證研究
第一節 建國前後的土地產權制度安排和政府的相關政策演變
一 老區土地政策的演變
二 新區土改政策的進一步完善
第二節 地權流轉的潛在需求
一 土改結束後長江中下游地區農村地權占有狀況
二 人均占有和使用土地的分散
三 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水平低下
第三節 土改結束前後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鄉村地權流轉
一 土地所有權的流轉
二 土地經營權的流轉
第四節 土改結束後至集體化高潮前政府的相關政策演變
一 中央及各級政府提倡土地買賣、租佃等交易行為合法化,鼓勵租額和工資由雙方面議
二 對土地買賣、租佃和僱工經營行為從允許存在到批判交易自由、逐漸取消
第五節 土改結束後至集體化高潮前農村土地買賣、租佃關係的縱向變化
一 土地所有權流
二 各地區土地租佃關係的消長變化
第三章 長江中下游地區鄉村地權市場的特徵分析
第一節 地權流轉成因分析
一 土地所有權流轉成因分析
二 土地經營權流轉的原因
三 地價、租額分析
第二節 地權交易主體的普遍化及中農化
一 土改前後地權交易主體
二 地權交易主體的動態變化
第三節 地權交易的頻繁和零細化
一 土地買賣的規模
二 土地經營權流轉規模
第四節 土地流轉形式的多元化特徵
土地典當
二 其他形式的地權流轉
第四章 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鄉村勞動力市場
第一節 農村勞動力市場的需求因素
一 土地均分造成的生產要素的非均衡配置
二 長江中下游地區特殊的自然生態條件
三 經濟作物等商業性農業的發展
第二節 農村勞動力市場的一般供給
一 土改後勞動力的實際供給狀況
二 勞動力與耕地最佳化配置指標的測算
三 影響鄉村勞動力過剩供給的因素分析
第三節 鄉村僱傭關係的實證分析
一 土改前後的僱傭關係比較
二 土改結束後至合作化高潮前的僱傭關係縱向發展
第四節 僱工形式和工資狀況
一 僱工形式消長情況
二 僱傭工資及影響工資高低的因素分析
第五章 制度變遷與農戶經濟行為
第一節 建國初期的正式制度安排
一 新區土地改革對土地產權制度的影響
二 農業集體化運動對地權流轉和農村僱傭關係的影響
三 地方政府行為對農戶土地買賣、租佃關係和僱傭關係的影響
四 各階層農戶的經濟情況及經濟行為
第二節 非制度性約束與地權交易——地權交易的區域性特徵
一 自然和人文生態環境
二 地權交易的區域性特徵
第三節 土地買賣、租佃關係和僱傭關係對農村社會經濟關係的影響
一 土改結束至1954年長江中下游地區農村社會經濟變化
二 地權流轉與農村經濟成長的關係
三 新上升階層出雇和出租收入占農戶總收入
的比重
結語
一 結論
二 啟示
附錄
參考文獻
後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