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井地質報告

建井地質報告是礦山企業在礦山投產前編制的、全面反映礦山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開採技術條件、礦石品質(煤質)、儲量狀況變化的地質資料,既是指導礦山生產的地質科學資料總結。

基本信息

建井地質報告一般在礦井正式投產前編制,主要內容應該包括六章:概論、礦井地質構造特徵、含礦地層及礦石品質(含煤地層及煤質)、礦井水文地質、探采對比及儲量與三量計算和結論。

編寫提綱

建井地質報告編寫提綱

建井地質報告是對礦井建井全過程地質工作的總結,是地質勘探報告的延續,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由於它對原勘探地質報告作了難和補充,因而其文字和圖紙必須精煉,凡原報告已有交待,而建井期間又沒有新發現的新進展的部分,應一律從略,但對新獲得的資料必須認真綜合分析,充分予以總結。凡與原報告的觀點和結論有不同的部分,以及懷今後生產或礦井補充勘探有重要關係的地方,則必須交待清楚。編寫內容可分為文字說明和附圖兩大部分。

一、文字說明

第一章 概論

1、礦井交通位置、範圍及四鄰關係;

2、井田地質勘探簡史、地質報告(或補充勘探報告)提交審批的情況;

3、老窯、火區、岩溶陷落範圍及分布情況;

4、建井期間補充地質工作(包括物探、鑽探、巷探)的情況。

5、礦井設計能力,服務年限,開拓方式,水平及採區劃分,以及其它有關設計參數等;

6、礦井基建施工單位,開、竣工日期,實際完成的井巷工程量,以及採區和工作面的準備情況等。

第二章 井田地質構造特徵

1、井田總的構造特徵;

2、開拓區範圍內回響要斷層、褶皺(褶曲)煤層的產狀要素,各主要構造的控制程度及其對煤(岩)層的破壞情況。

3、井田內已控制地質構造的可靠程度;

4、井田內中小型構造的特徵、規律及其對煤層開採的影響程度;

5、岩漿侵入體的分布、產狀、對煤層與煤質的影響情況;

6、岩溶陷落柱的分布及其對煤層的影響。

第三章 煤系、煤層及煤質特徵

1、煤系地層:煤系地層的地質朝代、厚度、岩性、含煤層數、可采層數、煤層總厚度以及煤系變化情況。

2、煤層:煤層特徵,分層敘述煤層的最小、最大厚度和一般厚度,層間距,結構,頂(底)板岩性及穩定性。

3、煤質特徵。

4、瓦期情況。

第四章 井田水文地質特徵

1、井田水文地質條件及各含水層(組)分布規律和特徵。

2、井巷實見涌(突)水點位置、涌(突)水量及處理情況。

3、井巷湧水量與巷道長度的關係。

4、礦井充水因素,礦井湧水量大小,變化趨勢及防治措施。

第五章 儲量與三量計算

1、儲量計算或核算的依據和方法;

2、礦井儲量和可采儲量(未經個性的塊段,按原儲量統計);

3、儲量的增減情況及其原因。

第六章 結論

1、對建井過程中基本些地質問題的結論。

2、對原地質報告的評價。

3、尚存在的主要地質問題和對該礦井今後礦井地質工作的建議。

二、附圖

1、井田地形地質圖,1:2000~1:5000;

2、迴風水平地質切面圖;1:1000~1:5000;

3、運輸水平地質切面圖,1:1000~1:5000;

4、通過首採區的勘探線地質剖面圖(經過修改的),1:2000~1:2000;

5、井筒(立井、斜井、平峒)地質素描圖,1:200~1:500;

6、採區上(下)山地質剖面圖,1:1000~1:2000;

7、首採區煤層底板等高線和儲量計算圖,1:1000~1:2000;

8、水文地質綜合性圖件;

9、重算儲量的基礎表和匯總表;

10、煤質、水質化驗成果表;

11、建井期間施工的鑽孔成果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